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
最怕的是管理者不做決定,而不是做錯決定。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天貓管理者大會上說,他希望所有管理者“能夠更快速、更鋒利地做決定,能夠不怕得罪人地做決定”,而“這不是建議,是要求”。“我們今天特別要注意的問題,就是不要怕做錯決定。對所有團隊來講,他們最怕的是管理者不做決定,而不是做錯決定。做錯決定可以改,而且很多決定在做之前,誰也不知道是不是錯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快速行動力,“不斷根據第一線的情況靈活決策”。
他以自己為例。他最早加入阿里巴巴時任淘寶首席財務官,后來轉做天貓總裁。做首席財務官和做總裁,“最大的區別是要敢于做不完美的決定,敢于做取舍”。“我現在跟大家相比,離前線的炮火太遠了。大家才是聽得見一線炮火的人,才是看到競爭形勢瞬息萬變的人。大家看到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應該主動推動做改變、做決定、做應對,而不要歸結于流程、歸結于審批。如果愿意,我們可以改變很多事情。”
張勇說:“憑什么這個人做領導或者CEO?是因為別人不敢拍板的,CEO必須拍,就是這樣。第一是要做別人不敢做的決定,第二是承擔別人不能承擔也不敢承擔的責任,第三是要搞定別人搞定不了的資源。如果這3件事情你都做不了,那憑什么讓你來做領導?”
他說:“我每天做的都是艱難的決定,容易的決定輪不到我做,下面的團隊早就把容易的決定做掉了,最終到你這里,肯定是比較有挑戰的決定或者有爭議的決定。但你總要做出決定,不然團隊就沒有辦法往前走。要敢于做不完美的決定,這個決定無所謂對錯,可能事后分析兩邊都有道理,而且只要堅持,可能都能達到目的,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
你沒做過錯誤決策,就不可能掌握最大的成功的鑰匙。
在旗下投資公司君聯資本的活動上,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說:“CEO幾乎無法避免決策錯誤,我們就是在決策錯誤當中成長的。甚至有一種理論說,你沒做過錯誤決策,就不可能掌握最大的成功的鑰匙。但是要把握以下幾點:第一,方向最好別出錯;第二,不要犯致命性的錯誤;第三,不要犯3次同樣的錯誤。”
最好的決策者,是那些知道什么時候不能相信自己的人。
羅伊·鮑邁斯特是世界上論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學家之一。他說:“人類不擅長持續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他們總是面臨各種選擇,而做選擇時的狀態是有起伏的。”根據他的研究,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會在一天的周期內逐漸枯竭。自控力強的人會妥善安排生活,保存意志力。他們會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來消除因做決定而產生的心理負擔。他們不會在早上才決定是否要去鍛煉,而是會跟朋友約好定期運動。他們不指望靠意志力支撐自己一整天精力充沛,而是會保存意志力,以備不時之需。他們并不總是相信自己,而是相信習慣。鮑邁斯特說:“最好的決策者,正是那些知道什么時候不能相信自己的人。”
小故事
無事之時才是提升一個人內在的最佳時機
石 兵
世人總是忙忙碌碌,因為成年后常常是人不找事事找人。于是,每個人都想學到有事心不亂的本事,以為如此才能有條不紊。殊不知,有事心不亂,只能把事做好,卻未必能將人生的品質與層次提升,想要拾級而上,更高的境界便是無事心不空。
其實,無事的時刻才是一個人內在提升的契機。有事時磨煉的是能力,無事時修行的是品性,能力再強也有形有質有天花板,品性再虛也有好有壞,有道德的底線與覓索的無限。
無事時,一顆心仍能盈滿從容,不浪費時光,不虛度光陰,才能與世界相看不厭,才能與自己握手言和。無事心不空,才能有事心不亂。因為,人心也是有慣性的,忽空忽滿定會瞬間失衡,忽快忽慢必然陷于迷亂,只有持盈守虛,才能收放自如,只有心安神泰,才能從容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