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壹茗 川北醫學院
長期以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一直停留在傳統的記賬式會計管理和單純性經費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快速發展需要。隨著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會計集中核算是財政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對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降低財務風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也會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這種沖擊下,高校應當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積極迎合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從而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在預算管理制度、單位財務管理機制和會計主體不變的前提下,統一核算、資金、人員,集中處理資金結算、資金收支核算、會計報表、會計檔案管理、實現統一會計、統一財務披露機制。隨著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財務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相應的沖擊。
1.控制財政資金支持
資金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的基礎,基于高校各項事業活動開展所需的資金,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賬戶,且需要對相關啟動資金進行針對性的核算。實施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后,高校各院系、各部門的賬戶需要統一到會計工作站,不允許另設賬戶。在高校事業建設中,資金支持需要經過會計工作站來審核,而不是直接由各院系、各部門負責,這種做法很好地避免了資金的濫用、亂用,有利于做到專款專用。
2.防止腐敗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高校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再加上高校籌集資金途徑的多樣化,使得高校擁有了更多的可自主支配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貪污、腐敗現象也會隨之出現。實施會計集中核算體制,高校各種業務活動所需的資金都需要經過會計中心審核,這種審核可以很好地避免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行為的發生,有效地杜絕了貪污、腐敗。
3.有利于推進財政預算制度改革
會計集中核算實施后,高校預算指標的支付需要向會計站申請,沒有預算指標或超預算指標的支付申請,會計站可以拒絕,從而起到強化部門預算約束的作用,保證了各項開支符合會計制度和部門預算要求。同時,在財務管理中,學校采購資金將由會計核算中心統一支付,省去了中間環節,有效地避免了收取回扣等問題。
1.會計監督職能被弱化
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實施后,學校成立的會計站扮演著各個院系、部門的“賬房先生”,大廳式的工作模式也隨之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也會隨之被迫分離,進而造成會計監督職能削弱。在財務會計工作中,院系、部門、教職工在報銷賬務時,會計站是根據票據來進行的,如果票據合法,相關證明齊全,不管報銷賬目多大,會計站都會給予報銷,這種情況無疑削弱了會計監督職能,容易造成高校資金的流失。
2.往來款項無法及時清理
隨著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高校財務工作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財務會計人員在會計處理中不了解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就無法及時處理相關業務,尤其是一些賬務的報銷,容易造成往來款項的推擠,長時間下去,這些賬款就容易成為死賬、壞賬,進而造成高校資金的流失。
3.內部監督機制的丟失
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關鍵。會計集中核算后,各院系、部門的會計職責被取消,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會處于一種不記賬的狀態,從而造成資金使用效益下降。還有就是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實施后,財務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如果財務會計人員不熟悉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在相關業務處理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會計監督作用就無法發揮出來,進而增加財政資金風險。
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也要求高校必須調整財務管理工作,加快會計集中核算。現階段,高校事業蒸蒸日上,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大,而要想促進高校資金的合理使用,降低財務風險,高校管理者應當認真踐行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的有效性。
會計集中核算體制是財政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這項體制的實施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實施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后,學校的經費報銷不能不通過中心一方的最后審核,一旦審核發現原始憑證不真實,中心則可以拒絕報銷,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財務風險[1-2]。高校應當認識到會計集中核算的重要性,積極轉變財務管理觀念,結合會計集中核算體制要求,成立統一的會計中心;同時,會計核算中心也要和單位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理解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及對單位的影響,從而切實發揮好會計核算應有的作用。
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根本,以健全的制度為依據,可以更好地規范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的有效性。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內容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也要求高校必須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機制[3]。首先,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高校需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對財務會計核算工作作出全面規定,明確財務會計核算流程以及會計核算目標,以此促進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其次,完善財務工作流程,尤其是教職工報銷流程、專項資金申報流程等,嚴格按照標準化的流程來開展相關業務,避免資金的流失;再者,建立有效的審查機制,針對財務活動所需的資金,會計中心需要對活動相關列項進行審查,要禁止不合理的活動,同時,加強資金使用過程的跟蹤和監管,確保資金用到實處[4-5]。另外,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需要對財務活動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以此降低風險損失,規避風險的發生。
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專業的人才是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的保障,應用專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人才,可以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工作主體應有的作用,提高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高校要注重專業財務會計人才的培養。首先,結合會計集中核算體制運行要求,學校需要對現有的財務會計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包括法律法規的學習、財務管理知識的學習、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學習以及財務管理實務能力的培訓,全面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使其能夠滿足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的考核,定期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進行考核,并將考核與他們的收入掛鉤,以此增強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再者,學校需要對外引進專業、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人才,壯大高校財務會計人才隊伍,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人才保障[6]。
隨著高校事業的不斷壯大,高校財務工作任務也越來越繁重,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已經不適用,而要想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會計核算職能的發揮,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至關重要。實現信息化管理,可以克服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的不足,促進會計信息的共享,提高會計核算工作實效。首先,學校需要引進信息化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將高校各院系、各部門有效聯系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內部信息的共享與流通;其次,應用信息技術,建立起標準化的會計集中核算信息系統,實現傳統會計核算向線上會計核算的轉變,從而不斷提高會計核算效率[7-8]。
首先,結合高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對相關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強化高校現有存量資產管理的基礎上,將閑置的教學資源或非教學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現有存量資產的使用效能;其次,科學編制資產目錄,按照會計集中核算體制要求,將高校事業發展與資產配置有效結合起來,在財務報表上清晰、全面地反映高校各項資產;再者,結合會計集中核算要求,對科研項目、教育教學活動所需的資金投入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堅持集中投入、匹配建設,避免資金的閑置和浪費[9-10]。另外,在高校財務管理中,要注重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管理者需要詳細劃分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界限,明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從而提高高校資產使用效率。
高校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而要想保證高校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十分重要。財務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加強財務預算,可以很好地避免財務風險,保證高校資金合理使用。首先,高校需要重視起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建立起與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相匹配的操作流程,為會計集中核算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做好財務預算,對高校各項業務所需的資金進行綜合評估,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積極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再者,學校在財政預算的制定中,要全面分析,既要考慮到各院系、各部門的需求,也要結合學校各部門發展目標,統籌規劃,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和資金。另外,管理者需要對財務預算的合理性進行評估,提高財務預算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嚴格執行預算標準。
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內容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加快記賬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也顯得勢在必行。在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下,會計中心不僅可以視為一個會計機構,同時也可以作為管理機構,推進管理會計發展,可以更好地防范財務風險[11-12]。一方面,會計中心要明確自身職責和使命,不僅要履行好會計監督職能,還需要加強對預制預算資金的管控,對高校所有費用支出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審核,確保所有支出都合理、合規,然后再確定付款方式和支付方式;另一方面,會計中心需要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有效的跟蹤,確保支出資金用到實處,發現資金沒有用到實處,應立即予以處理。
綜上,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將變得更加規范化,財務風險可以得到很好的遏制,財務管理水平也會得到提升。但是會計集中核算體制的實施也增加了高校財務管理難度,而要想保證高校資金的合理利用,管理者就必須結合會計集中核算體制,不斷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加強高校資產管理,同時推進財務會計管理信息化發展,加大專業財務會計人員的培養,從而推進會計集中核算的高效開展,發揮會計集中核算的監督效能,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