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紅 劉根 張芹秀
[摘 要] 會計學專業與國家經濟緊密相聯,對高校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通過時事熱點引申、嵌入中國傳統文化,以及融入企業家精神等方面,實現思想政治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利用課前案例導入、課中知識傳授、課堂作業強化及專業講座等方法,“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思政點,以實踐課程為補充,不斷推進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
[關鍵詞] 課程思政建設;會計學專業;路徑與策略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課程思政建設項目“高級財務會計”(X-KCSZ2021019);2021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課程思政建設項目“審計學”(X-KCSZ2021018);2021年度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概念視閾下目標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研究”(2021JY40)
[作者簡介] 姚翠紅(1980—),女,湖北監利人,管理學碩士,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資源與環境會計研究;劉 根(1979—),男,湖南湘潭人,管理學博士,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消費者行為和營銷管理研究;張芹秀(1972—),女,湖北荊門人,管理學碩士,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06-0033-04 [收稿日期] 2021-06-09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2]。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指引下,高等學校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同時,開始研究和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實踐。會計學專業與社會發展、國家經濟緊密相聯,對高校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專業講授中,很多知識會涉及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更需要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3]。因此,研究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元素有效融入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提升學生思想素養,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協同效應,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成為會計學專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以會計學專業為例,探討在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找準思想政治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入點
不同專業的核心知識之間存在差異,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與專業教育“雙駕齊驅”“同向同行”[4],就需要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也就是要具有“融合性”[5],思想政治元素必須與具體專業的教學內容、環節相融合,才能體現價值引領作用。會計學專業應用性強,涉及知識面廣,與國家經濟和企業發展密切相關,大到國家經濟政策,小到企業納稅籌劃,都與會計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根據會計學專業特點來設計提煉思想政治元素。
(一)從時事熱點中引申思想政治元素
首先,從時事熱點中引申思想政治元素,只要融合得當是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會計學專業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國家有關財政、金融、稅收、經濟等政策均會對會計專業有影響。因此,可以從國家最新出臺的政策引申出思想政治元素,一方面,從政策出臺背景能更清楚地知道政策的政治經濟意義,提高學生的守法自覺性;另一方面,將專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相聯,讓學生不局限于專業領域,拓寬學生視野。如在“稅務會計”和“稅法”這兩門專業課程的講解中,教師可引入《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等相關規定,引申制度自信,相信國家的制度,會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困難。其次,通過最新頭條新聞引申思想政治元素。如在講解《個人所得稅》這一章內容時,引入明星偷稅漏稅新聞引起學生興趣,然后培養學生依法納稅光榮、偷稅漏稅可恥的觀念,堅守“造福民生,回報社會”信念,提高納稅籌劃能力。在講到《企業破產、清算》時,引入熱點問題“海航集團破產重整”事例,并引申企業對債權人的責任意識、國家法律對債權人的保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加強責任意識,增強守法自覺性。
(二)在授課中嵌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并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6]。文化自信是其他三類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會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原始公社制時代就有“刻記記數”和“結繩記事”等方法,后來到,以及唐宋“四柱結算法”和明清的“龍門帳”等,這些都可以在給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授課時融入課堂,如“初級會計學”中,我們講到借貸記賬法的產生時,講四大文明古國,以及我國會計發展史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除了會計文化之外,我國其他優秀文化也可以為我們所引用。如在“高級會計學”中,我們可以在講授《非貨幣性資產換》這一章時,在課前引入我國古代的“以貨易貨”,從而引申禮尚往來的傳統文化;講授《外幣折算》時,引入我國的古錢幣,從而可引申講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德底線;講授《所得稅》時,可從企業所得稅講到個人所得稅,引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意識;講授《套期會計》時嵌入“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通過以上說明我們有著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對此充滿自信,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融入現代企業家精神
現代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所具備的特征,包括工匠精神、合作、創新、敬業、誠信、冒險、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等。會計學專業學生更需具備企業家精神。會計需要記賬以實現各種平衡,小到一分錢,大到整個企業資產,若是無法實現平衡,會計人員則需從憑證到賬簿,以及報表、實物都要仔細清查以達到平衡,這更需要具備工匠精神。在學生初次接觸會計專業課程時,就要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會計學基礎”中的借貸平衡、會計科目、賬簿及報表等授課內容中都要融入“相符”“平衡”等理念,樹立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中級財務會計”課講解會計信息質量時,可以引入康美藥業造假案分析企業各責任人在此種違法做法中應承擔的責任,由于他們違背誠信原則,在投資者心中留下負面的影響,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通過該反例闡述企業家誠信的重要性[7]。在“財務管理”有關公司的投資、籌資和經營決策的講授中,我們需強調,會計人員需要與企業職工、管理者、債權人、債務人、政府管理部門、投資者等多方聯系,會計不僅需要會做賬,還需要有合作精神。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作為會計人員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做任何投資,在講投資決策時,需要講解冒險精神以及理性投資理念。再如“高級會計學”課程中有“債務重組”,反映了企業家的冒險與合作精神。“所得稅”反映了企業家的責任擔當與回報社會精神,企業合并和合并財務報表通過合并實現企業的戰略擴張,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途徑之一,這里可講解企業家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二、“潤物細無聲”融入思想政治元素
根據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里專業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言行和成長的影響最大。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影響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元素若是強硬地加入專業課,則很容易引起學生反感,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該將思想政治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專業課程。此外,課程思政的講解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沖淡專業[8],占用專業課程太多時間。因此,需要將相關的課程思政內容化整為零、小批量多步推進。
