王林 江蘇銀行鹽城分行
小微企業在農村實體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農村經濟多元化的基礎,基本上農村中所有行業都被小微企業所覆蓋。據相關統計,我國小微企業產值占據總GDP五分之一,所以,加強小微企業發展是改善農村民生的主要方式,也是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的主要載體。
雖然我國已經意識到小微企業在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也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以及措施,但是就農村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其資金短缺是極為致命的問題。由于農村小微企業通常規模較小,員工數量也較少,而且小微企業的廠房或者生產設備都是以租賃形式存在的,這便意味著小微企業無法順利進行抵押貸款,難以從金融機構處獲得資金,所以,農村小微企業很難從正常渠道獲得資金支持。這就使得農村小微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極窄,很多小微企業為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甚至在社會中進行高利息融資,此種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農村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其中所蘊含的超高風險,也是制約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當小微企業經營方面出現問題后,在高額利息之下,很可能會選擇跑路,這不利于維持農村地區社會穩定性。據相關研究,能夠順利獲得銀行貸款的農村小微企業不足總數的兩成,超過八成的農村小微企業都是依靠著社會中的高利息借貸維持資金運轉。然而,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市場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便給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所以,資金短缺、盈利困難導致其經營困難是農村小微企業目前所面臨的難題,同時在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之下,也增加了其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這便使得農村小微企業在進行融資時難上加難。總的來說,農村小微企業目前很難從正規渠道獲得融資,這也便意味著農村小微企業很難獲得預期融資,銀行貸款對其滿足率極低。所以在農村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已經成為致命問題,也是制約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從該角度來看,解決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就要對其融資難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并針對其具體成因采取相關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解決其目前資金短缺的困境[1]。
造成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從本質上來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放款原則方面原因,二是農村小微企業自身原因,三是金融機構要求嚴格[2]。
由于農村小微企業規模較小,其廠房以及生產設備都是租賃形式,所以并不能辦理抵押貸款。而銀行信貸又秉承盈利性原則,通常銀行都會將有限的信貸資金投向那些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的大型企業,所以,在當前社會中,那些支柱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信貸投放速度極快,支柱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很容易就可以獲得自身所需資金。而銀行的信貸資金是有限的,這便意味著農村小微企業所能獲得的信貸資金越來越少,而且銀行對于農村小微企業的審核又極為嚴格,由于其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穩定,所以銀行并不愿意將信貸投放給農村小微企業,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空間。根據相關調查,很多小微企業都希望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可以針對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推出相應的貸款產品,希望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將貸款抵押的物品范圍擴大,將農村宅基地或者農業機械、林權證等加入抵押品的范圍內,并且極其希望得到優惠利率[3]。
農村小微企業在進行融資過程中,抵押物不足是首要難題,大多數農村小微企業并不符合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抵押擔保條件。這是因為農村小微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差、可抵押資產較少,并且即使存在可抵押物品,其流動性也較差,這便意味著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償還能力較弱,而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為盡可能降低貸款風險,會大幅度壓縮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由于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政策原因,其目標多會放在經濟效益穩定的大中型企業上,所以,在此種情況下小微企業很難獲得銀行或者金融企業的貸款。尤其是那些正在成長期的農村小微企業,其規模更小,可供抵押的資產更少,基本上根本無法從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獲得相應貸款,只能靠擔保型貸款進行融資,而且擔保型貸款的利率較高,額度有限,很難緩解農村小微企業資金短缺的困境[4]。
金融機構指的是社會中所有可以放款的單位,比如國有銀行、商業銀行、信托以及證券公司。金融機構通常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成立時間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為一年以上,并且自身運營情況良好,此條件對于那些剛剛成立還在成長期間的農村小微企業有著極大限制。除此之外,金融機構放款前的面簽環節會對農村小微企業的負責人進行全面考察,對于其個人資質要求極高,比如要求農村小微企業經營手續齊全并有效,農村小微企業本身、法人、實際控制人無征信不良記錄,并且其主要收入在法定范圍內,收入必須要占企業全部收入的六成以上,近三年內營業利潤必須全為正值,且負責人和小微企業負債率不得高于七成,其年流水應當是授信額度的一點五倍。這一系列要求對于農村小微企業來說極為困難,這也是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在金融機構放款原則的影響下,小微企業很難在正規渠道獲得融資,所以,地方政府應當加強部門聯動,加強政策對小微企業的傾斜力度,并且將所有和農村小微企業融資相關的信貸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全部嚴格落實到位。以信用方式降低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利用政策來引導金融機構進行放款,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此方面,相關部門應當首先完善對農村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可以專門針對轄區內的小微企業建立扶持專項基金,以專項基金為擔保,為農村小微企業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還可以針對農村小微企業專門建立風險補償金,以此種方式充分發揮出補償機制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為農村小微企業爭取更高的授信額度。