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明
(霍山縣市場監督檢驗所,安徽 六安 237200)
通常情況下,應依照相關要求,對定量包裝商品進行標注,從而明確出廠產品情況,滿足我國食品質量監督工作的要求。凈含量的標注,應當保證和商品名詞保持并排,同時和商品名詞距離較近。反之,如果標注位置不夠顯眼,或者只存在于角落里,則很容易增加消費者對商品的辨識成本,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判斷。商品凈含量的標注內容,在包含文字的同時,應包含法定計量單位,后續將商品各項信息同步標準,例如商品生產企業、加工地、配料等,從而幫助消費者建立對商品的印象[1]。
商品檢驗標本的選擇,應采用隨機數表法,從而避免影響商品合格率。如果商品來自同一批次,則應以統一性原則作為選擇樣本的標準,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樣本加強檢驗。通常情況下,樣本通常在零售現場選擇較多,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檢測零售商品的質量,作為商品零售質量和合法性的重要依據。
具體而言,分層抽樣法就是將商品分層,在分層商品中選擇一定比例的商品,通常情況下,零售商、批發商、生產廠家應用這種抽樣檢測方法較多。除此之外,也可采用等距抽樣方式,由于每種商品在生產環節上都會有一定時間差異,因此在商品生產和包裝環節,可采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檢驗方法,都需要依照科學標準,落實相關要求,同時在檢驗成本上盡量控制,避免對經濟效益造成損失[2]。
當前社會背景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市面上的商品類型逐漸增多,商家的商品類型也可能在批次上出現較大差異。
需要明確的是,如果產品存在轉移現象,或者已經售出,則不會歸于檢驗范疇。面對檢驗數量較大,數以萬計的情況,應當分批檢驗,從而令檢驗結果有明顯提升。
通常情況下,如果用體積標注商品凈含量信息,通常會以密度法為主要檢驗方法,通過密度和體積的相關公式,明確密度值是否符合有關標準,以此判斷商品達到合格標準。商品密度可能因為溫濕度等物理性質發生改變,因此在檢驗階段,應當選擇物理性質不變的檢驗環境,保證對商品的科學儲存,在密度不存在巨大波動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檢測工作。一般檢驗商品的環境應選在密室中,溫度應控制在20℃左右,上下溫差不能超過2℃[3]。
另外,針對溫度較低的商品,應適當預熱,降低環境溫度和介質之間的距離。檢驗之前應當對各類稱量儀器進行充分清潔。在完成稱重之后,應當將樣本向體積范圍中注滿,后續進行二次稱重,獲得定量體積重量。由于商品檢驗工作要求較高,因此檢驗人員應當依照相關要求進行研究,和檢驗標準數值相符合,完成商品準確參數的計算過程。
通常檢驗結果都會有一定誤差表現,需要結合相關標準控制具體誤差值、平均偏差和標準差等,應當進行修整,結果一般保留一位小數,也可以保留兩位小數[4]。
檢驗以質量單位標注凈含量商品相對簡單,可通過商品實際重量和商品皮重作差的形式,獲得商品的實際含量,因此應保證質量的準確性。實際檢驗中,以電子測量儀器為主,在選擇電子儀器時,應當以20%商品短缺量的最大允許值為標準,控制最大允許誤差。
與此同時,在電子衡量儀器選擇階段,應重視檢定分度值和實際分度值關系是否符合標準,通常情況下,前者應為后者的10 倍。而對于電子秤,檢定分度值和實際分度值之間則保持相等關系。因此可以將實際分度值作為檢定分度值的確定依據。在測量商品皮重時,應當在商品重量的準確度要求基礎上,選擇準確度更高的儀器[5]。
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
若商品凈含量在0-50g 之間,應選擇電子天平,分度值應在0.01-0.5g 之間;50-100g,應選擇電子天平,分度值應不大于0.5g;100-200g,應選擇電子天平,分度值應在0.5-1g 之間;200-300g,如果選擇電子天平,分度值應不大于1g,如果選擇電子秤,則檢定分度值應為1g;300-500g,應選擇電子秤,檢定分度值在1-2g之間;500-1000g,應選擇電子秤,檢定分度值應不大于2g;1000-10000g,應選擇電子秤,檢定分度值應在2-20g 之間;10000-15000g,應選擇電子秤,檢定分度值應不大于20g;15000-50000g,應選擇電子秤,檢定分度值應在20-100g 之間。
除此之外,如果商品處于冷凍狀態,或者檢驗固體或液體兩類商品,應當依照相關規則進行分離,或者對商品進行預處理。如果是一些會受水分影響過多的商品,例如肥皂、面粉等,導致凈含量有較大程度的改變,則應依照相關規則,對方法進行修整,避免影響最終的檢驗結果準確性[6]。
若是針對以體積單位標注凈含量的商品,則可通過密度法、絕對體積法,或者相對密度法進行檢驗。溫度計、密度杯、智能液體密度計、電子天平、電子秤等都是常見的測量儀器。前文說過,由于密度法容易受到溫度和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為避免產生較大誤差,應當嚴格選擇合適的檢測環境,并選擇精度較高的儀器,最大程度減少誤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檢測質量,針對不同的商品,最好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以達到較高的檢測準確性。
