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卓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淺談
馮元卓
(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積石中學,甘肅臨夏731100)
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高中教學工作給予了更高的關注度。人們不再僅關注科目專業知識講解情況,也對學科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較高重視,為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高中教學階段,教育者和學生通常對語文、數學等科目給予較高的關注度,對于美術科目缺少足夠的重視,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學作用的展現。在當前階段,想要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教師和學生應當對日常教學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因此,本文針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展開高中美術教學進行策略探討。
核心素養;情景創設;圖像識讀能力;美術表現能力
在當前階段,美術課程是高中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但是目前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的作用受到制約,難以充分展現出來。為此,高中美術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將美術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釋放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觀察美、發現美的能力,使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針對學科特點完善教學模式,令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提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藝術品質。高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時候,應當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鑒賞、創意實踐幾個方面入手,強化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全面審視當前的教學模式,采取合理的優化措施,使核心素養能夠融入教學環節當中。
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實現教學手段的優化。在教學過程中依托美術教材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對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美術表現等方面進行著重培養。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求美術教師能夠對美術教材內容擁有深入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教師需要督促學生分析、鑒賞美術作品,對其深層次蘊含的藝術道理進行探究,為學生講解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思想,擴展學生的思維與視野。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美術鑒賞方式,接觸更多的美術創作技巧,促進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開展美術鑒賞的時候,應當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美術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美術能力,使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另外,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將身邊的教學資料進行有效融合,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提升美術核心素養,實現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合理運用美術知識,提升他們的實踐創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美術核心素養。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時候,教師應當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目標與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聯系,將其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使兩種教學目標能夠通過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實現,通過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帶動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此,高中美術教師應當明確核心素養教學目標與課程教學目標,根據兩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美術教學方案,為教學工作的推進指明方向。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促進教學方式的優化,更好地實現學科教學目標。
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制定美術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需要保證美術教學工作能夠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對美術教學工作給予足夠的關注,提升學生美術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時候,高中美術教師應當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加深學習印象,促進審美教學效果的提升。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踐創作當中。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高中美術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美術基礎制定教學規劃,保證教學規劃的科學合理。結合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設計層次性教學目標制定,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礎。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講解美術設計應用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能力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對美術基礎較落后的學生制定基礎學習目標,對于美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從節奏、韻律、多樣等較高的層次制定美術教學規劃與學習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意識。
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想要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學生能夠對美術教學給予足夠的關注。但是大多數高中學生對于美術教學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關注,對于美術藝術缺乏足夠的興趣,使學生的美術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術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對美術教學的關注度和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美術學習,更好地感知美術作品表達的深層意義。在以往的美術教學工作中,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專注力,未能認真學習教師講解的美術知識,不利于美術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鑒于這種情況,美術教師應當深入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合理進行巧妙構思,為教學內容增添趣味性。運用情景創設的方式營造出教育性與趣味性兼具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教學情景中感受美術藝術的魅力。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教學情景的渲染,使自己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得以激發出來。
例如教師在針對室內擺設講解繪畫技巧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展示多種擺件擺放的形式,并且針對光線或者色彩進行繪畫創作技巧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背景下美術創作的技巧,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思維,使他們能夠對美術創作擁有更高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在多媒體中播放不同居室擺件擺放的圖片,讓學生對不同擺放情況進行賞析,并且對繪畫創作可能運用到的藝術技巧和注意事項進行闡述。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展現出來,學生的美術創作興趣得以激發,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當中。
