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麗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000)
超聲乳化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效果較好的方式之一。然而,實踐中許多患者因為對疾病本身缺乏科學的認知,影響患者治療信心,進而影響患者遵醫行為,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自我效能指的是患者在逆境、疾病、亦或困難時所體現出的信心與態度,提升病患自我效能感將有助于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2]。心理彈性是指個體面對應激事件或重大壓力時表現出來的心理適應性。研究指出[3],積極提高病患心理彈性,當病患身處應激事件時可降低不良情緒,強化其救治信心。健康宣教能增強病患對疾病的認知,強化個體的應對能力與治療信心,從而對患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4]。動機是促進成功的關鍵要素,能激發教育對象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患者學習積極性[5]。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理論是由程洪金[6]提出,通過應用鼓勵性的言語或措施可激發患者學習積極性,進而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因此,本研究將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應用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中,為臨床護理白內障圍手術期患者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月至12月選取在我院眼科接受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眼科臨床指南解讀白內障》中相關診斷標準[7],患者視力<0.5;②符合超聲乳化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并發心、腎、肝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②并發其他眼疾,如青光眼、角膜炎、急性結膜炎等;③空腹血糖>9 mmol/L;④意識模糊、精神障礙或老年癡呆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所有病例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且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健康宣教,主要由責任護士通過口頭宣教向患者講述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注意事項、藥物治療、自我監測、情緒控制等,向患者發放《白內障健康宣傳手冊》,讓患者自行閱讀。觀察組實施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干預時間從患者入院當天至出院,共分4次對患者實施干預,每次干預時間為40 min,干預場地選擇本院階梯會議室進行。動機理念認為動機的確認及激發需要3個條件,即現實認知、目標形成及目標實現。
1.2.1 現實認知(入院當天) 責任護士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及交流,評估其對白內障自護技能及知識的需求現狀,然后給予針對性指導,激發患者學習需求。如對于未能正確認識疾病嚴重后果且缺乏學習熱情的患者,則需要加強對該類患者指導與宣教,以增強其疾病意識,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其遵醫行為。
1.2.2 目標形成(術后第1~2天) 該階段由責任護士與患者共同分析及確認健康知識學習目標。目標的確認過程在于確保患者學習的合理性及適宜性,避免其由于目標不合理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疾病控制相關知識及技能時,與干預對象共同分析其學習方式、習慣等信息,幫助患者將自身學習能力與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在明確學習目標前提下,將總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形成與患者學習能力相適應的階段性學習目標,促進患者學習積極性,達到健康教育預期效果。
1.2.3 目標實現(術后第3天~出院當天) 該階段共分2次對患者實施干預,選擇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良好溝通能力、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員組成白內障健康教育小組,結合教育對象個性化學習能力采取不同形式對患者進行干預,提高患者學習自信心及興趣,確保患者實現學習目標。①教育形式根據患者性別、年齡、教育經歷等,選擇合適的個體化教育手段。由于白內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視力缺損,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以有聲教育為主,除了面對面口頭宣教、隨身聽等傳統有聲教育外,還可依托手機、網絡,通過微信群、QQ群等實現有聲教育。②教育內容包括向患者講解白內障發病機制、常見誘發因素、避免方式、正確用藥知識、復查周期與資料準備、合適的情緒調適方法及技巧、日常自我監測、注意事項等。③評價與再教育。定期對患者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效果靈活調整教育形式及內容,以便對教育對象掌握不佳的內容進行針對性及適宜性再教育。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彈性評分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1周應用徐云等[8]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估患者。量表有3個維度,即力量、樂觀、堅韌和控制,共25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法評分,量表總分25~125分,分值愈高,表明患者心理彈性狀況愈佳。量表信度系數為0.92。
1.3.2 自我效能評分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9]評估患者。此量表共10個條目,利用Likert 4級法評分,從完全不正確~完全正確計1~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12。
1.3.3 遵醫行為量表 應用自擬的眼科患者遵醫行為量表進行評估。量表包括準確用藥、科學飲食、自我監測、調節情緒、遵醫囑規律復查、誘發因素規避6個方面遵醫行為,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1分為“從不”,2分為“偶爾”,3分為“經常”,4分為“總是”,總分25~100分,總分>80分為依從性良好。該量表信度系數為0.940,內容效度為0.932。
1.3.4 并發癥 包括眼痛、眼壓升高、結膜充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處理相關數據。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等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用±s描述,組間對比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采用%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理彈性及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評分對比(分,±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自我效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3 65.32±4.85 102.25±12.36 22.10±3.8534.58±5.85對照組 43 65.85±4.91 87.56±8.20 22.23±4.2328.69±4.52 t 0.505 6.494 0.149 5.224 P 0.616 <0.001 0.882 <0.001心理彈性
2.3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正確用藥、合理飲食、情緒調節、自我監測、遵醫囑規律復查、誘發因素規避及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分,±s)
時間 組別 例數 正確用藥 合理飲食 情緒調節 自我監測 遵醫囑規律復查誘發因素規避 總分干預前 觀察組 43 9.45±1.69 9.56±1.72 9.78±1.82 8.98±1.23 8.69±1.56 7.98±1.02 54.44±5.98對照組 43 9.40±1.76 9.39±1.68 9.82±1.69 9.11±1.78 8.82±1.63 8.16±1.36 54.70±6.32 t 0.134 0.464 0.106 0.394 0.378 0.694 0.196 P 0.893 0.644 0.916 0.694 0.706 0.489 0.845干預后 觀察組 43 12.98±2.02 14.22±2.98 14.98±2.25 14.22±3.02 15.02±3.98 15.70±3.26 87.12±5.12對照組 43 10.22±2.03 11.63±2.45 11.78±2.36 11.02±3.15 10.78±4.02 10.72±3.16 66.15±6.52 t 6.320 4.402 6.435 4.808 4.915 7.193 16.61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發生并發癥1例(2.32%),對照組8例(18.60%)。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1,P=0.014)。
3.1 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心理彈性及自我效能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方法,但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與遵醫行為有密切關系。圍手術期積極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將對接受超聲乳化手術的白內障患者術后康復大有幫助,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0]。研究指出[11],患者由于對手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及了解,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與自我效能,引發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進而降低其術后依從性,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本研究將動機激發策略應用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心理彈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提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的心理彈性與治療信心,進而降低其圍手術期疾病不確定感,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健康宣教從動機出發,能調動患者的學習動機及意愿,有利于患者全面認識白內障相關知識、疾病治療效果及并發癥預防等,減輕患者對預后的不確定感,從而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心理彈性[12]。
3.2 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遵醫行為 遵醫行為是影響白內障患者術后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積極提升患者依從性對于減少并發癥大有幫助[13]。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準確用藥、科學飲食、調節情緒、自我監測、遵醫囑規律復查、誘發因素規避等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的依從性。可能是由于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白內障患者確認合理的學習目標,而合理的學習目標有利于患者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從而提高患者學習能力,增強患者健康意識,進而提高患者遵醫行為[14]。
3.3 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術后并發癥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促進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分析原因可能是基于動機激發的健康教育通過精心編制教育內容、選擇教育形式,從而有效調動患者學習積極性及熱情,提高患者學習信心,改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因此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5-16]。
基于動機激發理論的健康教育可增強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的心理彈性、自我效能,提升其遵醫行為,減少術后并發癥,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