具體而言,密度法應選擇溫度計、容量瓶、密度被、智能液體密度計、電子天平、電子秤等檢驗設備,以5mL-50L 為標準控制量程。一般密度法對于一些密度均勻,或者即使不均勻,可通過搖勻混合方式提高密度均勻度的液體商品適用性較強,例如牛奶、水、食用油等。檢驗時應重視控制標注凈含量,不能選擇太小的容量瓶。商品重量的誤差應最大程度準確測量,以低于0.1g 為標準控制誤差。在檢驗階段,應當以智能液體密度計為主,如果用到密度杯替換容量瓶測量,則應完成商品密度的測量、密度杯的標定體積應控制在低于0.001mL。
整體來說,密度法具備較高的準確度,在檢測方式中具備較強的適用性。但是其操作復雜性較高,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學習,依照相關標準進行檢驗[7]。
絕對體積法的檢驗設備,主要包括溫度計、分度吸管、量筒等,以10mL-2L 為標準控制量程,通常針對一些不具備較高粘稠度、流動性較強的液體商品應用程度較多,例如飲料、啤酒、白酒、礦泉水等。檢驗之前應當依照量筒準確度要求,校準量筒量程。讀取液面示值時應保持視線平視,避免讀數出現誤差。在傾倒液體時應緩慢進行,直接向容器底部傾倒,避免液體在容器壁上停留。即使有停留現象,也需要最大程度的控制誤差,以低于1mL 控制液體掛壁量。絕對體積法不具備較強的操作復雜性,但是檢驗準確性不易控制。如果檢測誤差在5mL 左右,應當重新選擇檢測方式,實現檢驗準確度的提升,防止出現誤差。
相對密度法檢驗設備,主要包括溫度計、容量瓶、密度杯、智能液體密度計、電子天平、電子秤等,以5mL-50L 為標準控制量程。對于一些流動性較差、粘稠度較高,同時具備較高密度的液體商品,例如洗滌液、洗潔精、洗發水等。檢驗過程中,應當選擇具備較高準確度的電子天平,分度值應到0.1mg。用密度杯在填充商品時,應當不留縫隙,避免產生較大檢驗誤差。商品內容物凈含量稱重應提高可靠性和準確性。相對密度法相較于其他兩種方法,不會因為密度杯體積的誤差因素,構成較大影響,測量誤差應當控制在0.001g以下,這樣才能實現商品相對密度值準確度的進一步提升。但是相對密度法操作復雜性較強,主要是因為天平和密度杯具備較高復雜性[8]。
除此之外,如果針對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或者啤酒等,由于此類液體商品具備一定氣壓,在檢驗過程中可能會不斷生成氣泡。基于此,應提前準備消泡劑,不用太多,僅需0.2mL,檢驗之前加入液體商品中,達到消除氣泡的效果。
以長度單位標注凈含量的商品檢驗方法主要為稱重法、直線法與儀器法。商品長度并不會受到環境的過多影響,舉例來說,鐵、鋁、銅膨脹系數,通常會在2.3×10-5mm/℃,如果是常溫環境下,100m 伸縮量通常在0.1m 以下。具體而言,直線法主要檢驗設備為鋼卷尺、鋼直尺、紅外激光測距儀等,測量范圍不大于50m,如果商品不具備較大長度,或者類似電纜、導線、繩索、壁紙等拉直難度較小的商品,則可通過直線法達到檢驗目的。檢驗之前應最大程度拉直商品,不能有明顯彎曲狀態。如果用到夾具固定商品,則應將夾取部分作為檢驗長度的一部分。若長度較長,應分次檢驗,最大程度地將誤差降低,設備應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校驗[9]。
稱重法主要包含電子天平、鋼卷尺、鋼直尺,量程不小于50m,商品應保證重量分布均勻,例如電纜、電線。稱重儀器應適當選擇,電子天平分度值應控制在0.1g,電子秤的分度值應在2g 以下。為避免因為重量不均分布的情況,應當選擇不同段取平均值,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截取段落應以商品兩端為主,避免破壞樣本,如果商品直徑在1mm 以下,可更換其他檢驗方法。
儀器法檢驗設備為線纜長度測量儀,量程在50m以上。對于一些具備較強剛性,或者橫截面相對固定的商品,例如電纜、導線等,儀器法適用性較強。需要注意的是,若用到機械式長度測量儀,應合理控制夾持滾輪的直徑,將誤差盡量降低。若是應用電子式測長儀,應針對脈沖當量系數進行校準。為保證儀器準確度較高,應依照相關核查標準校準儀器,避免影響儀器可靠性和準確性。
以面積單位標注凈含量商品檢驗方法主要包含計算法和儀器法。計算法主要包含鋼卷尺、鋼直尺、游標卡尺等。如果商品有殘缺現象,或者形狀邊緣相對整齊,則可通過計算法達到檢驗目的。檢驗注意事項上,應選擇形狀相對規則的商品,且檢驗階段,商品形態應相對固定,不能有拉伸或彎曲現象。檢驗時應當多次測量,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避免誤差較大,同時依照相關要求校準設備。
儀器法需要用到專用的面積測量儀,對于透光性較差的商品,例如人造革等相對適用。在檢驗時應當依照相關要求使用,檢驗階段的商品不能有彎曲現象,為避免誤差較大,應連續測量5-6 次,取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10]。
綜上所述,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工作的開展,應當和商品特征高度結合,針對性選擇檢驗設備,依照相關要求,控制檢驗誤差,檢修檢驗設備,實現檢驗準確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