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夢,周鳳敏
(石家莊市第28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面對“雙減”的新形勢,很多教師都很焦慮和困惑,所以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不下降的情況下,更好地完成“雙減”任務,成為廣大教師不停思考的問題。基于此,筆者根據學校要求,對其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找到了一些“竅門”,現對其進行簡要介紹。
首先,教師要堅持課程理念不放松,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化學。對此教師一是要讓生活化的氣息充滿課堂。在學習化學課程時,很多學生都會有畏難甚至抵觸心理,常見的元素符號、元素化合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酸堿鹽知識系統的構建等都是學生的理解障礙和學習難點。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知識,學生必然會感到枯燥無味,進而慢慢地就會把學習化學當成一座大山。如果將其融入生活,并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認識化學,從已有經驗出發,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就能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如此一來必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即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二是加入趣味性內容以豐富課堂。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對化學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那必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可成功養成學好化學的優良學風。以上這些都要求課堂要豐富有趣,因此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去設計課堂,以此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化學。例如在講授第十一單元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時,教師可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氯化鈉(食鹽)、碳酸鈉(純堿、蘇打)、碳酸氫鈉(小蘇打)等準備齊全,然后引導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生活中的反應等方面去認識和體驗這些物質,如此可使學生在有趣的感知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鹽”。另外,教師還可讓課堂教學與實驗緊密結合,必要時還可把講授課安排到實驗室,邊實驗邊講解。此外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把虛擬實驗搬入課堂,即利用3D 動畫等技術手段增加知識的趣味性。三是讓評價賦能增色課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明確提出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學生都是想學好化學的,尤其是剛開始接觸化學時,都是對它充滿著好奇,并有一定要學好它的強烈愿望的,這時運用好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在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中評價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在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敢于質疑的過程中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在學生敢于發表見解、有效參與小組合作互學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創新度和合作度。如此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其次,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讓深度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深度教學是一種與淺層教學相對應的學習方式,它本質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在“雙減”減量不減質的形勢下,深度教學成為了實現高質量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對此教師要做到:一是深度備課。教師過去習慣于按照教參的要求,在沒有考慮“雙減”的前提下備課,而現在則需要改變這種習慣,從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度、學生學習的有效度等方面去考慮,并讓過去在課下完成的東西,爭取在課上完成。同時課后作業也要提質增效。二是要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以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的問題鏈。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應讓學生有更多地機會去體驗探究過程。例如教師可針對現在社會上糖尿病人比較多的情況,引導學生對蔗糖(C12H22O11)和木糖醇(C5H12O5)的分子結構進行探究,以此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區別,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如此可使學生在貼合實際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即從做中學,從學中做。三是要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雙減”減去的是學生身上不必要的負擔,因此如何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力、使學生自主學習等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要本著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的原則,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下作業,其設計都不可千篇一律,而是要在確保“雙減”的大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以最終達到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教師要優化、鞏固檢測形式。對此一是要深入學習《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設計與實施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等文件,并始終牢記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控制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等要求,由此創新作業形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對于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評價的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由此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三是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作業。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并在評價作業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學生作業出錯的原因,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如此可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四是作業的設計應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做到知識點不重復,或整合或原創或改編,即充分發揮備課組的智慧,經商討后選擇并優化經典習題,由此做到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并減量不減質。五是作業單應包含作業目標、習題的設計意圖,并明確指出每一道習題與目標的對應關系,如此可使學生通過作業單反思自身知識、方法、思維等方面的不足,進而確立明確的改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