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婧 于紅霞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培養。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行為能力,培養他們的個人素養,學校和家長應主動合作,通過高效的家校聯動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日益成熟的關鍵發展時期,因此,學校和家長應對他們展開密切關注,共同培養學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以下內容從家校聯動方面,對培養初中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一、個體自我管理能力與家校聯動的深刻內涵
(一)初中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含義
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指與學習目標相互聯系的實踐能力,顧名思義,個體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對自我的一種約束,它可以從根本上體現出學生的自律性。初中生可以利用個體自我管理能力完成各種學習目標,深入強化自我認識,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出進一步規劃。因此,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是盲目產生的,而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發展、提升的,較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不僅可以管理自己的學習,還能將生活和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實時調節自己的身心與健康發展的狀態。通過家校聯動,培養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二)家校聯動的深刻內涵
很多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過程中,都會選擇家校聯動的方式。家校聯動聯合了學校、教師和家長于一體,帶動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家校聯動的過程中,學校和學生家長能互相交換信息,從而共同確定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學體系,通過這種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達到雙倍的培養效果。同時,家校聯動并不是單一的,其具有多元化發展特點,無論是在情境創設、學習活動,還是在體系建立、模式創新中,家校聯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發展學生的個人素養,讓學生在雙方面調控作用下提高個人管理能力。
二、對初中生開展以家校聯動為主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意義
學生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接收到的教育主要來自學校、教師和家長,也就是說,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他們的情緒可能受到多方面影響而產生波動,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學生調控自己的身心發展,從而合理協調學習與生活之間的相互關系。家校聯動共同培養學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高效的方式,能為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塑造相輔相成的成長環境。在良好氛圍的帶動和影響下,學生能加強對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認知,了解其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主動投身于學校和家庭共同創設的各種活動中,以此強化自我管理能力。學校和家庭作為影響學生成長的主要因素,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發展目標創設規劃,進而實現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家校聯動的教育模式更與教育改革相互促進,是素質化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培養模式,讓學生、學校和家長在交流與溝通中同步發展,實現共同進步。
三、家校聯動培養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校和家長缺少創新教育理念,忽視了家校聯動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抽象及形象思維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此,教育界加強了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視。在培養初中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創設出一個科學且充滿趣味性的環境,在一個與之相符的氛圍中帶動學生加強自我管理意識。同時,學校在實行家校聯動的過程中,應聯系學生家長共同創設出適于學生發展的環境,保證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回家后都能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很多學校在開展家校聯動的過程中,忽視了教學環境創設。分析其主要原因為學校和家長缺少創新教育理念,忽視了家校聯動的重要性。教育改革的文化背景下,學校要首當其沖,主動創新教學理念,并且與學生家長之間取得緊密聯系,通過交流與溝通提高家長的創新意識,學校和家長共同分享教育經驗,實現高效的家校聯動。
(二)展開家校聯動的途徑過于單一,影響了家校之間的交流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學校在開展家校聯動培養初中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所應用的方式過于單一,從而影響了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很多初中生缺少個體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能力還局限于形式,他們大多具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思想,卻沒有真正地結合這一思想展開積極實踐,從而影響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效率。同樣,學校和家長也忽視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他們比較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認為初中生課業繁忙,不應該浪費過多的時間在其他方面,以至于家校聯動的實行途徑過于單一,甚至停留于表面形式化,其并不能發揮過多的作用。
四、結合家校聯動開展初中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處于身心不斷成熟、發展過程中,但是因為年紀較小,在獨立完成各種事情的過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心理較為敏感,因此很容易出現自我否定的情況,致使他們不愿意獨立完成任務,缺少自我管理意識。因此,在通過家校聯動培養初中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過程中,學校和家長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培養過程中要凸顯出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缺少自我管理意識的學生,他們沒有較為強烈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當然,這與教師和家長的過度干預也有關系。教師的盲目教學和幫助以及家長的溺愛,會讓學生失去自我管理的主體地位,在任何事情的處理和實踐上都等待著教師和家長的提醒與幫助。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轉變態度,在家校聯動過程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幫助學生明確一個觀念,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盲目依賴并不是長久之計。教師和家長在為學生制定任務的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自主地位,提醒學生并不是為了別人而完成任務,幫助他們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從“我為別人完成任務”轉變為“我為管理自己而完成任務”,這也是提升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這樣,學生能在充分認同的環境下勇敢地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即使沒有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他們也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建立一種自主性。
(二)構建民主化管理體系,強化學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
