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脫 脫
馬人望,字儼叔,高祖胤卿,為石晉青州刺史,太宗兵至,堅守不降。城破被執,太宗義而釋之,徙其族于醫巫閭山,因家焉。曾祖廷煦,南京留守。祖淵,中京副留守。父詮,中京文思使。
人望穎悟。幼孤,長以才學稱。咸雍中,第進士,為松山縣令。歲運澤州官炭,獨役松山,人望請于中京留守蕭吐渾均役他邑。吐渾怒,下吏,系幾百日。復引詰之,人望不屈,蕭喜曰:“君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聞于朝,悉從所請。
徙知涿州新城縣。縣與宋接境,驛道所從出。人望治不擾,吏民畏愛。近臣有聘宋還者,帝問以外事,多薦之,擢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轉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兼裕。遷警巡使。京城獄訟填委,人望處決,無一冤者。曾檢括戶口,未兩旬而畢。同知留守蕭保先怪而問之,人望曰:“民產若括之無遺,他日必長厚斂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謝曰:“公慮遠,吾不及也。”
…………
未幾,拜參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時錢粟出納之弊,惟燕為甚。人望以縑帛為通歷,凡庫物出入,皆使別籍,名曰“臨庫”。奸人黠吏莫得軒輊,乃以年老揚言道路。朝論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優老。逾年,天祚手書“宣馬宣徽”四字詔之。既至,諭曰:“以卿為老,誤聽也。”遂拜南院樞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議所當與者。如曹勇義、虞仲文嘗為奸人所擠,人望推薦,皆為名臣。當時民所甚患者,驛遞、馬牛、旗鼓、鄉正、廳隸、倉司之役,至破產不能給。人望使民出錢,官自募役,時以為便。久之請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卒,謚曰文獻。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嘗附麗求進。初除執政,家人賀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憂。抗之甚高,擠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原文據中華書局1974年版《遼史》)
【譯文】
馬人望,字儼叔,其高祖馬胤卿曾任后晉的青州刺史,遼太宗帶兵攻打青州,他堅守不降。城被攻破后馬胤卿被活捉,遼太宗看重他的忠義,放了他,將其全族遷徙至醫巫閭山,于是馬胤卿就在那里安家。馬人望的曾祖父馬廷煦,任南京留守。馬人望的祖父馬淵,任中京副留守。馬人望的父親馬詮,任中京文思使。
馬人望聰慧。幼時便成了孤兒,成年后以才學著稱。遼道宗咸雍年間(1065—1074),馬人望中了進士,被任命為松山縣令。每年運送澤州官炭,朝廷只役使松山人,馬人望向中京留守蕭吐渾請求能平均地役使外邑人。蕭吐渾大怒,將馬人望抓起來交法官審訊,囚禁近百日后又將他提出審訊,馬人望不肯屈服。蕭吐渾高興地說:“你為了百姓能這樣做,將來必定大有作為。”并將此事奏告朝廷,朝廷完全從其所請。
馬人望調任涿州新城縣知縣。該縣與宋朝疆域接壤,為驛道必經之地。馬人望治理此縣,不收受財物飲食,官吏百姓都敬畏愛戴他。皇上的近臣有訪宋回國者,皇上問京外之事,近臣們大多都推薦他,于是馬人望被提升為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轉任南京三司度支判官,當地的官府和百姓都富足了。他被升為警巡使。京城案件堆積如山,馬人望加以處理判決,沒有一個人被冤枉。適逢檢驗戶口,不到二十天他便將此事處理完畢。同知留守蕭保先感到奇怪而問之,馬人望說:“百姓之產業如果檢驗得毫無遺留,將來一定會助長重斂財物之弊端,大概得到十分之六七就夠了。”蕭保先肅然起敬地說:“您深謀遠慮,我慮不及此啊。”
…………
不多久,馬人望被任命為參知政事,負責清查南京三司使的事。當時在錢粟支出和收入上的舞弊行為,尤其以燕地最為嚴重。馬人望用縑帛制作歷書,凡是府庫物品的支出和收入,都派人另外登記,稱為“臨庫”。奸邪之輩、狡黠之吏無法營私舞弊,便到處揚言馬人望年老昏聵。朝廷不調查分析,就將馬人望降為南院宣徽使,以表示對老年人的優待。過了一年,天祚帝手書“宣馬宣徽”四字詔令他到京。馬人望到京城以后,皇帝才恍然大悟說:“我以為你已經衰老,看來是誤聽別人的讒言了。”于是任命他為南院樞密使。人人都不敢向馬人望徇私求職,馬人望用人也必取錄大家公認合適的人。如曹勇義、虞仲文曾為奸人所排擠,經過馬人望的推薦,均成為名臣。當時困擾百姓的驛遞、馬牛、旗鼓、鄉正、廳隸、倉司之類的徭役,迫使他們往往勞累至破產也不能繳納全部徭役。馬人望讓百姓出錢,由官府募人服役,時人皆以為便利。又過了很久,馬人望請求告老還鄉,以守司徒、兼侍中的官職退休回故里。馬人望去世的時候,謚號為文獻。
馬人望注重操守,喜怒不形于色,不曾依附他人以求升進。起先被任命為執政,家中人慶賀。馬人望憂懼地說:“得之不值得喜,失之不值得憂。得意時被人抬舉得愈高,失意時一定被人排擠得更加悲慘。”馬人望處世十分警惕小心。
【簡析】
《遼史》繼承古史專辟《循吏傳》《良吏傳》的正史傳統而作《能吏傳》,重點記載了大公鼎與馬人望兩位好官的生平事跡,尤其是馬人望為官德行高尚而又多才多智,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官德方面,主要記載了五件事:一是為了減輕松山縣百姓的徭役負擔,被中京留守蕭吐渾囚禁近百日也不肯屈服,最終反而令蕭吐渾深感敬服;二是清廉政治,絕不收受財物飲食,因此深為吏民畏服愛戴;三是清查百姓產業不求纖毫畢現,一方面可見為政寬厚,另一方面也慮患深遠,擔心物極必反留下禍端;四是天祚帝即位后想報父仇,馬人望處理公正,盡量減少牽連,很多人因為他得以保命;五是公正無私,無論是自己任用人才還是向朝廷推薦人才,都必定是“公議所當”。官才方面,主要記載了八件事情:一是能讓治地的公家和私人都實現富足;二是處理訴訟案件無一冤枉;三是下令關卡、渡口稽查盤問過往旅客,將進犯宮廷劫掠的盜賊全部抓獲;四是黥面發配兩個兇狠殘暴的小吏,為百姓清除酷毒;五是在饑荒之年所治區域糧米不缺,路上聽不到報警的桴鼓聲;六是遷升中京度支使時,府庫倉廩均空無一物,任職半年就積累起粟十五萬斛、錢二十萬鏹;七是判南京三司使事時,專門設置“臨庫”一職,杜絕了長久以來狡黠之吏在錢粟支出和收入上的舞弊行為;八是當時困擾百姓的驛遞、馬牛、旗鼓、鄉正、廳隸、倉司之類的徭役,馬人望讓百姓出錢,由官府募人服役,為百姓切實提供便利。從這十三件事跡可見馬人望足以作為所有官員的楷模。傳記起首處“為民如此,后必大用”的長官評語與結尾處“得勿喜,失勿憂。抗之甚高,擠之必酷”的自明心跡,這兩句話確實都足為后世官箴,既能顯發志氣、勠力為國,又能收斂精神、不務虛名。
隨筆:
點亮蠟燭照亮他人者,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