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懲罰性賠償讓食藥領域違法者“痛到不敢再犯”——這是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有關數據傳遞的明確態度和嚴厲警示。罰到靈魂痛處,令違法者再不敢越雷池半步,威懾社會潛在的不法行為。
懲罰性賠償,也稱示范性賠償或報復性賠償,是指由執法機關作出的超過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判決,屬于加重賠償的一種,它具有嚴懲違法與侵權、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遏制不法行為等多重功能。
食藥安全大于天。食品和藥品的安全性關系到每個人的福祉,不容任何人動“歪腦筋”。檢察機關在相關領域探索并實行懲罰性賠償,切實提高懲罰力度和威懾力,也是倒逼企業從嚴把關,廣大群眾對此拍手稱快。
事實上,懲罰性賠償已寫入我國多部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都有“雙倍賠償”“三倍賠償”“十倍賠償”等規定。當然,要確保法律發揮應有效力,需要執法機關將法律規定與案情精準對接。尤其是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個人卻不便或沒有能力提起訴訟的情況,就更需要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亮劍”。
懲罰性賠償不是目的,而是約束規誡的手段。確保食品藥品等各種民生物資的安全性,持之以恒地履行好監管職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
(據“人民網”3.2蔣萌/文)
3050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