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珠琴
摘 要:本文從小學英語教材入手,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從滲透中華文明禮儀、中華傳統節日、中華餐桌禮儀、愛國主義情懷四個方面,論述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案例與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 傳統文化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18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上,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南》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實現“3+2+N”全科覆蓋。英語是一門最能體現中外文化碰撞、對比中外優秀文化最具優勢的學科,小學英語課承擔著幫助學生培養文化意識、樹立文化自信的重任,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上利用教材,以核心素養為指導不斷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上對比教學中西兩種文化,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因此,如何借助小學英語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已成為當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以筆者現在所用的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課題為例,可以整合成以下四個方面,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
一、利用小學英語教材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課標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文化意識、發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而語篇閱讀是學生感知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想在小學英語教材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必須要在教材上做文章,讓它提供的輸入足夠多。
1.中華文明禮儀在教材中的滲透策略
要讓學生們從中國的禮節中學會講文明、懂禮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自信。例如,以打招呼為例。從三年級上學期的Unit 1 Hello到Unit 2 Greetings,教師就不斷地引導、滲透簡單的打招呼用語。在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中爛熟于心。學生最喜歡的一個環節是,教師請孩子們一邊用我們中國傳統的行見面禮方式互相作揖,一邊向對方打招呼:Hi!Nice to meet you!這個方式有別于平時的機械操練,也和日常的情景對話不太一樣,孩子們笑稱這是“古今中外的混搭”,覺得很好玩,因此興趣大增,下課也意猶未盡,和同學在課間互相作揖用英語問候,現在每周三早上,孩子們在學校門口碰到拿著額溫槍測體溫的筆者都會大聲喊一句:Good morning,Ms Lin。在校園里走著時不時會聽到孩子“Hello,Ms Lin”“How are you!Ms Lin”等招呼語。
中華民族向來倡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疫情期間和天災來臨時表現得更為感人。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Helping Each Other》這一話題特別契合我國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因此,教師可以在Summary環節進行情感滲透:In our daily life,everyone needs help.Let’s help each other and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還可以布置學生在家幫助需要幫助的親人長輩、街坊鄰居,以此為作業作為情感滲透的延伸。
2.中華傳統節日在教材中的滲透策略
要合理地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感知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學習對比中提高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西方圣誕節與中國春節進行對比,也可以對比中西方的新年。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8 The New Year,教師出示日歷,由日歷上的1月1日教學 New Year, 引出 The New Year is coming.這時候就可以適時講解中西方新年的異同以及在中國新年與春節兩個節日的區別,人們是如何歡度這兩個節日的。再比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的Unit7 Christmas和Unit 8 Spring Festival,是中西方兩大最重要節日,教師可以整合在一起對比學習,可以從家庭方面來說,兩個節日的核心詞都是團聚,從慶祝活動來說,都是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但dinner的內容差別很大,比圣誕大餐更豐盛的是春節的團圓飯,匯集了五花八門的中國各地傳統美食,從裝飾上來說,圣誕節和春節都是紅色的,西方人會裝飾圣誕樹、在樹上掛鈴鐺,在樹下藏禮物,他們的心中有個圣誕老人,中國人會貼春聯、掛燈籠,張燈結彩渲染節日氣氛。從禮物方面來講,圣誕節禮物是圣誕卡,中國人最鐘情的還是壓歲錢和紅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或圖表將圣誕節和春節的異同直觀呈現出來。當然,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春節不能只停留在可以得到壓歲錢或吃美食這個層面,應當進一步帶領學生習得這個中國最重大節日的傳統和精神,只有理解了合家團聚的意義,才算真正理解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國際上公用的歷法是陽歷。而對于古代勞動人民對長期農耕生活經驗總結的中國傳統歷法農歷卻知之甚少,教師通過追問為什么春節時間不固定,自然引入陽歷和農歷這兩種歷法。再利用課件結合日歷講解讓學生感知什么是農歷,并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是以農歷時間來確定日期的,比如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比如有次公開課,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出農歷的: T: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S: It’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T: Why is the Spring Festival in January or February? We know New Year’s Day is in January 1 st. Christmas is in December 25th. But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sometimes it’s in January while sometimes it’s in February. Why?
S: …
T: In China we usually use lunar calendar to dat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Here’s a calendar. The above numbers represent the solar calendar, and the below ones represent the lunar calendar. The lunar calendar shows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Look and complete,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t’s from January 1st to 15th in lunar calendar. People also call it Chinese New Year.
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涉及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很少,介紹西方節日的偏多,因此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效整合,在教學中適時滲透,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 3 Easter Eggs和六年級上冊的Unit 7 Thanksgiving時都可以在拓展環節將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拿出來讓學生先查閱資料,對比展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習俗。或者播放一些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英文視頻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也可以設計談論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引導學生說出更多中國傳統節日。同時在學習西方感恩節時要對學生滲透春節和拗九節也是中國人的感恩節這一理念。比如:教師告訴學生:“Thanksgiving is an American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America Thanksgiving is a very special day. At that time they give thanks for all good things.感恩節是美國的傳統節日,為了所有的一切付出表示感謝;而在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傳統節日,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孝順與感激,我們有——拗九節。”然后課件出示拗九節的圖片,教師提問:“When is it? How do we spend it? What do we usually have on 拗九節? You can speak in Chinese.”