另外,相關部門還可以探索貸款貼息制度,對于那些符合條件,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農村小微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以此種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農村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達到促進其發展的目的。其次,相關部門還應當在稅收方面針對農村小微企業進行改革,完善減稅政策,對那些性質特殊的農村小微企業實行免征或者減征的稅收政策,比如一些含有出口業務或者自身具備高科技的農村小微企業,對于此類農村小微企業,相關部門應當盡可能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其營業稅以及所得稅等,以此來減少農村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最后,在農村小微企業的產業政策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完全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那些經營狀況良好的農村小微企業進入到高新技術產業園,并且督促市場中的擔保公司加強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盡可能對農村小微企業降低收費標準,并且在允許的情況下為其擴大擔保范圍,以此種方式使得農村小微企業能夠獲得低利率貸款,從根本上降低農村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的成本[5]。
除上述外,相關部門還應當加強貨幣政策的工具作用,盡可能發揮出政策的激勵作用。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窗口指導,信貸導向評估,深化銀企合作等方式,利用定向降準,循環額度、差別準備金率這些貨幣政策,來增強金融機構對于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方面的扶持力度。并且相關部門還應當在宏觀的角度來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農村小微企業貸款在整體貸款增量中的占比,以此來加強對農村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相關部門可以將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總量作為金融機構的考核指標,以此種方式來加強對農村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首先,相關部門應當深度發揮利率工具的效果,可以對非對稱加息方法進行探索,并且在此過程中綜合考量農村小微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略微將金融機構的存款基準利率上升幅度,高于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基準利率的上升幅度,以此種方式來穩定貨幣通常預期,并且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信息。還要進一步開展差別調控,可以針對農村小微企業專門出臺信貸政策,并且加強監督市場中金融機構的落實情況。其次,相關部門可以在宏觀角度引導金融機構對自身的信貸結構進行優化,比如,針對農村小微企業專門出臺信貸管理辦法,并且根據其實際情況專門創新信貸產品和信貸服務,對于轄區內重點領域中的農村小微企業,尤其是那些發展前景良好的高科技型農村小微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大力滿足此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最后,要加強市場中金融機構的主動服務理念,鼓勵國有銀行和國有控股類的商業銀行開展深度合作,并且向特殊類型農村小微企業發放特別貸款,轉變自身的服務理念,對貸款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從而為農村小微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
除了在政策方面加強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之外,還應當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自身發展。此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從兩點入手,來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自身發展。
一是要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督促農村小微企業規范內部管理,盡可能幫助農村小微企業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企業產權制度,提高農村小微企業的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其經營合規性,以此種方式來提高其市場核心競爭力。農村小微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財務制度建設,在企業內部建設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盡可能提高企業內部資金利用率,并且在財務方面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測和監督機制,盡可能規范制作財務報表,提高其有效性和真實性,以此來作為農村小微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的依據,避免信息不對稱給農村小微企業帶來的影響。
二是要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品牌意識,尤其是在創立階段以及成長階段的農村小微企業,其應當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創新,對高科技技術不斷開發和探索,以提升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的,打造自有品牌,并且根據市場實際需求來定制自身的產品以及服務,時刻保持合法和合規經營,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綜合實力以及市場占有率的目的,增強自身的還貸能力,以此種方式來盡可能增加自身的授信額度。
根據上述分析,農村小微企業中存在著抵押資產不夠、財務信息不對稱以及自身規模較小等問題,為化解上述問題對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帶來影響,轉變金融機構貸大不貸小,貸強不貸弱的放款原則,應當先降低門檻然后優化服務,以政策為基礎引導金融機構為農村小微企業主動積極地開展信貸服務。針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抵押擔保物品較少的問題,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農村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為農村小微企業量身打造一套動產質押模式。比如將農村小微企業中的應收賬款,倉庫中的原材料以及存貨等都納入質押品的范圍中,以此種方式來化解農村小微企業現有資產少、抵押貸款難的現象,真正開辟出對農村小微企業行之有效的融資通道。為給金融機構降低放款風險,還可以在農村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加入第三方監管公司,專門對抵押物品進行監管,對于農村小微企業抵押物的價值變化以及應收賬款回籠情況進行監督,以此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放款風險。最后,金融機構還應當推行經營權、林權、租賃權抵押這些較為適合農村小微企業的抵押方式,并積極探索股權、產權這些融資方法。對于那些高科技型農村小微企業,還應當開發出知識產權、專利技術這些無形資產的抵押貸款,并且根據農村小微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從而達到完善交易機制,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變現的能力,盡可能為農村小微企業提供更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綜上所述,針對于目前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本文對其成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且相關部門還應當從政策方面、金融機構方面以及小微企業自身方面入手,來解決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