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超, 馬銀輝, 張燕兵, 孫 磊, 陳寶江,4
(1.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2.大馬棕櫚油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3.山東中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 256603;4.河北省牛羊胚胎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保定 071001)
目前,棕櫚油是全球產量最大的植物油,被廣泛應用于飼料行業(胡明明等,2021)。而紅棕油是通過分子蒸餾等先進技術加工而成的一種棕櫚油產品, 其優勢在于, 在其他營養成分不變的前提下, 保留了比傳統棕櫚油更加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和天然維生素E(潘開林等,2016)。維生素來源于天然植物或人工合成, 天然維生素在生物學利用率比合成維生素更高。 類胡蘿卜素在維持動物正常生長和提高生產性能、增強免疫、預防疾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惠俊楠等,2020)。而維生素E 作為類脂膜的重要組分, 可以通過清除自由基來保護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進而防止細胞質外流,增加肌肉嫩度,并改善肉色,減少禽類胸肌的滴水損失,使腿肌的失水率降低,減少異味,提高肉質風味(徐少庭等,2017;白瑞等,2014)。維生素作為一種含量極微的物質, 雖不能給畜禽提供能量,但對維持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研究者們已不局限于維生素的維持功能, 而是從營養的角度發揮其作用, 使畜禽生產達到最佳效果(李新花等,2005)。 研究表明,在日糧中添加從紅發夫酵母中產生的蝦青素可提高機體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Ao 等,2019)。 在廣西三黃雞飼糧中添加維生素E 有助于提高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質(刁藍宇等,2018)。 還有試驗表明,單獨添加抗氧化劑和維生素E 可以降低胸肌滴水損失(李穎平等,2018)。目前,關于紅棕油在動物生產上的研究少有報道, 尤其是紅棕油代替棕櫚油對肉鴨的影響研究鮮見報道。 本試驗旨在研究飼糧中紅棕油對櫻桃谷肉鴨屠宰品質、 器官指數及肉品質的影響,為紅棕油在肉鴨生產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1.1 試驗材料 紅棕油以乳化油粉形式添加,由山東中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紅棕油中含有500 mg/kg 類胡蘿卜素和800 mg/kg 維生素E。 飼養試驗在河北滄州樂壽鴨業規模化養殖場進行。
1.2 試驗設計 選取1 日齡健康、體重接近的櫻桃谷肉仔鴨640 羽,隨機分為4 組,每組10 個重復,每個重復16 羽,公母各半。 對照組飼喂添加0.45%棕櫚油的基礎飼糧, 試驗1 組飼喂添加0.15%紅棕油+0.3%棕櫚油的基礎飼糧,試驗2 組飼喂添加0.3%紅棕油+0.15%棕櫚油的基礎飼糧,試驗3 組飼喂添加0.45%紅棕油的基礎飼糧,試驗期為42 d。
1.3 飼養管理及日糧配方 飼糧為參照NRC(1994) 營養需要配制的顆粒狀配合飼料,對照組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整個試驗在秋季進行,試驗期間進行人為溫度環控,平均氣溫均處于28 ℃左右。 試驗肉鴨采用網床養殖,自由采食,充足飲水, 并嚴格按常規管理程序管理和正常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風干基礎)
1.4 檢測指標與方法
1.4.1 屠宰性能 試驗采樣在42 d 時進行,每個重復選取體重相近的試驗鴨1 只,供水、禁食12 h 稱重后屠宰,測定活體重,計算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
1.4.2 肉品質 試驗第42 天,每個重復選取1 只鴨屠宰,分別取胸肌和腿肌測定肌肉的pH、肉色、滴水損失、蒸煮損失和剪切力。
1.4.3 肌肉常規營養成分 水分含量采用冷凍干燥法測定, 粗蛋白質含量采用半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測定。
1.5 數據統計分析 用Excel 2013 對數據進行預處理,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均值比較和差異性檢驗, 用one-way ANOVA 程序檢驗各組數據間差異是否顯著,用LSD 法進行多重比較,以P<0.05 為差異顯著,P<0.01 為差異極顯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1 紅棕油對肉鴨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2 可知, 試驗2 組半凈膛率較對照組提高5.41%(P<0.05);試驗2 組和3 組胸肌率分別較對照組提高8.68%(P<0.05)和11.72%(P<0.05)。

表2 紅棕油對肉鴨屠宰性能的影響
2.2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品質的影響 由表3 可知, 試驗1 組和試驗3 組腿肌45 min pH 分別較對照組提高3.68%和1.67%(P<0.05)。試驗1、2、3 組胸肌24 h pH 分別較對照組提高1.41%、2.30%、4.95%(P<0.05)。

表3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品質的影響
2.3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營養物質成分的影響由表4 可知, 試驗2 組和3 組的胸肌水分分別較對照組提高1.99%和1.74%(P<0.05)。 試驗2 組和試驗3 組腿肌粗脂肪分別較對照組提高9.68%和9.57%(P<0.05)。

