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品拜物教理論是馬克思《資本論》中的重要內容,結合西方社會所有制形式與社會歷史傳統,辯證分析商品拜物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演化形態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探尋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有效途徑,從而為我國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領域深化社會主義改革,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破除商品拜物教的錯誤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商品拜物教 拜物教理論 社會主義建設
中圖分類號:F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213-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2020年全球突發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我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GDP總額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然而,即便我國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社會主義生產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極大滿足的條件下,仍然不可避免地產生商品拜物教思想,因此,重新回歸馬克思原典,辯證分析該思想的產生與演化,對如何破除該思想,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商品拜物教的產生及演化
(一)商品拜物教的產生
1.資本主義私有制與商品經濟是商品拜物教產生的基礎。在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通過雇傭勞動的方式占有全部勞動產品,并通過自由競爭將其交換出去,從而完成資本的快速積累與增值,而這種競爭必然表現為人與人的競爭、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競爭,一切競爭都是為了追求資本的增值,人人都為資本服務,人也就把自己淪為了資本的工具,成為了生產商品的工具,被商品支配、奴役,人拜倒在商品的腳下,成為商品的奴仆。另一方面,這種商品競爭,也會導致商品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被物與物的交換關系所掩蓋,商品的增值也被看作是商品自身的屬性,商品也因此變得“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商品拜物教由此而生。
2.與西方社會歷史傳統有關。人們對商品的崇拜,可能和西方社會歷史傳統有關。在原始社會,人們因為對某些自然力量的不理解,希望通過崇敬、崇拜的方式,得到某些“神靈”的庇佑,使得自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由此產生了圖騰崇拜現象。到了封建主義時代,宗教更是凌駕于政治之上,宗教信仰已深入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形成了一種傳統、一種文化,這就進一步強化了社會的宗教屬性。而商品一方面正因為其有用性,也暗含了某些“神靈”的屬性,即滿足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另一方面,商品所有者也可以通過宣示某些商品的所有權,彰顯其權利與地位,滿足自身的虛榮心,這些都為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商品拜物教的演化
1.貨幣拜物教。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的交換行為擴大至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而作為價值表現形式的貨幣以其價值穩定性、易分割性、易攜帶性等特點,逐漸代替金銀,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商品流通過程中,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一般等價物。貨幣的出現,不但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使商品生產者能夠更快地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實現資本的迅速積累與增值,而且還可以購買一切商品,仿佛無所不能的上帝一樣,主宰著商品世界中的每一個環節[1],“貨幣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貨幣的特性就是我的——貨幣占有者的——特性和本質力量。”[2]貨幣這種“萬能”的特性,在極大地刺激著人們占有欲的同時,更贏得了世人的無限崇拜,被人們奉若神明,主宰人們生活的一切,由此,貨幣拜物教得以產生,并成功地取代了商品拜物教,開始了它的統治時代。
2.資本拜物教。貨幣在加速商品流通、促進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又被賦予了新的角色,即作為資本的貨幣,資本拜物教也由此而生。資本拜物教否認剩余價值是資本增值的直接原因,而把它的原因歸結為資本本身天然的屬性,他們認為,“作為資本的貨幣可以自動產生利潤、土地可以自動產生地租,甚至是作為生息資本,一旦放貸出去,不需要任何勞作,利息就會自動長到它身上來。”[3]資本拜物教的產生,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對剩余價值的無償占有,因此,只有正確理解資本所表現的生產關系,即由生產力決定的、隨著生產力變化而變化的客觀的經濟關系,才能真正掌握資本拜物教的秘密,從而走出資本拜物教的謎團。
總而言之,無論是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還是資本拜物教,都是商品經濟中,人與人的社會經濟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遮蔽產生的,進而導致人們在對商品強大功能屬性瘋狂追逐的道路上,又對商品、貨幣、資本的規律難以把握,進而對其頂禮膜拜,形成了錯誤的思想觀念。
二、商品拜物教的影響(積極的和消極的)與破除
(一)積極的影響
在商品經濟中,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商品拜物教思想會無限放大私有資本對更多商品、對更大利益的追逐,在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下,企業所有者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到自身的利益,決策失誤就會導致自身的虧損甚至破產。因此,每一個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或個人,都會自發優化商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加快新技術的更新迭代,降低生產商品所需的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豐富民眾的物質需求,在這種意義上講,商品拜物教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消極的影響
首先,從市場角度來看,有些商品生產者礙于信息、技術、資源、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參與市場競爭具有盲目性,這會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與行業發展不均衡現象的產生。其次,從政治角度來看,對商品的頂禮膜拜,會蔓延到政治領域,導致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發生。最后,從文化角度來看,對商品的過度追求,會弱化人與人的關系,讓人產生自私自利、拜金主義的錯誤思想。
(三)商品拜物教的破除
