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磊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1)
《機械制圖》作為機械工程中的重要基礎類課程。是學生在學習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在當前慕課理念日益興起的背景下,對傳統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為《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如何實現在線開放課堂與傳統面對面教學的優勢互補,使線上線下有機融通,共同發揮出教學引導作用,使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被更好地滿足,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機械制圖》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學生所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另一方面,能夠對后續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等系列專業課程起到奠基作用[1]。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作為理論與實踐性兼具的課程內容,《機械制圖》在傳統課堂中教與學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基于慕課理念進行《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分析,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機械制圖》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機械制圖》課程中,以板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主要形式,其中,板書教學主要發揮教師語言和板書的載體性作用,通過面對面的知識傳授,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所學內容。但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手段較為單調,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講解復雜模型時,教師的演示空間極為有限,往往無法具體演示圖形的變化過程,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2]。同時,教師在上課時,采用粉筆或其他制圖工具進行畫圖,會占用大量的課堂課時,這與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不相吻合。
而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能夠發揮投影設備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減少教師的課堂畫圖時間,也能夠使原本靜態的圖形變化過程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理解,提升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會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甚至一些教師完全將PPT 展示代替口述,使得教學過程淪為“播放PPT”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3]。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傳統板書式課堂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被動接受。同時,也影響《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效率;而采用多媒體教學,雖然提升了內容表現力,增強了教學效果,但是也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基于慕課理念的《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使授課教師結合具體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使《機械制圖》課程被模塊化的分析和處理,并在各個模塊下,劃分多個項目,以微視頻或文本等學習資料的形式,就每一項目進行具體分析,然后由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被進一步優化,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也從原有的知識傳播者變為學習促進者。但在慕課模式之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難以構建,海量的課程資源也會使學生無所適從,同時,慕課理念之下極其要求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慕課教學模式仍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課堂教學,而開發建設基于慕課理念的《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發揮傳統課堂教學與新時代課堂教學的優勢作用,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彼此借鑒[4]。
所謂混合式教學,即將線上線下課堂有機結合,既利用了課堂教學的面對面傳授優勢,也發揮了在線教學突破時間空間的特點。學生通過線上學習資源能夠實現課前及時預習課后有效復習,并且,相對自由的線上學習時間和空間,也極大地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有效解決了《機械制圖》課程在教學中理論課時不足的現實問題[5]。同時,結合《機械制圖》的發展要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基礎、學生特點和知識大綱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在線上教學環節,需要由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基礎、學習條件,對學習資源進行自主選擇,在掌握基礎知識點結構后,利用線上平臺的習題進行學習成果的檢測,并記錄預習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在線下課堂學習中,與同學或教師互動交流[6]。在線上課堂學習中學生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也可以在平臺上通過留言或討論的形式進行針對性的互動,例如,在《機械制圖》中關于“點線面”的相關知識學習時,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關于圖形三視圖的基礎內容掌握情況,提升學生的看圖和繪圖能力,教師可以搜集“點線面”的相關課程,或自行錄制相應的微課資源放置在平臺上,引導學生對此反復觀看或思考。
線下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面對面溝通的作用,結合學生在線上學習時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進行分析。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化對具體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線下實踐,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技能。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著新課講解,探究活動,總結反思,練習鞏固幾大環節進行教學,當學生在課前完成線上預習任務后,由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或疑點難點進行統一解答,以此提升解答效率。并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合作探究,并在合作探究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練習,例如,在《機械制圖》中“圓弧相切”的具體知識講解時,由于本章內容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在以往教學時,需要教師將大量時間花費在作圖的講解中,而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時又存在固有的個性化差異,因此往往課程推進較為緩慢。而借助前期線上課程的提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反復觀看相關課程,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基礎的認識和了解,有利于統一班級內的學生基礎,從而在課堂教學時更有效率[7]。此外,教師可以結合合作探究小組學習的學習模式,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為其設定相關的問題,例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機械中的圓弧連接是否都是相切的”等類似問題,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鞏固理論基礎,提升合作能力,增強團隊意識。
在職業技術院校的教育教學領域,除了基礎的線上教學,線下教學以外,還需要教師做好課下融通,要積極創辦競賽活動,以賽代練真正促進學生深刻掌握理論內容,強化技術技能性實踐。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學院內創辦相應的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基礎設計能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8]。通過設置制圖大賽,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對大賽中的優秀學生進行選拔和培訓,然后組織其參與省市級或全國性的大賽。這不僅能夠鞏固課程教學效果,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教師基于慕課理念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充分發揮好課前在線預習、課堂難點講解、課后在線復習三大環節的作用。例如,在《機械制圖》的“零件圖”章節,往往涉及的內容較多,且知識點細碎繁雜,尤其在零件視圖的選擇上更是學習重點。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章節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結合完整的零件內容、零件類型、零件視圖選擇、零件技術要點等不同內容,設計相應的微視頻,微視頻的制作時長控制在10 分鐘以內,并在每一視頻后布置相應的文本性作業,組織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預習,學習微視頻并完成課后作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疑惑,可以在線上平臺的討論區與其他同學交流,或在教師答疑區進行留言。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檢測情況,在課前做好教學設計,精心設計,精心準備課堂授課內容。例如,對其中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就能基本掌握的內容,諸如粗糙度、公差配合等內容簡單帶過;對于其中重點、難點的零件圖的視圖選擇進行重點講解,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對其中的選擇方法進行講解展示,并帶領學生在線下課堂上演示落實,使學生真正提升動手能力。在課后,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和復習題,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加深。
對于《機械制圖》來說,本身教材版本眾多,但其基礎內容大多相似,一般包括制圖基礎知識、畫法幾何、三視圖、零件圖、裝配圖等內容。教師在設計《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模式時,需要統籌考慮在線教學的設置內容,一般來說,放置在線上平臺上的內容主要是難度較低,但內容繁雜會占據課堂時間較多的細碎知識點,例如畫法幾何,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學生會由于基礎知識差異,而使掌握情況參差不齊。但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占用大量時間講解畫法幾何,又會極大地占用課時。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將畫法幾何以微課視頻的形式放置在線上學習平臺,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視頻內容,在課下反復觀看,以此來提升班級教學的整體效率。在線教學的內容設計上,還需要包括一些較為復雜的制圖和讀圖內容,這部分內容通過線上預習和線下復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課前課后的學習需求。此外,在線上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還應該包括一些拓展性提升類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展眼界,提升見識,同時也能節約課堂的授課學時,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在《機械制圖》的課程設置上,采用慕課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上,都與傳統模式有較大差異,相應的在考核環節也需要加入在線學習的評價環節。在課程成績設計上,需要包括線上、線下兩大部分,其中線下考核主要結合了學生的課堂表現,期中期末考核成績等內容,而線上主要考核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和學習情況。例如,學生的視頻學習情況,文本資料學習情況,在線作業,在線測試完成情況,以及在線互動情況等。為進一步提升混合教學模式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效果,教師需要做好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具體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探究性的問題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結合新課改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師需要從原有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點撥,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效果,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起關于《機械制圖》的完整知識體系。同時,要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給予學生客觀全面的評價,使學生在內容學習中能夠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逐步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基于慕課理念的《機械制圖》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真正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為目標。教師要做好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的有機統籌,同時,通過必要的競賽拓展,實現課賽融通,更好地助力職業技術院校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與進步,使學生自覺自主地探索知識,并能夠在學習中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獲得實際的進步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