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彥
(山東省單縣湖西路橋建筑有限公司,山東 單縣 274300)
各類道路建設項目中,隧道占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較為偏僻的山區地帶,通過建設隧道,不同區域之間的距離大幅度縮短,人和人的溝通變得更便捷,出行效率更高。但是,隧道工程施工較為特殊,不僅周期長,而且投資量大,對技術有較高要求,施工時還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比如熔巖坍塌、滑坡等,這不僅會影響工程質量,還導致施工安全系數低,嚴重威脅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因為自然災害現象常見,所以,隧道的施工壽命也會受影響,施工成本會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研究隧道建設項目災害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隧道建設項目的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自然災害,那么,除了施工技術水平會受影響外,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目前,自然災害頻繁,在隧道建設項目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就是涌水突水,而且該災害會帶來嚴重危害。之所以會出現涌水,其原因是隧道所在區域原有結構出現變化,或者在開挖隧道時,因為內部結構受到影響,所以正常地下水不能通過隧道排泄,從而成為一種災害,該災害的表現形式比較多樣化,比如涌水時,會伴隨著大量的泥沙。在施工時,因為要穿過溶洞發育地段、厚層含水砂礫石層或與地表水連通的較大斷裂破碎帶等,從而造成大量的涌水現象,該災害就是突水。為了減少該災害的產生,就必須深入研究,提出對應的防治措施。
在隧道項目施工時,所處的結構往往不夠穩定,尤其是巖層薄體區域,很容易出現褶曲,將該結構打穿,往往會造成軟弱巖層體塌方,還可能導致地面不均勻沉降或者其他一系列現象。如果隧道經過斷層地帶,或者經過的地帶存在巖層破裂現象,那么,巖層內部潛在的應力就會釋放出來,再加上結構比較松散,承載力越來越大,而且巖層中顆粒和顆粒間的膠結性比較差,所以,開挖隧道之后,周圍巖體穩定性無法保證,最終引起塌方。該現象會嚴重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甚至會導致安全事故,造成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在隧道施工時,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災害,那就是圍巖出現變形破壞現象,如果存在該現象,那么,周圍的巖體會變形,還可能坍塌,或者破裂,在更嚴重的條件下,堅硬的圍巖體還可能出現巖爆現象,其危險系數更大。但是,到目前為止,在隧道施工時,該現象非常普遍,發生頻率比較高,尤其是在地下水不足的地方,總是會出現該現象。其具體表現形式包括彈射、片幫或者劈裂,如果巖爆比較嚴重,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災害現象,比如地震,這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非常不利。而該現象的發生沒有任何征兆,在部分情況下,會墜落些許石塊,在部分情況下,會出現爆裂聲,但是并無石塊墜落。如果不提前做好支護保護措施,就可能出現意外事故[1]。
隧道施工項目屬于地下工程,所以較為復雜,而且存在大量的不可預見性因素,這些都造成隧道施工項目難度大。目前,已經有大量學者對隧道災害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20 世紀50 年代,我國學者開始研究公路隧道施工不良災害對策。在80 年代后,部分學者開始結合實際隧道施工情況研究災害因素以及對策,比如大秦軍都山隧道、西康秦嶺隧道等,積累了大量的經驗[2]。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到目前為止,針對隧道建設項目災害處理,已經提出了多元化的應對措施,預測災害的手段也越來越完善,并且廣泛應用于實踐中,災害預測準確性不斷提高,成功率也有所增加。
針對隧道項目的建設,明確施工方案非常重要。而要明確該方案,前提是要進行全面的勘察和預測,針對隧道的出口和入口,針對區間以及斜井周圍等,要使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素描、超前鉆探法、超前導坑法,及時開展探測工作。了解并預測具體情況之后,制定針對性的施工方案。
通過全面的勘察以及超前預報,對于隧道內施工區域存在的斷層情況和破碎地帶而言,有必要使用超前預注漿法,使得這些區域的情況得以改善,為施工順利開展做好鋪墊。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壓密注漿法,在無水的區域,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水泥漿注漿材料。而對于有水的區域,則需要使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材料。在開挖隧道的過程中,必須時刻監測與之相互類似的巖層,同時還要嚴格監測預注漿區域,對圍巖變形情況進行準確預測和判斷,提前處理不良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3]。
如果區域地下水量較大,而且還存在水巖溶,在這樣的情況下,水的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及時將水處理掉,避免出現大規模的涌水,防止大量突水出現。帷幕注漿方法通常情況下使用的材料是水泥-水玻璃雙液漿,該材料具有較好的隔水效果,堵水效果也比較強,對雙液漿凝結時間進行調控,從而達到較好的隔水加固效果。以地下水壓力為參考,對注漿壓力進行合理設計,并明確其加固范圍。要結合現場鉆孔所揭示的狀況,注漿工作完成之后,有必要使用分析法,也就是結合注漿過程中P-Q-t 曲線分析、堵水率分析、等級區域分析及反算注漿后地層的漿液填充率判斷注漿效果。要參考所有注漿孔注漿量的分布情況,把薄弱環節提取出來,并設計檢查孔,一般情況下,其數量應該是總注漿孔的5%~10%,需要檢查的主要內容有:成孔效果、出水量、坍塌現象是否存在等,在檢查時,有必要使用玻璃纖維錨桿,進行深入檢查,提高施工質量。
對于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來說,之所以會有水量豐富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含量比較多,而且降雨量比較大,長此以往,山體積水越來越多,甚至達到飽和狀態,在這時,裂縫中就會滲入大量的水,并且進入地層,并表現于山體的薄弱環節。在山體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隧道,從條件方面著手分析,針對水流富集的地區,巖層層面和貫穿性節理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涌水的產生會受到巖性的影響。在砂巖中,現狀流水比較多,在板巖處,多處同時滲水的現象比較多。針對巖性界面以及富水部位而言,巖性發生變化的概率比較大,所以也很容易出現涌水。針對公路隧道構造而言,往往會出現構造擠壓帶或松弛帶的現象。針對這種地勢,巖層角度就會比較大,巖脈的構造發育也會直接性地影響到條件的功能。
