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周末,我在家陪孩子做作業。孩子一會兒吵著要上廁所,一會兒又吵著說眼睛酸麻,明顯是心不在焉。我強忍怒火,平心靜氣地對他說:“你就不能少一點名堂,定定心做作業嗎?”
孩子把面前的作業本一推,索性放下了筆:“煩死了,這么大的計算量,出題人存心折磨人,不做了!”
孩子不是第一次表現出這種情緒。從內心來講,我也討厭這種繁瑣的運算,但作為家長,我不但不能放任孩子的這種情緒,還要想方設法說服他安下心來完成作業。可是,有什么好辦法能安撫孩子浮躁的情緒呢?苦思冥想中,突然想到前些天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澡堂精神”便從我的腦海里跳了出來。
“學習需要有‘澡堂精神’!”我對孩子說。
“什么是‘澡堂精神’,與學習有關系嗎?”果然,這種新穎提法引起了孩子的興趣。
“你記不記得每次我們去澡堂,無論人多人少,看到池子里的水都是滿滿的?”的確,學習態度與“澡堂精神”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要想讓孩子接受我的觀點,我只能慢慢引導。
“可這又怎么樣呢?澡堂里本來就應該是滿池水嘛!”果然,孩子并不能理解“澡堂精神”的要義。
“澡堂老板不會因為人少就只放半池水,洗洗膝蓋就好了;也不會因為人多就放一池多水,讓水漫出池子來。”我進一步引導孩子理解“澡堂精神”的內涵。
“爸爸,您的意思是說無論客人多少,澡堂老板都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是嗎?”慢慢地,孩子有點明白我的意思了。
“是的,澡堂每天的客流量都不同,但老板的態度始終都是不變的。而我們的學習呢,每天面對的作業也會不同,就比如你今天面對的作業可能計算真的很繁瑣,但是解決繁瑣的計算問題也是你必須要訓練的一種能力。無論簡單還是繁瑣的計算,都是在模擬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現實生活不會給我們那么多的巧合,所以,無論簡單的作業還是復雜的作業,你都應該耐下性子慢慢做,只有一步一步地往前做,才能一點點地接近成功。”我逐步把“澡堂精神”與學習態度聯系起來。
孩子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說:“爸爸,我好像明白了,作業必須得做完,簡單的也好,復雜的也罷,認認真真地做是我唯一的選擇。”
說完,孩子繼續埋頭做作業了。看著孩子專注的樣子,我心里知道這一次對孩子的引導起到作用了。前些天,我看到一個關于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視頻,其中家長的各種崩潰讓人哭笑不得。的確,孩子厭學是一個很常見也很難解決的問題,單純說教很難起到好的作用。其實,學習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上的問題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我們只有耐住性子,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切入點,以生活中孩子有著切身體驗的現象教育孩子,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宋行軍)
394050021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