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濤
一、中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一)對體育信息化教學不夠重視
體育課程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平時受重視的程度不高,中小學體育課程的課時也非常有限,并且體育主要是在室外開展,教師在體育課上對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使用比較少,制約了體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信息化教學需要依賴于一定的軟件和硬件設施,但是中小學在體育教學的投入不多,體育信息化教學需要的軟件和硬件缺乏資金支持,這也影響了體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
(二)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形式化嚴重
在信息化教學的要求下,各個學校都在積極建設信息化教學的設施和設備,比如,配備多媒體設施。但是在實際落實信息化教學的進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將多媒體作為知識呈現的方式,通過幻燈片的方式呈現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對體育教師來說,他們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比較薄弱,對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掌握不足,難以深度挖掘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體育教學,通常情況下只在室內上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體育理論知識,對信息加工處理技術不夠熟悉,導致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形式化比較嚴重。
(三)對體育教學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信息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的教育資源開展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引入一些豐富的視頻、圖片等給學生講解體育項目或技能。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資源和互聯網的教學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并沒有深度挖掘互聯網上優質的教育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和效果。
二、中小學體育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中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并不是真正對體育項目和體育運動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只是將體育當成一門放松的學科,所以在真正學習體育項目或參與體育訓練時,學生的熱情并不高。而開展信息化教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呈現動靜結合的教學內容,通過引入一些生動、形象的運動視頻和比賽視頻等,以生動的圖解分解體育運動,營造視聽氛圍,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項目的學習和訓練中,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例如,在開展跳大繩活動環節,教師可以將跳大繩理論知識,包括需要注意的要領和方法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跳大繩過程中,確保上肢、下肢的自然、放松,注意同伴之間應保持默契,確保動作的協調性。同時,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對動作進行分解,然后對學生進行示范,可以讓學生以慢動作的方式模仿教師的分解動作示范。這種信息化的模仿學習,能活躍教學氛圍,營造趣味性的學習空間。教師應讓每個組別的學生進行趣味跳大繩游戲比賽,兩隊學生分別形成兩路縱隊,以跑步的形式出場,然后,進行交叉跳、跑動跳、交叉跳、后搖跳、前搖跳,同時,根據教師的鳴哨更換跳法,教師每吹一次哨,就應按照之前設計好的順序更換一次跳法,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短吹哨時間,跳法更換錯誤的隊伍出局,而在規定時間內跳繩數量最多的一組獲勝。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的特性,對小學生的身體素養有較高要求,因此,小學生參與興致不高。為調動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參與意識,教師應對學生開展信息化教學引導,進而對學生形成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玩中學習,使學生在無形中對體育學習產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和質量。互聯網上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講義、課件以及視頻等,數量非常龐大,種類非常齊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互聯網中收集自己需要的教學資源,將其整合到自己的課件中,從而優化課件的質量,豐富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只要掌握從互聯網獲取教學資源的方式,就可以通過篩選、整合,讓教學資源更加科學、全面,形成更加系統和完善的知識框架,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游戲是現代教育模式的重要媒介,通過游戲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加強孩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達到學生各科教育的需要。科學與運動逐漸開始向生活滲透和進化,使藝術涵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學生也有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加強藝術涵養在體育游戲中的整合,將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藝術涵養和體育思維的形成。同時,通過信息化體育教學,也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讓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成為常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這也會在無形中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培養堅定不移的體育信念,培養堅韌不拔的學習品格。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體育游戲引導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燃起小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求知欲,讓小學生認真思考體育理論知識,并且在此期間更為努力地獲得游戲的成功。伴隨著現階段教育目標的不斷深化和進步,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唯一衡量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結果的依據,而是將學生個人綜合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標準,這其中也就包含了學生個人體育能力的培養。而對現階段的學生而言,運動是一種可以幫助其鍛煉身體、實現進步的重要體育教學措施,而體育的教學,也應該做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改變,通過信息教學法來實現自身科目的教學完善。
(三)通過監控促進教學和管理的同步
體育課程需要學生運動起來,和其他的課程相比,體育課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準把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并且在學生運動的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這給體育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借助運動監測的設備和系統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測,對學生的體育訓練進行跟蹤管理,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把握教學質量,同時監測學生的身體狀況,避免發生意外。
三、“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信息化教學宣傳體育文化