在進行初期支護的環節,施工人員已經引走了大部分水。但是,由于實際情況并不確定,而且地下水比較多,涌水量比較大。在初期支護之后,還是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滲水現象,在二次澆筑的過程中,就需要重視以下內容:首先,噴射鋼纖維混凝土表面不平整,針對這種現象,在鋪設防水板時,針對松弛凹陷處,要防止防水板撕裂[4]。其次,噴射鋼纖維混凝土外露的鋼纖維很容易把防水板劃破。最后,防水板的搭接頭處,工作者需要現場粘結,不能保證膠水遇水后在接頭粘結的牢靠性。因此,必須設置防水板,從而達到防水排水的目的。
為了防止出現塌方現象,在進行施工前,專業工作者要及時地考察,對相關數據和資料進行收集,并且明確坍塌的位置,然后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同時,還必須加固隧道,在該環節要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在施工時,如果出現圍巖體坍塌的現象,就要快速使用火藥爆破。同時還要落實施工流程,開挖隧道側壁導坑,并且加固隧道,保證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
要以巖爆出現的條件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防治,之所以會出現該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力的變化。因此,要進行有效防治,首先要改善生產力的條件,不僅如此,還必須仔細全面地加固圍巖周圍,使得應力發生改變,從而達到防治巖爆的目的。第一,先改善應力。首先要合理地設計隧道位置,要確保隧道軸線的方向和隧道應力方向相互平行,保證設計的隧道挖建形狀合理可行。除此之外,使用相應的方式或策略,軟化巖體,這樣也能夠改變應力,比如鉆孔水力破裂法。第二,加固圍巖。在加固過程中,必須重視從整體角度著手進行加固,包括建設好的隧道和對正在施工的隧道,加固可以使用如下幾種方法,比如錨噴、鋼纖維噴混凝土、鋼支撐、鋼絲網錨噴、錨桿錨固。除此之外,為了確保所有的施工者都能夠安全工作,確保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受影響,針對施工的臺車,有必要設置防護裝備,避免因為巖爆現象產生而傷害工作者。
在施工的過程中,隧道通常情況下都會穿越含煤地帶,而且地質條件往往比較復雜,內部構造難度比較大,很容易出現爆炸現象,這些災害不僅會影響工程質量,也會導致工人的安全受影響,甚至導致意外產生。所以,要強化瓦斯檢測力度,并且做好預警工作。瓦斯爆炸一般情況下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所以,必須對空氣中的瓦斯含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使質保期、含量在安全范疇中。不僅如此,還要確保隧道的通風性,及時的通風能夠使內部瓦斯含量下降,從而避免爆炸,保證施工的安全性。
要保證隧道建設項目質量,有效處理災害,就必須做好風險管理。有必要從多個角度著手,使用合理的方式,避免災害產生。第一,在整合招投標文件或其他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必須要規范,而且要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有效傳達文件中的資料和信息,給后期風險防范以及應對等提供參考。第二,在管理風險的同時,還要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協調,可以與文件管理工作相互聯系,讓后期處理一些風險管理的時候能夠更加科學合理。風險管理一般情況下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和質量管理相關,也和成本管理相關,所以,要從多個角度著手考慮,才可以提高風險管理工作效率。第三,針對工程中存在的風險,必須及時地規避。比如針對部分隧道工程建設而言,假如項目和河流的距離比較近,而且河流周圍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這明顯會增加施工難度,還可能出現安全方面的威脅因素,所以,為了防止風險出現,保證安全工作順利開展,有必要發揮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作用,提前分析風險因素,為規避風險做好鋪墊,確保項目安全順利進行。
要避免災害產生,促進隧道工程項目正常運轉,并提高項目質量,防止出現意外,在對項目進行管理時,完善管理流程也非常重要。第一,在識別其中的部分風險時,必須客觀公正,防止滲入過度的個人主觀思想和觀點,要深入研究探討重點項目,分析重點工程環境,并且進行實地考察和勘探,然后做出合理決策。第二,在項目正式開始建設前,就要重視周邊環境,以環境角度著手,對周圍進行勘探,并且把所有的資料都展示在工程建設中,為后續工作中的風險識別和判斷等做好鋪墊。與此同時,要明確劃分風險出現的范圍,在固定的范圍中進行風險的監測以及應對,能夠更有效地預防風險,即使發生災害,也可以及時有效地應對[5]。
針對任何區域的隧道建設項目而言,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事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于提高。在招聘時,部分員工工作能力較差,素質較低,他們進入團隊之后必然會影響工作效率,而且安全意識差,這會嚴重影響項目質量。所以,要引入專業人才,尤其是在招聘時,要嚴格考核工作人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錄取。符合要求之后,公司必須及時培訓,增強他們的安全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為項目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交通運輸事業也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著。在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中,隧道工程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隧道工程迎來了一系列機遇,但是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而且在隧道施工時,大量災害存在,對項目產生不良影響,嚴重阻礙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為了改善當前的現狀,本文通過研究提出了應對措施,希望能夠為有效防止隧道建設項目災害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