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新 郭玉紅
(1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北京,101300; 2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100010)
北京中醫醫院已故名老中醫王樂亭先生,因善用六寸金針而有“金針王樂亭”的美譽。王樂亭先生從事針灸臨床50余年,形成了“治其本,以胃為先”“治其癱首取督脈”“治風先治氣,氣行風自熄”的學術觀點,總結出“老十針”“王氏夾脊方”“督脈十三針方”等針灸處方[1-2]。
“老十針”是王樂亭根據“補中益氣湯”方義創立的針灸處方,“老”有三層意思:一指的是此方所用之穴位多為臨床常用之傳統“老穴”,二有“成熟、肯定”之意,三指“養胃實脾”的食物多為成熟的果實。全方由“上中下脘、氣海、足三里、對天樞、內關”組成,側重于“中脘、氣海、足三里”,方中上脘穴可開胃腑受納之門;下脘穴溫通胃腸,益氣降逆;中脘穴升清降濁,調理中州之氣機;氣海可生發元氣,助運化之機,通調沖任,溫固下元,與中脘相配,更有益氣升陽之功;天樞穴可調理脾氣,消導積滯,與中脘相配可助潤腸胃,利運化,與氣海相配,可助胃腸腐熟水谷;內關可調理三焦氣機,和胃寬胸理氣,與中脘、足三里相配可助其調理氣機,升清降濁;全方具有“理氣健脾,升清降濁”的功效[3]。該方是王老“治其本,以胃為先”學術思想的體現,“脾胃者,倉廩之官”,脾胃功能的強弱與全身臟器功能密切相關,因此,王老認為老十針具有“有病可治,無病可防”之功[4]。現將其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進展綜述如下,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 慢性胃炎 劉莉寧等[5]運用老十針治療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76例,28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與對照組(口服蘭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總有效率76.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Hp根除率為57.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1.6%,表明老十針可以通過穴位刺激調理氣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無法徹底根治Hp。因此認為,老十針結合三聯法治療Hp相關性慢性胃炎,既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又可徹底根除Hp,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王薈清等[6]運用老十針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腸上皮化生的患者50例,8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與對照組(口服維酶素片、嗎丁啉片、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總有效率6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各項中醫癥狀積分(胃脘疼痛、胃脘脹滿、噯氣泛酸、胃中嘈雜、飲食減少、食后脘悶)改善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楊茜和劉少康[7]治療200例CAG患者,觀察組給予老十針穴位埋線聯合胃復春片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胃復春片治療,24周后發現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6%、內鏡總有效率94%、組織病理學總有效率9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老十針聯合胃復春片可明顯減輕CAG患者癥狀及胃鏡、病理檢查下胃部腺體萎縮、腸化生、慢性炎癥和異型增生。張樹源和王麗平[8]運用老十針聯合許氏和化湯治療132例肝胃不和型CAG患者,對照組服用許氏和化湯,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老十針治療,4周后發現觀察組的臨床及胃鏡愈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陳培峰等[9]運用老十針聯合許氏和化湯治療132例肝胃不和型CAG患者,28 d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及中醫證候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周翔禹和彭湃瀾[10]運用腸化方配合老十針治療108例CAG伴腸化生患者,對照組給予腸化方,觀察組給予腸化方聯合老十針,6個月后觀察組臨床證候和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白細胞介素-23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而胃蛋白酶原1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變化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姚國召等[11]運用老十針聯合胃蘇顆粒對8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治療,對照組給予胃蘇顆粒口服,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老十針,4周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余文寶等[12]運用老十針穴位埋線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老十針穴位埋線,4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小瓊等[13]運用附子理中湯加減聯合老十針治療70例慢性胃炎患者,對照組給予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附子理中湯聯合老十針,1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29%,明顯高于對照組77.14%,觀察組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脹滿、噯氣、泛吐清水等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生命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上述結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 徐因等[14]運用老十針配合調神穴治療9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對照組口服嗎丁啉,觀察組采用老十針和調神穴針灸治療,4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3.62%,對照組總有效率7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癥狀評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數(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改善程度、空腹及用餐后收縮波幅值、平均收縮波頻率升高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安俊麗等[15]運用老十針結合TDP神燈照射治療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對照組口服多潘立酮,40 d后觀察組有效率82%,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餐后腹脹、上腹疼痛等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NDI、胃動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楊志軍等[16]運用老十針治療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礙的患者,24 d后觀察組有效率76%,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積分、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陳鵬等[17]運用老十針治療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周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5%,明顯優于對照組(針刺無關穴)。