3.中華餐桌禮儀在教材中的滲透策略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特別注重飲食文化,要讓學生知曉中西方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的差異。在從對比中西方用餐禮儀的差異中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對比中習得大量的食物單詞和用餐的句子,從而提升了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英文表達能力,也更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閩教版小學英語中很多單元涉及食物和用餐用語這個話題,比如三年級上冊Unit 3 Food、四年級上冊Unit 6? Meals、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y 、Unit 7 Thanksgiving,教師不可能簡單地教授教材中出現的食物單詞和句子,應該將中國傳統美食和當地的特色美食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在達到語言知識目標的同時,了解一些食物詞的簡單的內在含義及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很有必要。以六年級上冊Unit 7 Thanksgiving為例,學習“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這一句子時可以引導學生說出我國哪些傳統節日也會have a big family dinner?在學習西方的knife和fork時,帶上chopsticks。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模擬在西方國家做客和在中國家庭做客的場景,學生們在創設的具體情境中使用學到的語言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很多時候,教師向學生灌輸教材外的知識,不是讓他們掌握所有的內容,而是讓他們積累文化知識,增進文化理解。
教師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eals時,可以創設活動來引導學生說出或上網查出盡可能多的中國傳統美食,比如,課件呈現或播放當地美食一條街的圖片或視頻,以Food in My Hometown 作為活動主題,讓學生羅列出地方美食,然后分小組查出羅列的美食的英文名,匯總后進行識詞大比拼,課后設計作業,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周末往美食街做一次美食大調查的實踐活動,將在美食街見到的食物來次二次整合,再分組進行識記匯總討論,最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寫作訓練,將中國的傳統美食通過文章呈現出來。在反復的視覺聽覺實踐下,讓句詞表達入腦入心。
4.教材中愛國主義情懷滲透策略
小學英語教師應在備課時先把握住教材內容中的愛國因素,在表達上應牢牢抓住遵循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這一原則,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閩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去年剛剛替補的《Story Time The Chang’e-4 Lunar Probe》為例,該文本圍繞嫦娥4號月球探測儀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歷史事件展開學習。從對神話故事中嫦娥的向往,到探月夢想的實現,都體現了中國人聰明才智和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永葆探索的求知欲,不斷地攀登知識高峰。宇宙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心懷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教師借助視頻播放和課件展示中國發射嫦娥4號及其著陸月球背面的時間節點,和月球車玉兔2號的任務,在學生嘖嘖稱奇時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探月的進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心懷夢想、勇于追夢的民族斗志。
“職業”的學習也可以滲透愛國主義,例如閩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5 Occupation和Unit 6 Dream Jobs,在處理完教材中詢問職業的句型和職業名詞后,教師可以準備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視頻讓學生觀看,特別是疫情期間涌現的來自各行各業的逆行者們,T: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jobs? Tell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jobs.告訴學生他們都是來自各個平凡的崗位,任何一個崗位都可以為國發光發熱,每一種職業都很重要。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舊句型暢談自己的理想。此時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所表達的理想職業遠遠超出上節課所學的八個表示職業的單詞。在教師允許的情況下,學生用中文說出未學過的職業類單詞,這會激發他們想要用英語來表達的愿望。在這種狀態下教師提出新單詞的自學任務是遵照了學生的意愿的,學生的學習愿望完全是自發的,而不是教師空洞的灌輸。然后教師及時勉勵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二、深挖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除了上述從教材中可獲取的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外,教師還要善于挖掘和引導學生發現隱藏在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大部分單元主題講的都是西方文化和習俗,因此尤其需要教師巧妙植入和滲透,比如三年級下冊Unit 1 Birthday,這一單元講的是英美人過生日的慶祝方式以及送禮的習慣,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用西方人過生日的方式為孩子慶祝生日,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以為我們中國人也是這樣慶生的,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在這里通過中西慶生的區別滲透中國生日的習俗,讓學生識得中國文化之根。
再比如四年級下冊 Unit 8? Summer Vacation和五年級上冊Unit 1? Winter Vacation,利用談論寒暑假的旅游經歷,對比英國的London和中國的Beijing,Australia和China的風景名勝、出行方式、活動以及天氣,用視頻或者圖片來讓學生感受我國山河的壯美,我們居住城市的出行便利和氣候宜人。在學到日月潭時教師切記應該適時滲透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的常識。
除此之外,從六年級上冊Unit 8 The Universe的中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到現在的人類登陸月球,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教材主題讓學生深深感受祖國的強大,體會到身在華夏的幸福與自豪。有些不夠與時俱進的教材內容教師也需要進行處理,如六年級上冊Unit 1《The Olympic Games》的2008年的奧運會,對于現在的00后小孩而言,實在沒有什么情感可以共鳴,教師可以聯系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勇奪獎牌的一個個讓人振奮和感動的瞬間以及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的主題、吉祥物等和學生分享,讓學生們感受到祖國的強盛和生在華夏的自豪。總之,教師要先挖出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然后可以用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中華傳統文化,用對話的形式簡單交流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用閱讀語篇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認同、加深理解傳統文化。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僅只教會學生的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更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進教學設計中,使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們明確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從而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152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