中小學體育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要教給學生一些運動技能和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了解和感悟體育競技的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宣傳一些體育文化。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展現各種各樣的教學素材,其中包括體育文化。以往教師在課堂上單純通過文字給學生講述一些體育文化的內容和知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吸收率非常低。而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宣傳體育文化,結合當下的體育熱點對體育文化進行講解和分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一載體呈現立體化的教學素材。通過動畫素材呈現相關的知識,往往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體育文化宣傳充滿趣味性,助力學生從中體會到體育文化中的拼搏精神,并積累豐富的體育知識。
(二)信息化教學講解分解動作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涉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教師在講解相關的項目時,要講解體育項目運動的技巧和動作技能。以往教師一般是自己示范相關的動作,讓學生了解,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并不能完全把握動作。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全方位呈現運動項目的分解動作,每一個動作都通過動畫人物的形式全方位呈現,并配合一定的文化說明,講清楚每一個動作需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一目了然。在講解相關體育項目時,教師還可以引入真實的體育賽事,加強學生對體育項目的了解,讓學生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感受體育項目的魅力和精神。比如,在學習“跳遠”這一體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奧運會上運動選手的比賽視頻,讓學生驚嘆運動員的表現,然后引入體育項目,講解跳遠的動作技術,通過多媒體呈現分解動作。多媒體可以實現倍數播放,對學生容易出錯的運動技術,教師可以放慢播放速度,更加清晰地呈現動作要領。
(三)利用信息技術監督學生的運動情況
體育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的情況布置一些“課后作業”,比如,讓學生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時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對學生課后的運動情況進行監督,引入線上打卡的方式,用相關的運動App展示跑步運動的軌跡地圖,或讓家長拍攝學生跳繩、打羽毛球、做仰臥起坐等的實錄視頻,將相關的視頻或運動軌跡地圖發給教師,實現對學生日常運動的監督,讓學生能真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四、“互聯網+”時代中小學開展信息化體育教學的策略
(一)建設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中小學要構建教學信息網絡平臺,注重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共享。教學信息平臺具有靈活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等特征,能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信息網絡平臺中,可以設計檢索系統、幫助系統、資源中心、論壇和后臺管理這幾個模塊,各模塊要有序排列,整體的界面要做到簡潔和美觀。體育教學網絡平臺需設置權限,可以將訪問者分為教師、學生、網站管理者這幾類,其中教師可以獲取優質、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登錄平臺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檢索獲取信息,并和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
(二)緊扣體育教學目標,優化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內容
體育教學的信息資源是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重大因素。在互聯網時代,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中海量的資源庫,獲取豐富的教育內容,可以緊密結合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優化體育教學的信息資源,構建更加科學和優質的課程內容體系。教師選擇體育教學信息和內容時,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體育教育資源,做好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并確保教學內容內容的充實、優質,知識呈現的方式要新穎獨特。信息化教學可以呈現文字、圖片、視頻和動畫,教師要對不同形式的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改進加工信息化體育教學,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組合與開發,建立更加完善、科學的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庫。
(三)促進信息化體育教學與體育課堂教學的結合
相比其他學科,體育具有特殊性。體育教學要走出教室、關注實踐,而學生需在實際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素質、身體機能,并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以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體育練習中,教師要對學生身體能承受的運動負荷進行精準把握,合理控制運動負荷。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生理反應,比如,出現呼吸急促、肢體無力等反應,教師在課堂上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些生理負擔帶來的反應,讓學生能在合理的運動負荷中增強自己的體質,掌握體育技能。因此,教師要將信息化體育教學和體育課程教學有效結合,減少講解的時間,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指導學生有效地練習,將信息化教學和體育實踐課有效結合。
(四)完善信息化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和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等是一體化的。在互聯網時代采用信息化教學,教師還應完善信息化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信息化體育教學評價不僅要從教學方面評價,還要從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評價,關注教師是否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是否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學習的困境,是否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體育教學內容。信息化教學離不開優質課件的制作,要對課件制作的效果和質量進行評價,包括教師制作微課、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和能力,從課件的文字解說、背景音樂以及視頻呈現的角度評價,達到以評促教的作用。
(五)引導體育教學信息資源走“產學研合作”之路
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制定相關的政策,促進中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引導體育信息資源走“產學研合作”之路。當地的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信息化教學的統籌規劃,建設體育教學信息資源時,可以組織教師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確定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的標準,確定信息化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當地的政府要對區域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做好挖掘和整合,以學校為單位,開發體育教學信息資源,結合學校的發展戰略和特色,開發對應的信息資源。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信息化體育教學的重視和科學研究,發揮主導作用,開發建設區域體育教學信息資源,結合國家創新發展計劃,打造體育教學信息資源的有效平臺,并促進學校和相關研究人員的合作,共同打造優質的體育教學信息資源。
五、結語
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不一樣的課堂,優化教學過程,改變教學途徑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信息化教學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