張璨文[18]運用老十針治療42例餐后不適綜合征患者,4周后觀察組有效率為61.9%,明顯高于對照組(非穴淺刺),觀察組的消化不良癥狀積分較對照組降幅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金美林等[19]運用老十針加減方治療62例餐后不適綜合征患者,4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6.9%,明顯高于對照組(非經非穴點淺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消化不良癥狀積分(Symptom Index of Dyspepsia,SID)及NDI評分降幅明顯高于對照組。侯雅泉等[20]運用老十針治療60例肝氣郁結型餐后不適綜合征患者,4周后,觀察組有效率76.7%,對照組(非穴淺刺)有效率43.3%,且觀察組的SID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表明,老十針能明顯緩解餐后不適綜合征患者的癥狀,改善患者生命質量。
1.3 腫瘤及化療相關性消化道癥狀 何佩珊等[21]運用老十針治療64例乳腺癌患者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3 d后觀察組(老十針+基礎藥物治療)的惡性嘔吐緩解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假穴淺刺+基礎藥物治療),且觀察組食少納呆及體倦乏力等癥狀評分、焦慮及抑郁評分較對照組皆明顯改善。徐因等[22]運用老十針針刺治療順鉑化療引起的消化道癥狀患者44例,4周后觀察組的臨床痊愈率為36.36%、總有效率為95.45%,明顯優于對照組(口服嗎丁啉),且觀察組的惡性嘔吐、食欲不振等化療相關性癥狀的評分和發生率明顯降低。李琦瑋等[23]運用老十針治療118例化療相關性惡性嘔吐,化療第7天針刺觀察組的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緩解更明顯,化療第21天針刺觀察組的療效優于假穴淺刺組。上述研究表明,老十針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惡性嘔吐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降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石焱等[24]運用老十針治療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61例,14 d后觀察組(老十針毫針針刺+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日均胃液引流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肌注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且觀察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感消失時間、恢復飲食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1.4 反流性食管炎 徐因等[25]用老十針針刺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6例,28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9%,明顯優于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燒心、反食及總癥狀積分、胃食管反流病診斷問卷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老十針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可靠。
1.5 潰瘍性結腸炎 楊茜等[7]用老十針穴位埋線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60例,12周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老十針穴位埋線可明顯改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癥狀及腸鏡、病理檢查下慢性炎癥反應。
1.6 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張吉玉[26]運用老十針針刺治療80例腦卒中伴有便秘的患者,對照組給予聚乙二醇4000散劑,4周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2.5%,且觀察組的生命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提升,便秘癥狀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表明老十針可改善腦卒中合并便秘患者的便秘癥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王曉鵬[27]運用老十針治療膿毒癥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40例,觀察組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老十針治療,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7 d后觀察組的急性胃腸損傷分級和胃腸功能障礙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減低,表明老十針可改善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胃腸功能。徐因等[28]用老十針治療200例胃腸功能紊亂患者,4周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67%,且觀察組的血清D-乳酸、內毒素水平較對照組低,觀察組的胃動素水平較對照組高,表明老十針可治療胃腸功能紊亂,促進胃泌素分泌及胃腸蠕動,抑制胃酸分泌,調理脾胃功能。
綜上所述,老十針改善胃腸功能的作用已得到驗證,全方具有“理氣健脾,升清降濁”的功效,是王老“治其本,以胃為先”學術思想的體現,根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對于一切胃腸病證無論其虛實寒熱,皆可首選老十針治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腫瘤及化療相關性消化道癥狀、潰瘍性結腸炎等。
該方體現了王樂亭先生對于中焦脾胃的重視,突出了其“治其本,以胃為先”的學術思想。目前各醫家對老十針的應用圍繞“清濁壅滯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的主要病機,以“異病同治”的辨證思想為指導,廣泛運用于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既體現了中醫學“異病同治”的學術思想,也凸顯了“脾胃學說”在機體生理活動和病理機制中的重要性,正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29-30]。然而,筆者通過總結近年文獻發現,老十針臨床研究對疾病的治療多是以老十針聯合中藥治療,缺乏確切的老十針對病證治療效果的研究;在臨床上的應用多是小樣本研究,缺乏大數據臨床總結;老十針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仍需要進一步實驗研究探討。老十針作用靶點的研究將成為未來創新的關鍵環節,亦是針灸邁向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