商品拜物教是對商品社會中人們經濟關系物化這種現象的反映,因此,要想破除商品拜物教,要想從其產生的社會基礎入手,即商品和商品社會。馬克思曾經用孤島上生活的魯濱遜這個例子,形象地指出,如果個人勞動產品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不進行商品交換,那么商品拜物教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如何破除商品拜物教呢?唯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商品經濟、消滅私有制才能實現。馬克思曾提出“自由人聯合體”社會的設想,在這樣的社會里,所有生產資料都歸全社會所有,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能根據自身需要,從事少量的、自由的勞動,他們所需的勞動產品按需分配,從而使商品只有使用價值,而不再具有交換價值,那么商品拜物教這種錯誤的思想也就不復存在了。馬克思認為,商品拜物教的消滅,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物質基礎或一系列物質生產條件,而這些條件又是長期的、痛苦的歷史發展的自然產物”,這就需要人們通過不斷的、艱辛的努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徹底消滅商品經濟、消滅私有制才能得以實現。
三、對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雖然生產力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如果忽視對社會民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社會各行各業均會產生拜物教思想,這些都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埋下了隱患,因此,需要從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領域深化社會主義改革,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產生。
(一)經濟領域: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
1.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建立市場經濟的合理競爭體系,不但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讓企業獲得強大的生命力與競爭力,還會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蓬勃動力。但在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追求超額利潤,采用不正當手段參與市場競爭,嚴重違反國家法律、違背職業道德、破壞經濟秩序、影響經濟的良性循環,對于這種行為,國家應該采取零容忍態度,在保護合法經營的同時,運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非法經營活動;與此同時,還應整頓某些壟斷行業的不合理收入,建立差異化的稅收政策,調和收入水平差異化嚴重的社會矛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拜金主義的產生。
2.創新和完善市場宏觀調控,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商品經濟中,私有資本參與市場競爭具有盲目性,這樣無序的競爭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利用好經濟手段、計劃指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通過“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促進經濟增長與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就業和穩定物價,保證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政治領域: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遏制腐敗的產生和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參與競爭的企業和個人,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而由于行業差異、資源分配、新技術迭代等因素,必然會導致收入的差異化。人們對基本生活保障的熱切渴求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條件下,欲望的無限擴張,都會滋生商品拜物教思想,這種思想一旦蔓延到政治領域,權利就會轉化為商品,出現權錢交易,誘發腐敗,進而嚴重破壞國家的宏觀調控、破壞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還會造成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影響國家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遏制腐敗的產生和發展勢在必行。
首先,健全完善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區域封鎖,鼓勵自由競爭,嚴肅處理參與權錢交易的企業和個人。其次,提高政府部門、國家機關年度支出預算的透明度,加強完善報賬制度和財務審核制度,對于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監管、監督力度,防止、遏制以權謀私現象的產生和發展,劃清政府機關和經濟領域的界限,防止權力破壞市場的公平競爭。最后,加強執法,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讓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為寸步難行。
(三)意識形態領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市場競爭的目的是追求資本的迅速增值與擴大再生產,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容易滋生利益至上、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等拜金主義的錯誤思想;另一方面,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在極大的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會不斷地刺激人們的欲望,讓他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的滿足感,產生商品拜物教的錯誤思想。因此,應當引導全社會樹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集體主義,提倡為人民服務的個人理念,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樹立榜樣的作用,宣傳典型,表彰先進,鼓勵無私奉獻,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遏制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滋生和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四、結語
通過對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論的研究,找出這種錯誤思想產生、發展的根源,辯證地分析該思想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產生的影響,通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從而弱化、消除我國社會生活中商品拜物教的產生和發展,把人們從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奴役和支配中解放出來,最終建成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參考文獻:
[1] 苗貴山.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06):82-87.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9.
[3]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3.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作者簡介:韓莎莎,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責編:若佳)
35955019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