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浚明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體育教育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訓練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樹立學生健康的品格。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文化思想和品質,將其合理地融入體育教學中是現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以初中體育教學為例,分析傳統文化教學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體育 教學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37
自新課改實施以后,我國體育教學的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國家對于中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也愈發的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也開始得到體現。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合到初中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在學到體育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教育的內涵,潛移默化地獲得情感體驗,整體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已經成為初中體育教師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及意義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內容,涉及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我國是一個歷史文明古國,歷史文化深厚,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的瑰寶,對于現代青少年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國很多傳統文化都可進行應用,民族自尊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等都是初中生需要具有的良好品質,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雖然還不成熟,但是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讓學生的思想從本質上出現改善,為國家培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體育教育不僅承擔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健康品質進行塑造,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科的方方面面,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較大的意義。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及優勢
1.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意義
(1)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豐富
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鍛煉,緩解學生學習中的壓力,而體育教育活動多在室外開展,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促使體育教學的效果無法得到發揮。學校對于體育教育多不重視,學生也認為體育課程就是“玩”,就是做游戲,雖然新課改以后,初中加大了體育教育的開展力度,但是體育教學內容單一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改變,學生還是只學習籃球、羽毛球的基本技巧,學生對于這些運動背后的知識并不了解,例如,我國的乒乓球之所以能在國際上占據霸主地位,憑借的不是運氣,而是運動員優秀的品質,刻苦鍛煉、日復一日的練習,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國家榮譽感。這些優秀的品質均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延伸而來,教師從這些傳統文化精神入手進行體育教育,明顯豐富了體育的教學內容。
(2)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我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傳奇的歷史人物故事,這些人物事跡對于學生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將這些歷史故事與體育教學進行融合,對于學生的影響是較大的。體育是一項運動類項目,將歷史精神與人物故事融合到體育運動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記憶,還能通過與這些傳統精神的接觸,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體育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對于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有較大的意義。此外,也可將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圖案,印制到運動服裝上,這也是體育教育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還可對學生民族自尊心進行培養。
2.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
(1)體育教學多樣性對傳統文化滲透更有利
體育課程和其他學科存在明顯的不同,教學活動多在室外開展,且體育教學過程會涉及較多學科的知識,心理學、身體機能學、解剖學等,每種學科以不同方式融入體育教學中,為體育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體育教學過程也可成為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體育課實踐性較強,包含了訓練競賽、技巧知識、課外體育活動等多方面內容,為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提供了可能。體育教學具有良好的擴展性特點,以排球、輪滑為例,這兩項運動進入中學教學課堂,會帶給學生新鮮感,讓學生產生對運動的實踐興趣,體育教師將具有實踐性的體育內容與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融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2)更能迎合學生心理
體育這門學科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運動能力,通過肢體運動學習體育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效避免理論化和教條化教學現象的出現,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容易接受學習內容。體育教學中還蘊含著一些游戲、競技知識,這些正好和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征相符,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壓力,緩解學生緊繃的神經,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這時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學生更愿意接受教學內容,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使其發揮較大的價值和作用。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內心自我道德完善的水平
我國文化底蘊深厚,優秀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具有較大的教育意義,如孔子的思想就對我國教育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孔子的仁義孝道,是人的立身之本,孔子在《學而》中提到“學習是快樂的,人生是快樂的,仁義是快樂的”,后孟子將其觀點總結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被后世所傳誦。教師可將這些優秀的思想融入教學中,讓學生的自我道德水平不斷得到完善。
例如,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有些學生會因為輸球而氣急敗壞,將羽毛球、球拍等氣急敗壞地扔到地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應該直接做出批評,這本身對于學生就是一種不尊重。教師通過間接的方式與學生交談,如:“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心情不愉快?是否身體不舒服?需不需要休息?”從問答的過程中,指出學生的不良行為,這樣一方面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也可在不影響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解決問題,這種互相尊重的德育思想,會逐步地對學生造成影響,讓學生自主地規范自身的行為,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
