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已成為學術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的關注點。目前主要基于相關投入要素和目標成效兩個角度評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但明顯缺乏投入要素與成效指標的關聯分析;亟需發掘和明晰創新創業教育投入要素與成效指標的內在規律。文章建立一種創新創業教育投入要素與成效指標關聯分析的計算方法,提出基于要素關聯分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和調控實施機制,為評價和管理調控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創新創業 要素 關聯性 質量評價 管理調控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149-03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的現狀和趨勢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區別于理論知識教育和工程技術教育培訓的一種重要教育實踐,同時融入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的重要使命。如何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進行評價,已成為部分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感興趣的共識,各類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逐步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列入自身的工作內容。
近年來,對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主要是在學術界,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制定者、組織者、投入者、監督者的政府主管部門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學術理論界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涵蓋了高校評價和政府評價兩個方面的內容,但主要側重研究學校組織的評價,提出高校應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設定、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學生素質能力提升等方面進行分析考核評價,明確了幾級考核評價指標項目設置[2]。同時也提出應對政府層面的創新創業政策、創業環境支撐等指標進行考核評價[3],但還沒有提出具體的考核評價機制與方法。
從近年來已經開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實踐來看,政府主管部門普遍沒有開展行政區域內創新創業教育整體效果的評價,只是開展了對具體單個學校的單一評價。評價的指標包括學校制度機制建設、相關師資隊伍建設情況、教學實訓資源和技術資源情況、經費保障情況等,成效性指標主要是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知識掌握、就業創業比率、創辦企業數量等內容[4]。分值的確定一般是分項計分,有該項即計分,無該項即扣分,總體得分即為評價值。只有極少數高校執行了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絕大多數的高校則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納入教育教學質量整體評價之中,評價的指標主要是經費投入、教師隊伍情況、教學資源配置[5]。成效指標主要是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創新創業競賽獲獎情況、創辦企業情況等[6]。分值的確定一般都是分項計分,累計后得出評價值。
對一項工作實施情況開展評價,一個目的是要能了解掌握工作實施進度及成效實現情況,了解成效結果與預定目標之間的差異;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能夠分析實施投入的各項要素與成效指標之間的關聯變化,提出后續調控的指標和路徑。但目前無論是高校自身組織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還是政府主管部門組織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都主要偏重于對實施進度與成效實現的考核把握,欠缺對實施投入要素與成效指標之間關聯性的考核,從而欠缺對下階段指標修正的邏輯推演。目前,對投入要素成效指標關聯性考核評價,采取的評價方法可以概述為直覺關聯法。直覺認為哪些投入指標導致產生出哪些成效指標,哪些投入指標完成好,就會決定成效指標實現佳;如果哪些投入指標完成不好,就會決定成效實現得不佳。但實際上,投入要素中每一項指標的優劣與成效指標的各項目之間并不是均等的關聯影響,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每一項投入指標對成效指標的關聯影響度是變化的。有的投入指標可能作用會逐年放大,有的投入指標則可能逐年放小。所以直覺關聯法的考核評價不能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決策及調整變化帶來真正的有效分析。因此,要通過考核評價機制不僅檢驗當年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而且要為下一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政策調整、要素投入調整提出科學的分析和數據,就必須要建立一種更為科學、可行的考核評價機制。這種機制既要能考核一定階段創新創業教育投入要素與產出效果,又要能分析投入要素與產出效果之間的關聯變化,從而能檢視出哪些投入指標存在不足,必須在下一階段進行調整變化。
二、基于要素關聯動態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方法的提出
綜上所述,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既能評價一定期限內投入要素實施情況,產出成效完成情況,又能評價各投入要素與各成效指標關聯度及其變化,從而能推導出下一階段對各項投入要素如何進行變化調整的考核評價機制,這里稱之為要素動態關聯率評價方法。
動態關聯率評價方法必須具有以下幾種功能:
必須是一種數量化評價,而不能是模糊性或概念性的評價。應把考核評價的內容和指標進行數據化統計和估算。數據化才可以為考核結果提供數量結論,也才能推算各指標之間的關聯度以及動態變化。
必須建立各指標之間關聯度的計算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直觀化考核評價方式,只能直觀地認定各指標之間存在必然的關聯性,但究竟是如何關聯的?關聯度是多少?沒有給出計算方式,均無法計算。
必須計算基于不同時間節點的各指標之間的關聯度。把某一個階段的考核數據作為基準數據,這一階段各個指標之間的關聯率作為基準關聯率。以后不同時間節點的考核數據是一種動態數據,動態變化后的各項數據之間形成新的關聯率。由此可以推算各指標之間的動態關聯率的變化幅度。
必須能通過不同階段考核評價的數據,清晰地統計出各投入指標和成效性指標的變化規律,通過各項指標之間動態關聯率變化得出投入指標與成效目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并為下階段投入指標的調整優化給出邏輯推演的結論。
基于上述思路,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的內容確定為:投入要素和成效指標的數據及其不同階段的變化情況;投入指標與成效指標之間的關聯變化狀態。評價的價值和目的在于通過分析投入指標與成效指標之間的關聯變化狀態,得出對下階段投入指標優化調整的邏輯規律推演。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要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多方面是指各部門各單位、各渠道的投入。多層次是指與成效指標關聯的層次性:一是直接關聯的投入要素,如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二是間接投入要素,與成效指標無直接關聯,但影響直接關聯要素從而影響成效指標,如客觀政策制度機制、資金投入及其保障等。為便于表述,在此把直接關聯要素稱之為a,不同的直接關聯要素表述為a1、a2、a3......,間接關聯要素可稱為b,不同的間接關聯要素稱為b1、b2、b3......,成效要素為c,各種成效指標可稱為c1、c2、c3......。針對不同時段的考核,對每個要素或指標再加時序后綴序號予以區別。如a1項基準期標注為a11,在新一階段評價標注為a12,再下一階段標為a13......;如a2項基準期標注為a21,在新一階段評價標注為a22,再一階段標注為a23.......。其他依此類推,詳見圖1。
