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輝 丁玲

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努力打造高素質農民培訓“五新”特色模式,全市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5000余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正活躍在淮北廣袤的大地上。
理念新。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機遇,推動產業、人才等領域的加速融入對接。2021年7月,淮北市農業農村局與上海市嘉定區農業農村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兩地合作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加強師資、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進綠色現代農業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淮北市提出“校企聯動、產教融合、開放共享、終身學習”的高素質農民培養新理念,把教育培訓上升到信念、理念和文化層面,使農民在掌握農業生產技術的同時,又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經營理念。
對象新。為集聚鄉村振興所需的農業人才資源要素,淮北市優先遴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產業發展帶頭人以及種養加農業勞動者和農業專業技術服務人員為培訓對象,同時,重點遴選鎮村婦聯主席、女性創業致富能手、女能人及有創業意向的婦女群眾,開辦3期高素質女農民培訓班,經過培訓,140名高素質巾幗農民活躍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電商各條戰線上。
方式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美麗鄉村建設村干部培訓班實現縣區全覆蓋,課程涵蓋理論知識培訓、美麗鄉村現場教學、先進典型“村長說村”等,實現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做到“一班一案”,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采用傳統授課、現場講授、多媒體教學、農村種植土專家傳授等多種培訓手段。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搭建起培訓機構、培育對象、培訓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隨時掌握農民的需求,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培訓機構還與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和“云上智農”App運營服務單位簽訂線上培訓協議,實現線上培訓全覆蓋。
機制新。建立“一主多元”教育培訓體系,以培訓機構為理論培訓主場,以實訓基地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融合的培育機制。每個培訓機構聯系1-2家實訓基地,全市共建立高素質農民培訓實訓基地16家,2021年淮北市有9家經營主體被認定為“十四五”期間省級農民田間學校。建立跟蹤服務臺賬,實行農技人員跟蹤服務學員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各類政策支持,組織學員參加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農民豐收節農產品展示展銷等平臺活動,拓展理念視野,激發創新活力。同時,在種植、養殖、果蔬、農機、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法規等部門專家隊伍中高標準評選出44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淮北市高素質農民培訓師資庫”,積極聘請省高素質農民培訓專家庫成員進行授課,實現資源共享。
內容新。在2021年的培訓過程中,每期培訓班增設黨史學習課程,目的是讓學員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苦難而輝煌的歷史,更加深刻領會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增強學員對黨的認識和熱愛之情,提升學員發展農業農村產業的信心和能力。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員張玉及其講授的“小麥、玉米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課程被列入安徽省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名師和精品課程予以推介。組織學員參加2021年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間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通過培訓,淮北市高素質農民整體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尤其是種養加能手逐年增多,規模經營大戶也逐年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到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家庭農場已發展到5183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6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04家。培育農民合作組織1376家,其中國家級、省級農民合作示范社31家,市級145家,帶動農戶23萬戶。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以上,比全省高近10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4%。培優做強“淮優”農產品公共品牌,認定100家155個“淮優”農產品,成立產業協會4家,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9個,“綠色食品”新增41個,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作者單位:1.安徽農業農村廳
2.淮北市農業農村局)
30215019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