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秀平
幼兒喜歡通過自身實踐滿足自己的需要,并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創設生活體驗環境離不開幼兒現實生活。幼兒園必須根據幼兒的現實生活實際,創設生活體驗環境,本著“參與、合作、體驗、發展”的宗旨,積極鼓勵每一個幼兒、教師、家長都成為幼兒園和諧環境的支持者與創設者,將“生活體驗”的思想融于幼兒園環境的建設,通過營造溫馨舒適的物質空間、輕松溫暖的人際關系,讓幼兒在和諧環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探索發現中體驗生活的智慧。幼兒教育人員應將“生活體驗”的思想融于幼兒園環境的建設中,快速調整教育觀念,遵循科學發展觀,為幼兒構建生活體驗場景,讓幼兒在和諧環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探索發現中體驗生活的智慧。
一、創設安全的生活體驗環境,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安全對幼兒活動的開展異常關鍵,教師需確保生活體驗環境不存在危險因素,要在活動開展前查看場地,及時發現危險因素并加以處理。幼兒園在環境設施方面,需清楚環境對幼兒參與活動起到的促進作用,還應該在環境設置方面。確保幼兒可以積極參與其中,保證活動可以良好進行。幼兒活動具有多種作用,教師應該確保幼兒在活動參與中可以鍛煉體能、活躍思維,在活動參與期間形成團體意識、規則意識。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進行情況,在生活體驗環境設置方面,進行全過程監管,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同時,審視活動環境,及時發現威脅因素并進行科學控制。
二、創設豐富的生活體驗環境,保持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導和權威,側重于幼兒知識點的講授,注重的是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預設的幼兒知識和情景環境的講解,課堂里的幼兒則更像是被動的“跟從者”,其自身的情感、情緒、感悟、理解等并沒有被重視,也很難收獲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情境教學法關注的重點則是幼兒本身的課堂靈活度,幼兒是整堂課的“主角”,教師通過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興趣愛好、思想意識等并結合教材內容,打造一個人文、多元、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全情投入,全身心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之美。同時,教師將緊緊圍繞幼兒教學的目標引導幼兒通過趣味游戲、角色互動、合作探討等多種方式,讓幼兒在全面參與中自主獲得生活體驗和情感領悟,而不是被動地吸收知識。 生活體驗環境的創建,要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進行引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解決幼兒參與活動不積極的問題。生活體驗環境的創設不能脫離幼兒,要將幼兒作為體驗環境創設的中心,在合理的方式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一)立足幼兒本位的環境,激發生活游戲的主動性
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應該將幼兒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為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生活場景創設活動。教師需從幼兒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開展生活游戲并創建相應的情境。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生活游戲的設計尤為關鍵,教師選擇生活游戲的目的,在于減輕幼兒對游戲活動的排斥感,對活動抱有較大的熱情,利于教師開展教育工作。教師設計生活類游戲時,不僅要從趣味方面考量,還必須保證活動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幼兒思想意識與能力培養等方面有良好的培養效果。比如,教師帶領班級幼兒到操場中,使用粉筆模擬馬路人行道和機動車道,讓一名幼兒站在椅子上,利用紅綠燈道具,模擬交通馬路。幼兒在活動中,需按照紅綠燈的變化,決定行走或暫停。教師利用道具的布控,營造較為真實的場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促使幼兒可以積極參與活動,還可以在活動中掌握交通規則并形成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
