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萍 馬莉 孫立
摘要:文章回顧和梳理了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和闡述了智能制造產業存在產業政策不健全、產業整體水平不高、科技創新能力薄弱、技術研發人員缺乏等問題,最終提出了制定相關減稅優惠政策、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智能化改造、構建智能制造共享式服務創新平臺、培養跨界型復合職業人才等具體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產業體系
一、引言
信息技術革命引起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世界各大強國將目光集聚于智能制造產業。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關鍵在于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智能制造在危機中大放異彩,彌補了企業生產復工、人力短缺的補板,在疫情防范和醫用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疫情讓人們對智能化的產品和消費方式產生需求,工業互聯網、5G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智能制造產業的步伐。
在我國科技發展活躍、經濟發展迅速、開放程度較高的長三角地區,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中,上海發揮著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盡所能,使得智能制造產業迅速發展。江蘇省鹽城市也是緊緊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鹽城擁有4萬家制造業,已經開始形成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智能制造產業,建設10家國家級科技研發機構,300多家省級創新平臺,6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本文首先通過鹽城的實際狀況分析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挑戰,了解其他城市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歷程,借鑒先進的經驗,為鹽城市建設智能制造產業提出建議。
二、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挑戰
(一)產業政策不健全
為了快速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優化智能制造流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最新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文件,為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規劃。鹽城政府也緊緊響應國家的號召,強調要錨定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整合全市資源力量,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促進鹽城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但是大多企業生產規模小,融資困難導致資金短缺,缺乏由傳統企業向智能制造企業轉型的動力;那些具有創新思維的小企業不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不到大量稅收政策優惠。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購買智能制造設備,根據鹽城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制定適用于本地產業的優惠政策。
(二)產業整體水平不高
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還需要傳統制造產業的基礎支撐。建設智能制造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提高產業整體水平、完善產業價值鏈。鹽城市智能制造處于比較分散和水平較低的狀態,市內智能制造產業尚且處于發展階段,僅僅涉及手機智能終端配套產品,汽車零部件,落后芯片等少數行業,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高附加值環節,智能制造行業覆蓋面有待擴展。此外,當地主導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企業與其智能制造的產品關聯度較低,原材料很多都需要向外購買,智能制造行業的協同性不強,服務配套能力不強,產業價值鏈不完整,智能制造產業體系不完善,新興產業整體實力和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三)科技創新能力薄弱
創新促進發展,科技創新是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根本條件。2020年,鹽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對科學技術的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科技進步貢獻率58.6%,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511家,比上年凈增334家。但卻低于揚州、南通等城市。目前,鹽城尚處在工業化加速階段,產業規模小,密度低,智能制造產業體系不完善,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有待提高,缺乏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高新技術企業數目較少。鹽城市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缺少,智能制造產業較少,對于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偏低,以至于創新能力薄弱,創新力度不高。
(四)技術研發人員缺乏
科技創新人才是加快建設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最大的競爭力以及最潛在的生產力。雖然鹽城研發經費在徐州、連云港、淮安位居第一,但與南通、揚州、蘇州、南京相比差距巨大。2020年底高鐵的迅速發展,為深化鹽城與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的條件,但是智能制造產業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等機構在企業原生地,鹽城發展自主權受制于人。技術研發人才短缺己成為制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鹽城的城市知名度相比于蘇州、南京等城市較低,城市的綜合環境,配套設施相對較弱,市內對于智能制造行業科技人員的招引政策不完善,導致對科技人員的吸引力不高。鹽城市內普通高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缺乏,以至于高校培育本地人才和本地企業的科技研發人員力量不足。
三、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作為科技發展活躍、經濟發展迅速、開放程度較高的長三角地區新興工業城市,鹽城在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中由于投入資金,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并不明顯。本文基于鹽城市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挑戰,結合其他城市智能制造產業體系的發展歷程以及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條件,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對策加快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制定財稅優惠政策