不同時序各項評價指標、要素及其關聯度計算,詳見表1、表2、表3。
以成效指標c1、直接關聯要素a1、間接關聯要素b1為例,通過計算成效指標的動態變化值、直接關聯要素的動態變化值、間接關聯要素的動態變化值,觀察三組數值之間的正負向關系,就可以推演出各類投入要素的調控方向,詳見表4。數值二、數值三與數值一之間呈負向變化的,須減少該項要素投入:若呈正向變化的,則可加大投入。
依此類推,通過各階段數據比較,可以得出:新考核階段與前一個時段兩級投入要素和成效指標的變化情況;連續考核以后,若某項直接關聯率是正向變化的,說明該項直接要素須正向投入;若某項直接關聯率呈負向變化,說明需要調減該直接投入要素。若某項間接關聯率成正向變化,說明該間接投入要素會要正向投入;若某項間接投入要素間接關聯成負向變化,則說明需要調減該間接投入要素。
近三年來,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指標、直接投入要素、間接投入要素統計表如下,詳見表5。
以某高校C1創業競賽獲獎分、a1創業課程數、b1資金投入數為例,計算各關聯度動態變化值,見表6。
數值二、數值三與數值一均呈正相關聯變化,說明下一時序該高校為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仍須加大a1和b1的投入。
三、創新創業教育要素動態關聯率評價的實施
(一)政府對全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動態關聯率評價方法
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是本區域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決策者、組織者和督促者,應組織對全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進行考核評價,通過考核評價來掌握全域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變化發展趨勢,據此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決策和機制體制變化。
1.評價的組織實施。評價工作的主體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評價的實施要通過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相關的發改、人社、財政、稅收、市場監督、社會組織以及下級教育行政教育管理部門來落實。這些部門單位都是考核評價數據的來源單位。
2.評價的對象內容。全社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要素投入和成效實績。評價的核心是投入要素對成效的有效性,而不是對各相關部門的履職情況的檢驗。
3.評價的指標要素。間接投入要素是指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知識產權政策以及其他扶持政策;直接投入要素是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培訓、課程設置體系、資源庫建設、教學實訓系統、競賽模擬平臺、國際交流活動等;成效指標是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知識水平等掌握程度、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頻次及其效果、學生參與專(科)創融合學習頻次及其效果、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水平、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及其落地經營(注冊)情況、創業項目與專業融合度、學生創業比率及其帶動就業人數、就業比率等[6]。
4.評價的模式。建立覆蓋全域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信息采集平臺,具有數據填報收集統計功能和相關關聯率自動計算功能。評價實施單位填報數據自動上傳,系統自動生成相關數據。
5.評價結果與應用。考核評價結果體現當期投入要素完成情況和實效情況,并能通過關聯率動態的變化,為直接投入指標、間接投入指標如何作出相應調整提供邏輯推演。
(二)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動態關聯率評價方法
高校是本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決策者、實施者,應當組織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據此掌握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變化趨勢,并據此對本校創新創業工作的制度機制進行調整優化。
1.評價的組織實施。評價的主體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或創新創業工作主管部門或創新創業教學工作機構,人事、財務、審計、國資、學工、二級學院、國際組織以及教師、學生等都是評價的實施者,是提供填報各項數據的主體。
2.評價的對象內容。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要素投入和成效實績,考核評價的核心是要素投入情況和成效情況,而不是對各部門的履職完成情況。
3.評價的要素指標。間接投入要素是學校相關的經費保障制度和預算、人事師資組織及培訓的制度、相關教學實訓資源的配套制度等。直接要素是相關經費總額、師資數量與質量、課程體系、資源庫、實習實訓數量頻次,孵化數量以及競賽等;成效指標是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普及率、參與各類競賽水平(獲獎級別、等次、數量)、在研及在孵項目數量、項目落地經營(注冊)情況、創業就業成功率等。
4.評價的模式。學校應建立覆蓋全校的創新創業考核評價信息化平臺,具有數據填報收集和統計功能以及相關指標關聯率自動計算功能。各部門數據填報能自動上傳,平臺自動統計匯總,自動計算相關關聯率數據。
5.評價結果及應用。評價結果體現當期各投入要素實現情況和成效指標實現情況,并能通過動態關聯率的變化,為實現下階段目標,能推演直接投入要素、間接投入要素變化調整的邏輯規律。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趙絢麗主持的2022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資助課題《湖南高職雙創教育對接“三高四新”戰略的路徑研究(XSP22YBZ121)》]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郭玉莉.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6):110-114.
[3] 梅偉惠.高校創業教育評價的類型與影響因素[J].教育發展研究,2011(3):45-48.
[4] 陳詩慧.大學生創業教育績效影響因素評價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6(10):27-33.
[5] 張曉艷.大數據下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管理觀察,2019(12):153-156.
[6] 趙絢麗.CIPP視域下高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研究[J].經濟師,2020(11):155-157.
(作者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2)
[作者簡介:趙絢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高級經濟師、MBA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
(責編:賈偉)
33285019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