(二)立足真實的生活體驗場景環境,回歸幼兒的本質生活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不敢貿然創新課堂,一度擔心課堂失控,這就導致本應生動有趣的課堂變成了機械式的灌輸教育課,照本宣科,索然無味,成年人聽了尚且會打瞌睡,更何況是處在幼兒階段的天真爛漫、活潑愛動的孩子。因此,幼兒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避免把課堂教學變成自己的獨角戲,要真正讓幼兒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真正參與課堂。而要做到這些,最好的辦法無異于創設和幼兒現實生活休戚相關,又趣味十足的教學情境。當教師為幼兒創立了一個新奇有趣的情境,同時加以適當的引導將幼兒帶入其中時,當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已經放在這個情境上時,課堂氛圍就會變得輕松愉悅,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基礎教育一直提倡引導教育回歸生活,帶領幼兒參與活動。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調整生活場景設置方式,立足真實的生活場景,帶領幼兒回歸本質生活,在活動中讓幼兒親身經歷,通過聽到、看到、感受到的信息,提高對生活的理解程度。為幼兒創設生活體驗場景,還應該觀察幼兒在活動參與中的反應,全程觀察幼兒,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用心感受生活。教師為培養幼兒形成較強的能力,應該基于幼兒成長的環境,選擇幼兒熟悉的元素并引導幼兒。在幼兒教育中,從幼兒所處的年齡層面分析幼兒的實際狀況,為幼兒創建生活體驗環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在生活環境創設方面從幼兒本位角度出發,判斷幼兒的實際狀況。生活環境的創設在保證教育效果的同時,還需控制環境構建的成本。教師基于相關元素設計幼兒教育方案,可以帶領幼兒到園區附近的超市、公園或博物館等場所,帶領幼兒參觀常去的地方。幼兒對此類區域較為熟悉,會處于較為輕松與自在的狀態,教師這時應引導幼兒思考,讓幼兒留心觀察超市、公園等生活常見發生的事情,注意人們的行為,研究相關場景中人們活動與對話方面的特點。以各類生活化區域為教育活動的開展場地,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一切,便于對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三)立足溫馨舒適的生活體驗場景,感受生活的幸福感
幼兒在生活場景創設活動中,可以在自己的想法下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沒有強制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參與活動,可以發揮幼兒自主性。教師可以圍繞某一主題積極思考,在生活場景創設期間,根據幼兒思維能力培養需要,把握活動設計要點,在活動構建期間從幼兒自身層面考量,了解幼兒的想法并進行合理引導,使幼兒的個性可以很好地展現出來,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也有巨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從幼兒能力與意識等方面確定幼兒培養需求,建立溫馨、舒適的生活體驗場景,不應為幼兒下達明確的任務,要讓幼兒可以在該環境中自得其樂。教師要為幼兒設計舒適、溫馨的生活體驗場景,讓幼兒可以在其中展現天性,因此也不會提出限制幼兒自由的硬性要求。幼兒在該場景中,可以圍繞主題思考。幼兒在成長中各方面能力尚處于發展初期,因此,為幼兒營造自主發展的環境,對幼兒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立足傳統文化熏陶的環境中,產生對家鄉的自豪感
莆仙戲源自唐朝,優雅且古樸,其中很多動作都是在木偶戲啟發下形成的,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教師可以借助莆仙戲具備的魅力,要求幼兒圍繞莆仙戲設計表演項目,為幼兒創設具備濃郁地域特色的莆仙戲場景,借助場景引入莆仙戲后,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合作演繹莆仙戲,促使幼兒在表演中發現其包含的民俗文化,在活動的引領下,強化幼兒的表演能力與創造能力。教師應提前布置莆仙戲的活動場景,要求幼兒自行尋找搭檔,編排節目的展現方式、動作與內容。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正式表演前,效仿莆仙戲正式演出活動的場景,進行場地布設,為幼兒建立具備較強感染力的活動現場,感染幼兒并促使幼兒積極參與莆仙戲演出活動。在幼兒尋找搭檔、編寫節目流程、編排動作時,教師調整室內環境,為幼兒演繹莆仙戲創造良好的環境。活動開始后,教師點了一個組,小組活動內容展現“回鄉探母”,幼兒利用道具(椅子),逼真地模仿“回鄉探母”的場景,逗樂了圍觀的所有人。在表演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提高對我國傳統戲曲的了解程度。教師在該活動中需關注服裝管理、場地控制等工作,確保相應活動良性進行,達到提高幼兒傳統文化認知水平的目的。
三、創設開放式的生活體驗場景環境,呈現幼兒的精彩表達
(一)創設幼兒自由活動的體驗環境
