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權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既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就筆者所在縣中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是朝氣蓬勃的,走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陽光大道上。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有少數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迷失在游戲世界,對學習、生活、勞動較冷淡,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幫助自己的同學、教育自己的老師較冷漠,或陶醉于自我中心,對周邊漠不關心。
我們當然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面對表現“冷”現象的學生,教育者應該如何溫暖他們,如何化解他們的“冷”現象,讓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教育的實際行動中?
學生心理冷漠化現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與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不到位以及社會教育不完善有關,當然也有學生自身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縣域高中,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學生較多,有的學生缺少父母有效的教育和及時的引導,也缺少情感溝通,家庭環境失衡和家庭教育失位造成孩子對什么事都不上心,也無所謂。
學生的后天成長與學校環境有著重要關系,高中時期是學習壓力較大的一個階段,有的老師把學習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而忽視德育,對正處在生理和心理成熟關鍵期的中學生未能發揮正確的疏導作用,也會導致中學生“冷”現象的出現。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們應堅持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培養好每一名學生,健全學生人格,讓學生更好成長。為解決當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通過心理輔導進行系統干預。根據調查,高中生“冷”現象主要表現在學習、人際關系上和自我認知上。為了幫助他們完善自我成長,學校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介入機制,包括個案心理疏導和團體心理輔導,如沙盤游戲、心理劇等。通過一系列心理干預方式,來幫助具有“冷”現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引導具有“冷”現象的學生了解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