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杰
(邢臺市第23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邢臺市第23 中學是一所集小學、初中為一體,以全腦教育、自主學習、體教融合為特色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大力實施教科研興校戰略,引入并實踐以腦科學理論為基礎的全腦教育理念,進行全人教育,融入生命科學與自主科學教育,在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課程研發上進行了10 年的探索與追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育是生命的事業,教育就是幫助生命成長的學問。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就是進行生命教育的探索,就是要求以人為本,把學生、教師看做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個體,一個人,一個生命。教育只有關注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張揚生命活力,彰顯生命價值,才能觸及其本質。作為教師,就是要滿足個體生命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就是要培養個體與社會對接的能力,實現個體終身幸福快樂。
肖川教授說:“生命是上蒼饋贈給我們的最珍貴禮物,是自然創造的奇跡,而教育則是人類自身饋贈給生命的最珍貴的禮物。為了個體生命的成長與幸福,是教育最正當的價值追求,為了生命的教育,就是為了生命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和更加久遠的教育。”作為學校,一方面,要站在社會對人的需求角度,強調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的一面;另一方面,要站在人的自身發展角度,強調教育促進人的個性潛質發展的功能。所以,新時代的教育就是要做兩件事:
一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將學生這個“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使其成為通曉社會規則、具有社會生存能力、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人。二是對人的生命價值進行保護與開發,將學生作為自然人與生俱來的品性、特長、潛質進行保護與開發,使這些不同的人成為各具特點的人。
為此,邢臺市第23 中學管理層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服務,帶好團隊:一是想方設法提振精氣神,圍繞團隊建設,倡導“亮劍精神”,觸及身心靈,使人心念要正,有大愛、有格局,沒有功利心,這是把隊伍培養到什么方向上的問題;二是創建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通過建設以幸福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實施名師工程、多元表彰、溫暖工程等多項激勵機制,把校園打造為一片凈土和樂園;三是幫助教職工專業成長,運用平臺資源,對教師進行不間斷培訓,使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基于上述對教育的認識,學校圍繞生命教育,在突破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上進行了持久和深入的學習探索。《中小學管理》雜志刊載的沈陽一些學校通過改造傳統課堂模式,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成功做法,給予我們啟發,其理念和做法引起我們的深思。
“全腦教育”是一種開發全腦功能、進行全人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它以注重培養兒童個性發展、能力素質、健全人格為基本任務,從運動、認知、語言、社會基本行為等多方面來開發兒童的多元智能,是實現左右腦功能互補,達到智力和人格和諧統一發展的教育。
2012 年4 月,北京中國全腦教育項目辦公室的全腦教育專家的課堂提供了現實中接觸全腦教育的機會。大量國內外全腦教育相關資料多層論證,全腦教育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與學校“為每位學生提供成長空間”的教育理念相契合。2012 年8 月成立“邢臺市全腦開發教育研究會”,將“全腦教育”引入邢臺市,引入到小學課堂,正式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基于腦功能自然發展的早期教育研究》的課題組成員。
“萬事開頭難。”面對傳統教育思想和基礎教育現狀,要在邢臺市乃至河北省率先推廣“全腦教育”,難度是相當大的。主要表現為: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難、教學方法改變難、課程設置優化難、資源資金匱乏與不足、學校硬件設施需升級改造等。
克服這些困難既需要有做好“全腦教育”的決心與信心,又要有專家的指導與支持。從邢臺市第23 中學的全腦教育探索實踐歷程可以看出,全腦教育從一無所有到取得成績,靠的就是心的力量。從理念到想法再到做法,先是有心,有強烈的心愿,強大的心力,才會有締造的力量,才會有種種的方法和做法。
例如,吳祖仁教授為了“全腦教育”落地生根,國家級腦科學課題早出成果,不計報酬、不畏寒暑,九年里60 多次到邢臺市第23 中學指導幫助。吳教授有一顆純粹的公益心,有一顆熱愛教育的熾熱的心。吳教授的精神力、信仰力、本真美好的心性、無限的心力,喚醒、點燃學校的教師不斷自我革命,突破個人局限。在吳教授的指引下,教師進一步去喚醒、點燃孩子,我們的教育步入了正向、良性的循環。
邢臺市教育局趙新芳主任督學、李建雄主任等經常深入教學一線指導課題的探索與研究。河北師大趙夫辰主任帶領河北師大腦科學教育團隊緊緊跟進,為學校腦科學教育落地,提供科學指導,牽頭組織研討會,為教師們提供講課、展示和鍛煉的機會和平臺,也為腦科學教育的傳播和普及創設了順暢的渠道。這些辛勤付出的背后都隱含著一顆顆奉獻教育事業的愛心和公益心。邢臺市第23 中學終于成為河北省全腦開發十三五課題研究首批實驗基地。因為有了眾多專家和領導的指導支持,全腦開發教育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全面開花。
吳祖仁教授的腦科學理論研究,具有超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腦科學理論立足于人的心智與行為的源頭,研究大腦結構、功能、發育、發展、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把大腦開發與教育教學連接起來,創造了腦科學教育,以開發大腦功能為基本目的,按照腦功能的基本特征去設計教育內容及課程。吳祖仁教授的腦科學理論提出五種心理相互作用(心心、心腦、心身、心物、心社),形成和發展了基于智商和情商基礎之上的“行商”,包括創造力、操作能力、運動能力、適應能力、改變能力。這些腦科學理論的提出,對人類教育進入全腦開發時代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吳祖仁教授長期致力于腦科學的課程創新研究與實踐,形成了一套開發教育課程理論,創建了全腦開發教育課程體系,提出了腦科學課程理論的核心,即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性課程及其應用。這一核心,將學生能力發展作為課程基本目標,強化教師主導地位,強調教師要注重學情研究,按照學生的“當前能力、文化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教學設計。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學習。
