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方 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第一小學
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以“學”促“長”是當前持續改善學生身心素質、優化體育教學體系的重要訴求。在全面育人理念指引下,為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體育習慣,需要為學生設置良好的體育教學場景,通過改善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調整學生的體育學習情緒,培養學生形成循序漸進的體育學習思維,真正實現育體育人的理想成效。
良好的體育品格是實現體育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基礎。因此,在重構小學體育教學進程中,通過設置面向不同場景的體育實踐,有效激發學生的成長潛能,并且使學生在突破自我極限過程中,形成了個性化的學習情緒、差異化的學習思維,最終形成異于他人的優異品格。
在提升育人質量進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載體優勢,完善學生體育學習場景,培育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第一,體育習慣與學生體育學習質量、體育學習效果密切相關,通過做好學生體育學習時間投入、體育學習專注度的監督與評估,激勵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實現以“學”促“長”的教學目標[1]。第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需要重點做好學生日常鍛煉情況的監督工作,通過將體育學習態度、體育學習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等要求進行合理分解,使學生能夠在日常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比如,在小學短跑教學時,為消除學生對短跑學習的“抵觸”心理,可以設置障礙跑、校園定點跑等活動,通過增加體育教學的吸引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第三,培養小學生養成健康習慣,需要科學監督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狀況,并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預措施,需要重點收集學生的體育學習問題、研判相關問題成因,通過采取個性化、針對性地體育教學策略,真正消除學生體育學習的消極情感。
競技對抗、集體協作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屬性,充分利用體育競賽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在集體協作和團隊對抗中,形成良好的團隊榮譽感及協作精神。首先,要引導學生淡化體育競賽的“勝負”心理,積極回歸體育教學的趣味本質。在以培養學生體育習慣為基礎,以體育品格塑造為內核,積極創新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適當降低體育競賽的對抗要求,重點關注小學生實際的體育參與體驗,通過為學生營造以“學”促“長”的良好空間,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的最佳成效[2]。其次,要以體育活動的“集體”屬性為基礎,通過開展集體競技、協同對抗等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與團隊協作意識。通過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為重點,為學生創造以“競賽”促“學習”的良好氛圍,推動小學體育教學實現全面創新。最后,要以協作精神為體育教學內核,豐富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合理分組,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比如,在小學籃球教學時,教師應對班內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通過設置模擬對抗賽,使學生在具體參與過程中,對團隊協作形成合理認識。
關注學生體育能力與體育品格培養,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的全面超越與完善。通過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發現、學習加工與體育實踐能力,將實現體育教學的真正創新。一方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發現學習”思維。深度學習思維需要學生自覺收集相關體育知識、技能,并在個人思考、分析過程中,提煉其中蘊含的教學規律,形成具有個人認識的體育學習觀點。為促進學生有效思考,教師應盡可能減少使用專業體育術語的頻率,通過采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加深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認識與理解[3]。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形成應有的學習加工能力。體育教學是體育知識技能、體育思維與體育實踐訓練等一體融合的活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相關體育知識的有效理解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將個人理解與體育知識一體融合,拓寬學生的體育思維空間,實現從體育知識傳輸向體育深度教學的全面升級。
關注學生體育品格的塑造與培養是從小學體育多元育人價值出發的重要體現,通過充分、合理利用體育教學場景,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使小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養成遵守規則的文明理念、生成相互尊重的精神品格以及養成良好的集體責任感,真正發揮體育學科的多元育人優勢,促進體育教學真正回歸育人本質。
小學生體育學習狀態與學生的體育習慣培養、體育意識塑造密切相關,學生對體育學習價值的具體理解、認識,最終會轉化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4]。其一,通過從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體育學習的情緒和體育學習思維等維度來具體開展教學活動,針對性設計體育教學方案,能夠引導學生重新定義體育課堂,并且在全面參與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其二,通過將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培養納入體育教學方案,實現了體育教學體系的重新調整與全面優化,也為當前改善學生的身心素質、實現體育教學的多元價值提供了現實可能。基于體育品格塑造的體育課堂充分遵循了小學生的認知變化與成長規律,通過為學生創造主動融入、深度參與的體育課堂形態,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感悟更加深刻,對體育意識、體育趣味的理解也更真切。
以體育品格塑造為核心,重構體育課堂,既是遵循“以體育人”規律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體育教學育人價值的客觀訴求。在重點培養小學生的體育品格理念統領下,體育技能教育、體育意識培養相互交融,共同促進學生成長。一方面,為健全學生人格創造良好可能。體育品格是學生人格的重要維度,其中主要涉及學生對待體育勝負的心理、學生對體育集體協作的認識。因此,充分利用體育活動場景,重點關注學生在體育勝負前后的情緒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體育學習及競賽過程,對當前健全學生人格,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充分激發體育教學趣味,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體育素養成長過程。良好的體育品格塑造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情境之中,通過將相對抽象、不易講述的體育品德、規則意識和協同精神等內容融入極富生命力的“體育實踐”空間,使體育學習過程更有吸引力。
