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芳 文艷 葉丹
腦卒中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近年來,腦卒中在我國的發病率、致殘率均呈現了逐年攀升的趨勢,患者發病后大都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1]。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提升,因腦卒中而導致死亡的患者數量持續降低,而因腦卒中致殘的軀體功能障礙患者群體數量有所增加。幸存的腦卒中患者中有將近1/2 為重度致殘患者,勞動能力基本喪失,給患者、家屬及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3]。日常生活活動(ADL)指的是個人保持獨立行動及衛生整潔所必須開展的一系列基本活動,加強腦卒中患者ADL能力訓練是臨床護理的重點內容,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活質量[4]。本研究觀察協作式團隊護理在腦卒中患者ADL 訓練中的應用效果 。
納 入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 本 院 收 治 的118 例腦卒中患者,納入條件:生命體征平穩;無嚴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無意識障礙;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條件:并發心肌梗死;大面積腦梗死;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既往有精神類疾病史;存在溝通障礙。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 例。對照組患者男 35 例,女24 例 ;年齡51~87 歲,平均66.83±10.16 歲;合并癥:高血壓36 例,冠心病8 例,糖尿病12 例,其他3 例。觀察組患者男 34 例,女25 例;年齡53~86 歲,平均67.21±11.54 歲;合并癥:高血壓37 例,冠心病7 例,糖尿病11 例,其他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接受ADL 訓練:①進行獨立自主進食訓練,詳細記錄患者飲食習慣,監督其對飲食計劃的執行情況,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另外,使用冰凍過的棉棒輕觸舌根、軟腭、咽后壁,并引導患者空吞咽,反復進行訓練,逐漸增強吞咽力量。選擇的食物最好有適當黏性且密度均一,不宜殘留在黏膜上而且在食管中易于變性,進食量選擇最適于吞咽的一口量(約20 ml)。②向患者教授穿脫上衣的方法,首先指導其在衣袖內插入患側手,再用健側手把衣領拉到患側肩,由頸后用健側手抓住衣領拉向健側肩,再把健側手插到衣袖中,最后系好紐扣。脫衣順序則與穿衣順序相反,先健側后患側。③向患者教授穿脫褲子的方法,首先指導其將患側腿放置于健側腿之上,將褲腿套上并拉到膝蓋部位以上,將患側腿放下,穿上健側腿褲腿并拉至膝蓋部位以上,最后站起將褲子拉到腰部并整理。脫褲子方向與穿褲子順序相反。④結合患者每日實際訓練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洗臉、剃胡須、刷牙、梳頭等修飾訓練,盡量讓其獨自完成,不催促,適當予以協助但不可完全替代,及時糾正其不良動作 ,鼓勵患者持之以恒并循序漸進 。在平衡杠內開展健肢、患肢交替行走練習,改善行走姿勢,矯正步態,再指導其進行獨立行走訓練,訓練過程中不催促,做到循序漸進。
對照組在ADL 訓練中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常規康復訓練、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心理疏導等。觀察組采用協作式團隊護理,具體如下。
(1)組建協作式護理團隊并進行康復評定:由康復師、責任護士、營養師、治療師、心理醫生等人員組成團隊護理小組,全面評估患者實際病情嚴重程度、生活自理程度、營養狀況等 ,結合評估結果制訂針對性護理干預計劃并實施。首先由責任護士對入院患者進行首次專科評估,康復師與治療師結合患者診療情況實施康復評定,并與營養師一起實施營養評定。根據團隊康復評定結果制訂護理計劃、飲食計劃及康復訓練計劃,共同向患者宣教,增加其治療信心。
(2)團隊協作健康宣教:由不同團隊成員向患者講解專業性健康教育知識,如營養師講解科學飲食對康復效果產生的積極意義,責任護士進行日常護理指導,并告知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作用,提升其積極性。
(3)團隊心理護理:由心理醫師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對其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給予其更多鼓勵,提升訓練信心。責任護士需時刻關注患者情緒,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團隊成員分析討論,分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逐一解決。
(4)團隊討論并制訂康復訓練方案:康復師、責任護士、營養師、治療師、心理醫生每星期通過晨會討論患者病情進展情況,匯報患者每一階段的ADL 訓練成果、營養狀況,討論后續的康復護理及治療改進方案,實施到下一輪的康復訓練中。
(1)疾病知識認知度:統計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并發癥知識、飲食知識及康復護理知識的認知度并比較。
(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采用Barthel 指數量表[5]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個人修飾、更衣動作、進食動作、器具使用、排便動作、認識交流、移動動作、床上運動、步行動作9 方面日常活動能力,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其日常活動能力越好。
(3)功能獨立性:采用功能獨立性(FIM)量表[6]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功能獨立性,共包括18 項內容,每項評分1~7 分,總分18~126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功能獨立性越佳。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并發癥知識、飲食知識及康復護理知識的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Barthel 指數及FIM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 指數量表評分、FIM 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Barthel 指數及FIM 量表評分比較(分)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是綜合治療過程,是保障患者功能恢復的關鍵途徑,需康復師、責任護士、營養師、治療師、患者及家屬多方共同參與決策,任一環節都不可缺少[7]。患者在獲得多方協助后,其自尊心、自信心都會有所增強,訓練積極性、依從性也會隨之提升,進而較早實現自我護理,對于減少患者殘疾并促進其快速恢復具有重要意義[8]。
協作式團隊護理首先會在團隊內建立護理目標,所有參與人員為此目標共同奮斗、工作,有助于增強核心凝聚力[9]。每個醫護領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大家彼此理解、互相包容的狀態下,可揚長避短,將各自優點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并發癥知識、飲食知識及康復護理知識的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干預后的Barthel 指數量表評分、FIM 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協作式團隊護理可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協作式團隊護理,成立專門的康復訓練小組對患者的訓練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護理專業性和全面性更加關注,包括康復訓練師的康復指導,營養師科學的營養指導,心理醫生進行的針對性心理疏導,更好地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態,以促進ADL 訓練效果的全方位提升。另外,在團隊協作護理中制訂完整的護理方案,橫向的全程護理,縱向的全方位護理。在全方位護理中,重點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注意生活護理上的瑣事,以及其院內治療期間翻身防壓力性損傷、靜脈補液、心理輔導等事情。而在全程護理過程中,不光涉及入院宣教、病情評估、心理指導以及影像檢查護送,還涉及更加細致的功能康復訓練、飲食教育、出院指導、跟蹤隨訪[10]。康復訓練護理干預的重點在于以患者及其家庭為工作中心,通過護理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合作,相互協助教育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的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促進患者更早的康復。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ADL 訓練中應用協作式團隊護理可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