從幼兒能力培養的角度設計環境,讓幼兒從教師構建的場景中受到啟發,在充滿和諧、自然色彩的場景中,懂得愛并愿意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貢獻。教師可以基于環境保護的理念創設環境,選擇棉繩、玉米稈、飲料瓶等素材,制作各類工藝品,擺放在教室、走廊、過道等位置,點綴幼兒學習、游玩等區域,使該處重新煥發生機,可以感染幼兒,促使幼兒從內心中生出保護一草一木的情感。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也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可以制作工藝制品的材料,重復利用可再生資源,在觀察、收集、設計、制造等活動中,使幼兒形成審美能力并鍛煉幼兒的各方面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活動,要求幼兒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錫紙制作成“銀飾”,將活動室裝飾成“銀飾店”,為“銀飾店”擺上“商品”,滿足“銀飾店”運營需要。在教師的號召下,幼兒在活動前收集錫紙,在活動中展開聯想,結合過往見到的事物,設計新穎的方案,按照方案制作“銀飾”,為“銀飾店”提供新穎且具備美感的“商品”。使用錫紙制作藝術品,可以激發幼兒的創作欲,還可以讓幼兒發現日常被人們視為垃圾的材料也擁有可再次利用的價值。教師借助自由活動環境的創設,能讓幼兒參與手工活動,提高對環保的認知程度,強化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利用家鄉資源創設生活體驗場景
在生活場景創設活動中,教師可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在地方文化的渲染下,提高幼兒對文化內容的了解程度,還可以對家鄉產生自豪感,在國家大力推進四個自信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教師應該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內容。教師的生活場景設置是以本土資源為導向,讓幼兒在活動參與中可以親身感受到文化內容的魅力,并對本土家鄉文化產生自豪感。通過活動讓幼兒自身感知文化,比任何教育語言都更有說服力,使本土資源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為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條件。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幼兒的成長情況,在不同時段結合現有的條件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保證幼兒擁有自主選擇權。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本土文化可以提高幼兒對家鄉的了解程度,對幼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地方文化資源,同時需結合幼兒自身特點,調整游戲活動的開展方式。
四、創設家園互動的生活體驗場景環境,促進共同成長
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家長與教師一同努力,創設家園互動的生活體驗場景,需要家長、教師、幼兒園一同努力,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要求,分析幼兒所處年齡段的發展現狀,確定不同階段幼兒教育目標,在此基礎上設置生活體驗場景。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圍繞幼兒能力培養需要,創造生活體驗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訓練幼兒的思維,開發幼兒的智力,促使幼兒可以良好成長。教師應該在生活體驗場景創設中,與幼兒家長合作,在雙方商議后選擇家長方便的時間開展環境創設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家長發現環境對幼兒智力開發、品德培養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在教師要求下,家長幫助孩子尋找素材,促使主題活動可以良好進行,這對幼兒成長意義重大。比如,以構建“電影院”為主題,幼兒與家長相互協作,家長準備“電影院”構建需要的“放映設備”“電影資源”。在“資源”準備妥當后,按照電影院氛圍改造環境,擺放座椅,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拉上窗簾,關閉燈光,“播放電影”,在“觀影”中感受電影院的氛圍。在整個過程中,親子合作準備材料,按照主題內容布置現場,在活動中拉近親子間的距離,讓家長體會到教師的辛勞,在日后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生活場景活動的開展對幼兒能力的培養有巨大的作用。教師在家長積極配合下,可以整合多方資源,為幼兒盡可能地提供真實的場景,為園區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在此前提下,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對幼兒意識能力的培養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注:本文為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2020年莆田市“十三五”名園長專項課題“農村幼兒園生活體驗活動場景的創設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PTMYZ2020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左毓紅)
294250052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