表4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營養物質成分的影響
3.1 紅棕油對肉鴨屠宰性能的影響 屠宰性能指標是從表觀上反映營養物質在不同組織及同一組織的不同部位中沉積量差異的一組指標(孔令勇等,2012)。 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試驗2 組半凈膛率顯著提高, 試驗2 組和3 組胸肌率顯著提高,試驗3 組腿肌率顯著提高,并且隨著紅棕油比例上升,胸肌率和腿肌率逐漸上升。燕磊等(2019)研究表明,紅棕油能夠提高胴體出成率和胸肌率,降低腹脂沉積,對肉品質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李妍等(2016) 研究表明, 在日糧中添加10%亞麻籽配合維生素E, 可顯著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 這與本試驗結果一致。這是由于紅棕油中存在大量天然維生素E,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抗自由基和血紅素合成, 在體內保護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胴體組織免受自由基的破壞,保持肌肉的完整性(李新花等,2005)。 而在諸多試驗中, 還沒有確切的結論能夠證實類胡蘿卜素能夠改善動物的屠宰性能。
3.2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品質的影響 肉類品質主要取決于肉的外觀、質地、多汁性等,通常以肉色、剪切力、滴水損失、蒸煮損失、pH 等指標來評判。 肉色是影響肉銷售的直觀指標,L* 值可反映肉的顏色飽和度、 肌細胞膜的完整性和液體滲出量,b* 值越高表明肉越黃; 肌肉剪切力是衡量肌肉嫩度的重要指標;系水力影響肉的嫩度、顏色和多汁性(周麗雪等,2019)。 本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胸肌24 h pH 顯著低于試驗3 組, 與對照組相比, 各組隨著紅棕油替代比例上升,L*、a* 和b*值皆呈上升趨勢, 試驗1、2、3 組胸肌蒸煮損失低于對照組。王一冰等(2021)研究表明,添加復合維生素可改善肉品質,并增加胸肌中谷氨酸、肌苷酸及肌內脂肪等風味物質的含量, 從而改善肌肉風味。張春燕等(2021)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蝦青素能有效改善虹鱒肌肉顏色。 田瑩等(2014)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肌肽與維生素E 對育肥豬的肉品質均能起到改善作用,維生素E 可改善肉色和降低滴水損失。鮑惠玲等(2011)研究表明,添加維生素E 對提升蛋雞宰后24 h 腿肌pH、降低胸肌腿肌煮熟損失、提高腿肌系水力、降低腿肌剪切力均有顯著影響, 能顯著提高雞腿肉色L* 值。Boler 等(2009)研究表明,天然維生素E 有助于降低脂質氧化。 Gaurav 等(2016)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海藻提取物、 低半乳糖和維生素E 可以提高育肥豬的肉品質。 這都與本試驗結果相似,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紅棕油中的維生素A 可以保護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防止液體滲出,從而提高肌肉的保水能力。 維生素E 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物質, 能有效抑制鮮肉中高鐵血紅蛋白的形成,增強氧化血紅蛋白穩定性,延長鮮肉保存時間,可防止肌肉中脂肪酸的氧化,被證明在穩定肉色、 增加系水力和肌肉嫩度等方面都有較優作用。 同時紅棕油中含有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類胡蘿卜素又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 維生素A 與維生素E 均為脂溶性維生素, 其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和代謝過程非常相似, 維生素E 還可保護對氧敏感的維生素A 和類胡蘿卜素免受氧化破壞,從而形成互作效應,更有利于改善肉質(鄭學斌等,2009)。
3.3 紅棕油對肉鴨肌肉營養物質成分的影響本試驗結果表明, 試驗2 組的胸肌水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試驗2 組和試驗3 組腿肌脂肪顯著高于對照組。 張宗明等(2019)試驗表明,日糧中添加鹽酸吡格列酮和維生素E 可顯著提高肌內脂肪含量。 鄭經成等(2020)在林下養殖的清遠黃羽烏雞飼糧中添加復合肉品質改進劑發現肌肉中肌苷酸及肌內脂肪含量顯著提高。 李禎等(2020)發現,在日糧中添加杞芪提取物可以顯著提高川藏黑豬肌內脂肪含量。 上述結果與本試驗一致, 有試驗證明肌內脂肪含量對肌肉的嫩度和多汁性影響較大, 維生素A 可通過調控生長激素而影響肌內脂肪含量, 進而影響肌肉嫩度(陳代文等,2002)。 同時,維生素E 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能維持細胞膜結構的穩定,更有利于提高肌肉的系水力, 防止營養物質的流失,達到改善肉質風味的目的。
紅棕油可以提高肉鴨全凈膛率、 胸肌率和腿肌率,改善屠宰性能;可以提高系水力,增加肌內脂肪含量,改善鴨肉品質。 綜合分析認為,本試驗條件下, 肉鴨飼糧中紅棕油的最適添加量為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