自2012 年以來,邢臺市第23 中學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不斷摸索實踐,在“全腦教育”的實踐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加入課題。2012 年6 月15 日,學校邀請中國創造學會大腦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全腦教育專家吳祖仁教授來校,為200 多位來自全市部分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師和學生家長代表作《腦科學與教育的劃時代創新》精彩報告。同年11 月29 日,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研究——“基于腦功能自然發展的早期教育研究”開題報告會在我校隆重召開。課題組負責人——《中國教育報》張新洲副社長、徐啟建處長等來自北京、昆明、襄樊、云陽、保定以及邢臺市教研室、各學校的近200 位專家及學校領導、教師參加了會議,標志著我校正式開始全腦課題研究實踐工作。
二是專家培訓。以吳祖仁教授為主的一批大陸及臺灣的知名全腦開發教育專家數次來到學校,為教師和家長進行一系列的“全腦教育”專業知識培訓,有30 多位教師通過培訓和考核,取得了“全腦教育指導師”認證資格。中國關工委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雷剛、中國全腦教育項目辦公室主任高榮積極支持,組織選派知名專家團隊——黃國顯、蔡景昆、郭建國、徐斌、曹媛教授等為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了多期全腦教育專業知識培訓;選派六批實操教師團隊為學校教師講授《全腦教育高速記憶》《全腦教育思維導圖》《全腦教育高速閱讀》《全腦教育小學語文》《全腦教育小學數學》《全腦教育小學英語》。從而使教師們更新了教育理念,樹立了全腦教育意識,掌握了一定的全腦教育方法、策略。
三是學術交流。開展全腦教育研究就離不開大量的學術交流活動。2012 年8 月,“國家全腦教育職業培訓河北分中心”“邢臺市全腦開發教育研究會”正式成立。2017 年掛牌成為河北省“學生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試點學校”。2019 年成為河北師范大學牽頭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課題《“開發腦”教育理論研究與課程創新實驗》實驗基地學校。2020 年9 月,腦科學專家吳祖仁教授、河北師范大學趙夫辰主任、邢臺市教研室李建雄主任到我校調研指導入校教育課程和返校匯報交流展示課程。2021 年5 月,吳祖仁教授、河北師范大學趙夫辰主任、邢臺市教研室李建雄主任指導課堂教學。高密度、全方位的全腦教育學術活動促使我們不斷研究、實踐與發展。
學校以《基于腦功能自然發展的早期教育研究》課題研究為平臺,進行全腦教育研究與課程開發。
學校在腦科學專家吳祖仁教授指導下,學習了腦科學“智能論”和“五種基本心理相互作用及一體化”兩個核心理論,心——心相互作用,心——腦相互作用,心——身相互作用,心——物相互作用,心——社相互作用。其中“心”代表心理成分,腦代表腦神經系統,身代表人體各部分,物代表周圍各種物體,社代表各種社會現象。從腦科學看,一切心智活動和行為活動都可以用五種基本心理相互作用及一體化去描述。也正是由于這些心理活動促進了腦功能的發育和發展,促進神經網絡的建構和發展,是我們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
在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性課程建設方面,學校是按照課程創新的兩條途徑來展開的,一是以腦科學的智能結構框架為平臺,形成了學校的《入校教育課程》《假期生活學習課程》《學生返校交流展示課程》等超常課程;二是對國家課程進行結構性擴展,結合各學科能力結構圖譜,打造出“以能力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性課程”基本模式。
課堂上,教師們在吳教授腦科學理論指導下各顯神通,想方設法把五種心理相互作用延展到課堂上,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制定出能夠提高學生專注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設計,綜合運用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快速記憶、識字銀行、識字畫報、數學日記、手指操等工具和方法,對多種教材進行整合。做到跨學科融合,將知識融入到合作學習、自我展示、交流討論等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愛”中成長,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做到了百分之百參與,百分之百過關。
吳教授的腦科學教育實驗,為學校帶來了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師、學生和學習水平等多維度的積極變化。回顧全腦開發教育實驗歷程,它讓我們樹立了全面開發大腦的基礎教育觀,樹立了“以學生為本”、從研究教師怎么教,轉變到研究讓學生如何學的理念。經歷了從注重知識教學到注重學生能力發展的轉變。它引領、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全面推動了我校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開創了高效課堂,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對于實現“義務教育精準達標”“雙優學生比例大幅提高”目標,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多年來的全腦教育研究與實踐,使眾多一線教師從“教書匠”升級為“專家型教師”。教師們的科學理念、教育情懷、專業技能都得到了延展和升華。
作為國家“十三五”課題——《開發腦教育理論研究與課程創新實驗》主要參與單位和全國實驗基地學校,學校40 多名教師參與并申報了八個子課題研究,在河北師范大學腦科學教育團隊專家的指引下,探索新形勢下基礎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促進了腦科學理論與課堂進教學實際運用結合。
我們在持續進行腦科學研究,探索生命教育的歷程中,堅持科學態度與合作精神,持續與沈陽學習力課題組的王東校長,心智教育創始人、華東師范大學劉濯源教授和林書揚教師,國內生命教育和高維智慧專家劉豐等一起深入探討全腦教育與學習力課題的有機融合,從“術”的層面為生命教育理念落地提供平臺和工具。積極為教師營建多維空間的智慧體系,幫助大家超越自身認知局限,提升意識維度,在“道”的層面引領教師走向幸福、快樂、自在的教育境界,促進基礎教育的和諧發展,成就孩子的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