(一)在課前導入案例時融入
為提高學生興趣,在正式上課前會引入案例,導出本次課所講內容。如講授“審計學”時,在課前引入康美藥業,強調“連續三年虛增營業收入291億,虛增利潤41億,兩年半虛增887億貨幣資金”,證監會做出極為嚴厲的公告“康美藥業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造假行為,惡意欺騙投資者,影響極為惡劣,后果極為嚴重”。以此警示學生,作為會計人員應以誠信為本,作為審計人員應具有獨立、公允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出公正合理的審計報告。在講解企業合并前,可導入吉利收購沃爾沃案例,我們可通過講解收購過程說明企業家李書福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精神。
課前導入思想政治元素,以激起學生興趣為主,采用“聽故事,明道理”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此時的思政點講解不用花太多時間,也不用講得太深,點中“思政點”即可,學生容易接受。
(二)在課中知識點講解時融入
教師在講解課堂知識點時,也可適時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如在帶領學生開展籌資決策,講解多種籌資方式,運用多種資本結構決策方法時,可融入理性籌資理念、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以及我國經濟穩定的理念。在講解企業合并會計準則時,可融入準則制定的背景,要求學生要有準則意識,從而引申出遵紀守法、誠信,不做假賬等內容,并舉反例闡述會計人員對國家經濟秩序的重大作用,增強崗位責任意識等。在具體講解賬務處理時,借貸方向會計科目以及計量金額均不能出錯,我們可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布置課堂作業時融入
在講解企業合并,教師布置課堂作業時,可采用線上工具,如超星、雨課堂等,通過采用計時工具讓學生明白“守時”的重要性;采用分組討論,給學生講解每個小組就如同企業的合并,小組長相當于母子公司,處理得好就能實現1+1>2的效應,否則就會起到反效應,給學生融入團隊合作精神。此外,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可結合具體知識點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若學生是分錄有問題,應融入謹慎、認真的工匠精神;若是判斷有誤,就要融入準則出臺背景、大局意識,以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總的來說,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專業課時,為了不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在各個時點小批量推進。進一步講,為了保證思想政治元素能被學生接受,教師應“身體力行”,自身應充滿正能量,教師的一言一行透著對祖國、對生命的熱愛和敢于奉獻精神等,也就是說,教師需有“雨滴”,“潤物”才能有成效。除了在專業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后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的方式融入,如關于會計史和會計名人的講座將會計文化傳播時,在無形中就會增強學生的會計文化自信,或是邀請優秀的企業家、財務經理走進校園,將敬業精神更好地融入課堂[9],讓學生在身邊榜樣的力量中更好地感受企業家的精神。
三、以實踐課程為補充
會計學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加強實驗實訓內容教學是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徑[10]。實驗實訓課是實施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也能讓學生實現“思政”的切身體會。會計學專業實操性強,因此實踐環節課程較多,主要包括校內實驗實訓與校外實踐。
校內實驗實訓包括綜合會計實務(手工賬)、會計專業實訓和經管綜合實訓。通過綜合實務手工賬,讓學生在一項一項的記賬、一筆一筆的過賬、編制報表的核對中,牢記遵紀守法、謹慎、細心的重要性。會計專業實訓與經管綜合實訓需要學生扮演多個角色,通過融入角色,學會與財務部門內部人員,以及企業其他部門及企業外人員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都是學生的切身體會,教師講解出來能使這種體會更深刻、更難忘記。
校外實訓包括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見習、創新創業實踐基礎等。會計學專業的實習多數與企業財務相關,多數情況下企業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賬務,所以學生難以接觸到企業的賬目,因此需要學校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盡量要求企業多讓學生接觸企業實際賬務,實現校企協作育人機制。學生通過認知實習,了解企業工作環境,理解企業對工作崗位的要求,了解企業的員工守則,明白企業對職工的要求。從感性上認識崗位的重要性和使命感。然后學生展開頂崗實習,通過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在真實的賬務處理環境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通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實習,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努力鉆研提升專業技能效率,培養和歷練自強不息和勇于鉆研的精神。
此外,鼓勵學生參與專業知識競賽,也是實施“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之一。如財務決策比賽、稅法知識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專業技能競賽,這些專業技能比賽,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自覺自愿結合成團隊,需要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勝利,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學專業引入“課程思政”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在思想政治元素內容方面,主要可通過結合學生所關注的時事熱點引申思政點,通過會計歷史文化找到文化自信,融入現代企業家精神三方面挖掘思政點。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時間與方式上,采用分步小批量推進法,針對不同的思政點合理選擇導入時點,以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最后通過實踐課使學生身體力行地感受思政,深化理解,真正做到思想政治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機融合,以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立德育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3]畢玉江.財經類高校專業課程推行課程思政的對策建議[J].大學教育,2019(9):131-133.
[4]葉蓮.課程思政與素養教育同向同行的內在邏輯及實踐路徑[J].大學教育,2020(3):121-123.
[5]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價值[EB/OL].(2016-09-26)[2021-05-18].http://theory. people.com.cn/GB/n1/2016/0926/c143844-28741338. html ivk_sa=1024320u.
[7]田宇.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教學設計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學”為例[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1(2):67-70.
[8]鄢顯俊.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實踐誤區及教育評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
[9]張莉.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55-56.
[10]朱強,謝麗萍,朱陽生.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理論認識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6):67-70.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and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Cui-hong, LIU Gen, ZHANG Qin-xiu(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Accounting maj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eeded, so a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y paying attention to current events, embed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into the teaching. It proposes to gradually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mperceptibly by means of case introduction before class, knowledge imparting in class, homework reinforcement, and professional lectures. Based on these methods, as well as the sup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ccounting major can be constantly promoted.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ccounting major; path and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