在開展家校聯動,提升初中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參與民主化管理體系的構建,通過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制造出更具有自主性的管理氛圍。這樣,初中生能在一個積極向上的范圍內不斷進行自我管理和實踐,這種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個體自我管理意識,在一步一步實踐過程中領悟自我管理規律,從而內化形成自己的個人經驗。初中生正處于身心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大多心思敏感、情緒容易波動。因此,教師和家長并不能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而是應構建民主化管理體系,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圍,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個體自我管理能力。并積極對學生的行為和實踐進行評價,從而鼓勵每一個學生,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自我肯定的態度,然后更加高效且主動地投入到今后的自我管理過程中。
例如,在建立班級衛生管理體系時,教師和家長應實現有效聯動,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中,都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圍。教師要安排班級值日小組,每個小組內的組員都有著自己不同的任務,從掃地、拖地、整理桌椅到關窗、關燈、擦黑板,值日小組都要獨立完成。采取小組輪流制,確保每天都有小組值日,同時有利于同學和教師的監督與管理。這樣,能有效加強初中生的班級責任感,有助于他們獨立完成自己的衛生任務,共同維護班級內的良好衛生狀況,促進他們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而在家里,家長同樣要讓學生參與到家庭管理和建設中,可以與孩子一起分配家庭衛生任務,并列出一個比較清楚的任務清單,實現民主化管理,促進分工合理。這樣,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義務,逐步形成個體自我管理意識,通過管理體系不斷進行自我約束。
(三)創新自主化管理模式,帶領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管理觀念
學校和家長在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個體自我管理意識后,應對他們展開進一步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自我管理觀念,從而為發展個體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有效保障。為了實現高效的家校聯動,學校和家長應共同參與到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造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實踐。提升初中生的個體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因此,學校和家長所創造的自主化管理模式要以學生為主,不能過于拘束學生的自我實踐,而是對他們進行科學的要求和積極的鼓勵。為了進一步培養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校和家長就應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在班級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都應創新管理模式,讓學生充分融入其中,成為具有決定作用的管理者。教師在進行班級建設時,應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有效創新。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意見和決策,鼓勵每個學生參與班集體的工作,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深入激發每個學生的班級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設置更多的班級管理崗位并采取輪班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中進行實踐、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評價在班級內設置榮譽稱號,例如“衛生之星”“學習之星”以及“管理之星”等,這樣不僅可以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欲,從而加強他們的自我管理決心,形成正確的自我管理觀念。教師還可以在自主化管理模式中融入有趣的自我管理活動,例如“班級志愿匯”“管理大比拼”等,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通過趣味培養,燃燒起學生對自我管理的熱情。而在家庭中,家長要與教師取得密切聯系,共同創新對孩子的自主化管理模式。為了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長要鼓勵他們自我實踐,成為家庭管理小能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與此同時,家長還要清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動態,及時對孩子進行評價和鼓勵,實現高效的家校聯動,讓孩子能體會到自我價值,明確自主和約束對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四)結合演講活動,聯系家長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學校和家長在以家校聯動為主要方式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首先應做的是加強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的認知,讓他們了解到個體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內涵。在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下,教育界強調學生要綜合發展,深入培養自己的個人素養。因此,學校和家長要向學生廣泛傳播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引導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狀態參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活動。例如,學校可以結合演講活動,聯系家長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演講活動中明確一個合適的活動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為學生引入更多的學習資源。通過比賽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在演講活動中可以講自己的事例,或者說一說自己的榜樣,以此強化他們對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認知。這樣,學生能主動投身于學校和家長為自己創造的各種活動中,在學習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加強班規和家規的制定
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態制定科學的班規和家規,讓學生能充分意識到學校管理和家庭管理的重要性,這對家長是一種啟示和督促,讓家長能正視家庭管理和教育的必要性。在班規和家規的制定過程中,學生的意見和想法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尊重,可以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讓他們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做出改善,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遵守規則的主動性。為了制定更加合理的班規,班主任還應該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適當調整,促使班規能發揮更高效的作用。在班規和家規的執行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成為規則的捍衛者,讓每一名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發揮管理和監督職責,這樣他們都會因為自身的職責而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長期堅持鍛煉自我管理能力,從而獲得提升。
五、結語
學校和家庭在進行家校聯動來培養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時,應有效實現教育信息的共享。通過雙方相輔相成的聯動式教育,促進學生展開多方面的發展,確保學生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注:本文為淄博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家校聯動機制下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0ZJY060)研究成果。
(宋行軍)
282150052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