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匯編-畜牧生產卷
作者: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食品法典農業專家組畜牧業工作組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03
ISBN:9787565502163
定價:60.00元
我國是畜牧業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尤其在畜牧業食品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我國畜牧業食品結構并不健康,進口部分主要是占市場份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大眾食品,如肉類、奶類等,而出口主要是小眾化、低經濟附加值的食品,如血制品、內臟食品等。畜牧業食品進出口類型及結構有巨大差異,導致我國在國際貿易主流領域喪失話語權,即相關法律法規、食品質量標準的制定被美、德、新、澳等傳統畜牧業國家所壟斷。
至今為止,中國加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近四十年,期間中國畜牧業、畜牧食品加工產業不斷向現代化發展,為更好地接軌國際,釋放我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應加強對畜牧業國際貿易發展的法律規范與相關技術標準的學習。《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匯編-畜牧生產卷》(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一書為編譯著作,參與單位包括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食品法典農業專家組(畜牧業)等,有力保障了本書的權威性與專業性。立足本書,充分、系統、深入地了解畜牧業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法律法規,一方面有利于我國畜牧業改進生產管理方式,即按照“法典標準”相關要求優化產業結構,增強食品類商品競爭力,減少出口過程中的風險與糾紛。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國在進口畜牧業商品過程中加強管理、有法可依,規避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國內市場,更好地保障我國消費者的健康權益,逐漸建立我國在畜牧業國際貿易法律法規體系中的話語權。
首先,該書注重實用、覆蓋廣泛,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畜牧業法律法規與國際接軌。從內容上看,本書是一部“法律法規集合匯編”,但在篩選主題、編譯內容時,并沒有局限在空洞的法律法規條文解析上,而是融合了國內需求、引入主要的技術標準,目的是有效規范我國畜牧市場秩序。其中涉及的畜牧業國際貿易法律法規覆蓋了國內大多數“特有食品”范圍,如中國特有的豆類乳制品、腌肉類產品、腌制蔬菜食品等,同時也提供了普適性的技術標準,包括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常規污染物上限標準等,這些可以作為畜牧食品出口企業的重要指導說明。此外,書中還專門針對畜牧食品技術人員提供了國際公認的采樣、檢測、分析方法。結合書中觀點,我國要擺脫傳統畜牧業國家在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的壟斷,需要持續調整,改進現有的畜牧養殖結構與管理模式,一種可行性的方案是擴容草食性畜牧業規模,包括牛、羊、鹿等畜牧業品種,這樣才能增加肉類、奶類等大眾畜牧食品的出口量,為自身在國際食品技術標準、法律法規制定上夯實基礎。
其次,該書翻譯精確、簡單易懂。作為一本以“畜牧業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為內容的翻譯書籍,編譯團隊充分考慮了文化差異、語境差異、符號差異等要素,在內容層面兼顧了翻譯精確與簡單易懂的原則,確保讀者不會產生艱澀、生僻的體驗。以“蜂蜜食品”為例,對比英文原版的法律法規條款內容,中文版精簡掉了不同蜂種、養蜂環境、管理模式等內容,將重點放在蜂蜜食品法律法規的使用范圍、特征描述、污染物來源及危害、蜂蜜食品包裝標簽等方面。同時保留了一般法律法規文本的多元結構模式,展現出蜂蜜食品法典標準的系統化、層次化,如“標簽”部分設計了4層結構;此外,該書高度契合中國畜牧業發展場景,在“附錄部分”對具體的法律法規做出了詳細的解讀,提供翔實案例以供中國畜牧食品企業參考。結合書中觀點,我國在特色畜牧食品國際貿易競爭中應加強對進口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市場營銷等內容的研究。
再次,該書系統嚴謹、專業度高。常規認知上,“法律法規”多具有剛性特點,即強調對所使用范圍內適用對象的強制性。但本書在編譯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照搬英文原版內容,而是與我國畜牧業國際化發展的需求深度融合,在具體條款上添加了注釋,足以體現出翻譯者的嚴謹性。此外,該書的專業化程度很高,幾乎每一款標準體系、法律文本及法規條款都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如在闡述“良好動物飼養規程”(CAC/RCP54-2004)時,第7部分對如何抽樣、如何分析、如何在實驗室檢驗等都做出了專業解讀。書中提供了大量國際通用定義、術語,這是畜牧業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如“飼料(feed)”的定義將“可作為飼料的原料及形態”進行了最大程度地拓展,并對一些生僻術語進行了中文解釋。結合書中觀點,未來一個階段我國畜牧業發展中仍要注重對國際法律法規的理解,并且加強運用,提升保護自身畜牧產業及企業的權益保護力度;通讀全書既有助于我國突破國際畜牧業法律法規壁壘,也可以幫助國內畜牧企業(尤其是食品加工企業)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質量體系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