美術在表達藝術內容的過程中,會運用圖像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為了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解讀,令學生在美術課程中能夠促進圖像識別和解讀能力的加強,使學生的美術創作鑒賞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美術作品中通常會包含較多的線條、色彩和造型等內容,但是東西方美術在視覺方面卻存在明顯的差別,釋放出不同的文化魅力。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進行深度解讀,尋找美術作品背后蘊含的深層意義,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啟發自己的藝術思維。由于高中美術教材通常會將美術內容劃分為具象美術、抽象美術、藝象美術,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美術類別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美術作品的深層內涵。例如,高中美術課堂在對《清明上河圖》進行鑒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畫作的線條和構圖進行全方位的賞析。細致觀察在人物、建筑等方面的處理細節,引導學生從畫作不同的角度進行鑒賞,使他們的美術鑒賞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高中美術教師在推進教學的過程中,想要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同時帶來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使學生能夠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充分融入教學工作當中。美術表現能力作為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藝術思維,令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美術表現形式。美術表現能力的提升除了運用以往傳統美術教學方式之外,各類新興媒體技術也可以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高中美術教師應當根據美術教材和美術作品制定相應的教學技術,確保教學工作推進的穩定性。并且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取長補短,營造出豐富有趣、充滿藝術氛圍的美術教學課堂,進而促進學生對美術教學專注力的提高,進而帶來較理想的教學成果,促進學生培養優良的美術核心素養。
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針對中國瓷器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適當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在網絡中搜集中國瓷器相關資料,將各類資料進行整理匯總,隨后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瓷器制作的詳細過程與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增強美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還能夠通過視覺沖擊促進學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師或者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經費能力,適當購買一些瓷器藝術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學生在實際接觸過程中對瓷器藝術品進行賞析,更好地了解瓷器藝術品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使學生正確了解各類美術表現形式,掌握美術知識,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美術表現能力的提升。
為了保障高中美術教學工作能夠為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帶來有效助力,需要對審美與感知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關注。當學生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可以令學生對各類美術作品進行深層賞析,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與評判能力,更好地感知美術作品的深層魅力。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調動自己的感官系統感受美術作品呈現出的美感與內涵。在以往的美術欣賞課程中,通常會由教師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與解讀。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通常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性,學生不能夠全面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影響了學生審美與感知能力的培養。在核心素養理念引導下展開的美術鑒賞教學工作會全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投入到美術作品欣賞與感知過程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運用語言描述、提問或者情境創設的形式為學生構建感知美術作品魅力的機會,預留出更多的教學時間,使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美術作品的感知。
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針對人教版高中美術《傳承與創新——中國近現代美術》內容的時候,可以將《夯歌》和《紡織女》作為美術鑒賞內容,讓學生觀察兩幅畫作在繪畫技巧、畫面構圖方面的差異,并且針對色彩搭配、藝術表現進行賞析。在對比兩幅作品不同的基礎上尋找兩幅作品共同的內涵思想:勞動人民的質樸以及勤勞美德。對比欣賞美術作品不僅是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還需要讓學生感知美術作品背后隱藏的藝術內涵。
為了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教師應當通過教學工作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能夠在創新思維的推動下參與到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等活動。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當使教學內容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使學生可以在接觸美術知識的同時領悟感受到美術的深層魅力。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可以強化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思維模式。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作能力,還能有效提升美術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藝術品質的提高。
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針對達·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講解圣經故事和宗教常識,讓學生了解猶大出賣耶穌的因果以及此次事件對于宗教層面的影響。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美術教學工作保持足夠的專注力,還能讓學生正確認識故事情節,領悟美術作品背后隱藏的藝術內涵。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述畫家的創作經歷,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達·芬奇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隨后在進行圖畫內容分析的過程中,對畫作中的各個人物展開詳細講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畫作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將各個人物的形象進行分析對比,從各個人物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進行研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判斷哪個是猶大,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分析能力。并且為學生講解畫作中應用的藝術創作手法,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程度,調動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探究精神。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思維模式的擴展,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作能力。
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學方案,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與繪畫技巧,還需要關注學生美術興趣、審美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令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美術教學工作當中,更好地感知美術藝術魅力,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1] 王新娟.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分析[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09):62-63.
[2] 石玲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學[J].啟迪與智慧(中),2021(06):63.
[3] 何鑫.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01):171-172.
G632
A
1002-7661(2022)11-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