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是一項不斷深化、持續拓展的過程,通過培育學生形成深度體育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形成循序漸進的體育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奠定良好基礎。第一,通過匯總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設置體育教學難度,使學生在探索體育知識學習外延基礎上,形成深度思維能力。第二,體育學習思維是學生將所學體育知識、技能進行實踐應用的重要基礎,通過以體育品格培養為焦點,推動體育品格與體育技能深度融合,引導學生跨越簡單的體育學習認知,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生成與根本提升[5]。第三,以塑造學生體育品格為基礎,推動體育教學與學生育人工作相融合,體現了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視。綜合小學生體育教學創新的相關要求,通過構建學生主導、趣味豐富的深度課堂,使學生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參與體育鍛煉,真正實現“身心一體”的教學目標。
體育品格是連接體育“教”與“學”的內在基因,體現了體育教學的人文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體育品格,對完善學生體育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體育教學環境下,應以“人本理念”為前提,關注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體育品格,極具現實意義。
體育教學目標是指引學生學習認知與態度的重要基礎,也是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的關鍵要素。以塑造學生體育品格為基礎,創新體育教學時,要對體育品格的內容進行合理分解,通過有效融入體育教學全過程、全環節,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理想成效。一方面,要按照體育品格的具體內容,從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特征和學習情緒等多個維度來合理設計體育教學目標,通過合理分解體育教學考核要求,最終引導和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6]。以學生體育學習態度為例,要對學生體育課堂的出勤狀況、課堂表現進行綜合考核,通過適當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改善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負面情緒、學習壓力,持續優化學生的學習心態。另一方面,要按照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合理滲透“體育品格”,通過增強體育教學與體育品格的匹配度,全面提升學生體育品格的培養成效。比如,在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思維時,應按照體育教學內容,分別從學習發現、學習加工和體育實踐等角度來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
體育教學情景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體育品格的重要環境,在創新體育教學時,要根據體育教學情景的感染力、啟迪性優勢,持續改善學生對體育教育的感悟和理解,促進學生完善自我。第一,設置難度適中的體育教學、訓練機制,針對性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通過設置合理的體育實踐場景,使學生合理調控個人心理情緒。要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場景,通過設置學生不斷超越的體育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有效控制個人情緒的基礎上,不畏挑戰,達到學習目標[7]。第二,要綜合學生的學習訴求、體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合理開發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通過將學生日常生活與體育教學一體融合,改善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要以“大體育觀”為教學指引,積極推動體育教學與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體融合,通過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體育意識和生活習慣,持續拓寬學生的體育學習空間。比如,通過設置校內“打卡點”,將學生課間跑步與校園文化相融合,豐富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第三,以體育學習習慣培養為支點,完善學生體育品格的培養體系。為充分做好小學體育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應廣泛收集學生的體育學習數據,通過構建體育測評成績、線下鍛煉數據等完善的體育成績收集、整理分析體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
以體育品格塑造為導向,全面創新體育教學,需要遵循小學體育學科的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學習規律,通過對“立德樹人”理念進行合理分解,從體育素養、關鍵能力和學習習慣等角度來評價、考量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推動體育教學回歸育人本質。首先,為促進學生塑造良好的體育品格、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需要對小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進行個性化分析,通過將智慧技術引入小學體育教學,營造多元、智慧的體育教學形態[8]。其次,要重視做好多源體育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工作,通過對體育品格進行合理分解,搭建學生體育學習數據共享平臺,營造協同育人的全新體育生態,充分激活體育教學的內在活力。最后,要增加師生互動方式,關注學生的個人理解與體驗,通過為學生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創造良好場景,使學生對體育品格形成深度認識。教師要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通過傾聽學生的學習訴求,不斷調整和優化體育教學方案,全面增強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體育教學是引導學生塑造正確體育觀念,養成健康體育思維的重要載體。面對新的體育教學場景,為充分做好體育教學工作,需要以塑造學生的體育品格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為支撐,通過豐富體育教學的人文內涵、趣味屬性與健康本質,構建身心協同一體成長的體育課堂,促進學生深度參與體育學習,實現體育教學的理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