為了進一步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逐步完善智能制造支撐體系。鹽城政府需要加大對以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主導智能制造產業項目的資金投入,讓企業購買智能制造的重要設備和生產零部件,并且制定智能制造產業扶持政策,對于培養智能制造跨界人才、企業融資等方面予以相關扶持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實際應用進行稅收政策激勵,讓企業更加注重技術成果的應用而不僅僅是研發。制定立足于創新項目、智能制造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僅局限于認定程序復雜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現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稅收政策的公平性,激發各類企業的創新思維,推動鹽城主導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夯實智能制造產業的基礎。將云計算、5G通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傳統企業的研發、生產、物流、管理等制造過程中,推動傳統制造企業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鹽城政府應當通過推廣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的建設,支持企業獲取智能制造的技術資源,購買軟硬件設備等措施來推進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龍頭企業應積極增加新一代信息技術內容,實現智能化改造,廣大中小企業在價值鏈流程中應主動運用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技術,實現數字化制造轉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成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三)提高產業整體水平
以“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重要指標,大力推進鹽城各大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推進企業從制造過程、物流管理等多方面使用數字化控制、自動化物流,最終實現智能化改造,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新型制造模式。為了改善鹽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水平低且分散的現狀,在鹽城經濟開發區、鹽城高新區等制造業集聚區設智能制造集聚區。加快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以鹽城經濟開發區為基礎,依托高新技術企業、鹽城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構成鹽城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和項目。同時,加強服務配套能力,培育一批生產型服務龍頭企業,注重提高產品供應鏈能力。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利用自身沿海優勢發揮港口碼頭物流配送的作用,加強建設航空物流,加快與廣東深圳、上海等發達地區的物流運送頻率,為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的運輸支撐。
(四)智能制造創新研發
1. 構建智能制造共享式服務創新平臺,是鹽城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現實需求。構建共享式服務創新平臺,鼓勵用戶參與研發、創新、制造等過程,促進各大智能制造企業線上交流,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激情,實現價值共創,有利于降低創新、制造、研發等成本,提升智能制造創新研發效率,最終構建智能制造共享工業服務創新形式。鼓勵鹽城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構建眾創服務生態,宣傳智能制造創新理念、推進企業創新文化建設、共享創新技術,建設以制造產業為主體、產學研用一體化、共享式服務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由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產業轉型。
2. 將推進產學研用作為加強智能制造創新研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鹽城高校為智能制造產業創新提供學術研究支撐,鼓勵產業成為技術創新真正的主體。通過推進產學研用,有利于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同時,完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的最終目的是使產品智能化。注重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提高智能制造產品自身附加值。企業應當重視建立自主創新體系,政府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引導企業培育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
3. 培養智能制造專業人才。高技術研發人才是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制定完備的人才招引政策,改善城市的綜合環境,做好配套服務工作。依托鹽城高等院校,智能制造企業,大力建設鹽城科研機構、智能制造科技人員培訓基地,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的作用,深入研究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在鹽城開展智能制造產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論壇,在標準規范、產業技術、人才培養等領域創建高端研討會,讓鹽城各大智能制造企業及人才接受智能制造領域知名專家的指導。將鹽城職業院校面向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需要,增加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跨界型復合職業人才,促進本地社會民眾踴躍投身于鹽城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
四、結語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面對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鹽城坐落在長三角區域,地理位置優越,在全球智能制造大浪潮中,需要搶抓“工業互聯網”、“十四五規劃綱要”等機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完成新興工業城市由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產業改革升級的重要任務。結合鹽城市制造工業的發展水平,應該將智能制造的發展重點面向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子等行業,建設互聯網智能制造網絡平臺,圍繞全市智能生產、智能服務、智能物流等領域,培育智能制造龍頭企業,建立強大的技術人員隊伍,開展試點示范,大力推進企業邁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水平,帶領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在長三角智能制造產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戴克清,蔡瑞林.共享式服務創新: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突破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11):70-77.
[2]趙劍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基于智能制造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41(03):3-16.
[3]蔡德發,劉婷婷,王凡碩.為裝備制造業“添芯增智”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32):127-128.
[4]馬忠民,王素婷.增值稅減稅政策對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研究[J].商業會計,2019(17):16-19.
[5]李紅.無錫智能制造發展現狀認知及對策初探[J].智能城市,2020,6(22):14-17.
[6]宋迎昌,任杲.加快發展現代產業新體系,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J].企業經濟,2021,40(01):14-23.
*本文為2020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指導項目“AI賦能智能制造產業一體化研究——以鹽城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 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趙燕萍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