(二)利用傳統文化,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文提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所實施的教學手段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可針對某個人或者少部分人去實施教學策略,教師需要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層面對教育水平進行提升。初中學生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個性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有部分教師即使是針對全體學生實施教學策略,也會因這些因素的影響,無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喪失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利用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具有競技性質的體育活動,如在籃球競賽中其中一隊的成員,因為自己出現失誤,導致比賽失敗,但是這個學生并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時就可引入一個小故事。在《史記》中有一經典的故事“負荊請罪”,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后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教師就可以此為引導對廉頗勇于改正錯誤的行為,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僅讓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友誼,更讓學生養成了先顧到國家利益、忘卻私人怨恨的良好品德。
(三)通過教學情境,鍛煉學生意志
在傳統文化教育中“意志力”培養是主要的內容,體育對于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有較大的意義。但是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意志力不堅定是較為常見的問題,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通過情景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意志力得到鍛煉。
例如,教師在千米跑步練習中,給學生講述了張海迪的故事,其被譽為“80年代的新雷鋒”,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以此故事為背景,教師制定跑步游戲。可在400米、800米處設立關卡,而這所謂的“關卡”可以是一種白紙,學生只需要在上面打出一個孔洞就算闖過第一關,當然關卡也可以是一個成語,一句古詩,讓學生通過接龍的方式完成闖關,繼續跑步,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有了躍躍欲試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疲累,跑到終點。在最短時間內跑到終點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表揚,讓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意志力進行錘煉。
(四)重視言傳身教,宣傳傳統文化教育
“言傳身教”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要求學生去完成呢?這必然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影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不僅要在語言上影響學生,還需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開展體育活動時,一些體育器械需要擦拭和保養,教師首當其沖主動地進行衛生勞動,學生看到教師的做法也不好偷懶,積極地完成,大家團結合作,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體育器材的保養,進而有更多的時間去開展娛樂活動,團結的力量得到凸顯。
(五)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體育課堂教學開始前學生需要隊列站好,這時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排列情況,進行隊形整頓,整頓隊形可以體現出學生的集體精神,學生在整頓期間會相互觀察、討論運動,聽從教師口令完成動作。隊列整頓初期主要鍛煉學生步調一致性,提升學生整體形象。假設有一位同學沒有做好動作,整個隊列就會出現明顯的不整齊現象。隊列整頓看似是一個小的教學環節,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隊列整頓期間,教師為提高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個蘊含傳統文化的小故事,強化學生對此教學環節的重視力度。例如,在整頓隊形時我們就將傳統武術文化融入教學中,我國武術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分為眾多的門派,在武術練習中強調整齊劃一,對整頓隊形時教師將武術文化融入其中,無形地滲透傳統文化知識。
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有效選擇傳統文化的融入內容或者方式,保證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例如,在體育游戲競技教學中,我們可知競技游戲本身給學生增添了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在游戲競技類體育教學內容中,就可以融入一些古代體育文化內容,告訴學生古代傳統體育文化中就開始體現娛樂性特點。實際上,很多體育教學科目既屬于游戲,也屬于體育項目。例如,我國傳統的舞龍舞獅、苗族的跳蘆笙等都屬于體育娛樂項目,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講解這些體育娛樂活動相關知識。
(六)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民族體育課
與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程相比,大部分學生會喜歡體育課堂輕松的氛圍,這也為滲透傳統文化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學一些民族體育活動,然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例如,在體育課堂上開展“毽球比賽”,毽球是由毽子發展而來的,由鮮艷的羽毛所組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體育游戲活動;結合跳繩相關的體育知識,組織學生開展花樣跳繩活動,跳繩是我國民間較為常見的一種體育項目,在多個民族中都有流傳,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創新出多種跳繩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很多民間體育項目都蘊含體育文化競賽,只是受于校園實際環境的限制無法有效開展,如摔跤、騎馬、射箭等。這些活動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傳承歷史悠久,蘊含豐富文化底蘊,將這些蘊含民族文化的體育項目融入課堂教學中,對于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傳授體育文化有較大的意義。
(七)倡導陽光體育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需要對體育和美育工作提高重視,需要有健康的指導思想,進而有效開發學生的潛能,為全力開展體育運動奠定基礎。體育課上需要通過不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體質、體能,教師可立足陽光體育教學理念,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可適當地增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體育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體育活動,吸引學生產生體育鍛煉的欲望,并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學校還要在校園內營造陽光體育的氛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體育課程學習時間,增加體育運動器材,通過集體學習、合作鍛煉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教師可利用傳統文化中“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來營造獨具特色的體育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傳統的六藝文化,即禮、樂、射、御、書、數等,強化體育與文化的融合。
總之,中華民族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后世的教育意義是非常大的。初中體育教育不僅承擔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還需要培養學生刻苦耐勞、堅貞不屈、團結友愛的精神,這與傳統文化的教育目標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現階段我國對于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體育教育的融合非常重視。在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也可通過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傳統文化的融入效果,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幫助學生學習體育相關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意識。體育教師還需提高對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肩負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責任,從教學內容中尋找和傳統文化的切合點,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本文以上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初中體育教學還需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鈍銳《傳統文化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西部素質教育》2016年第22期。
[2] 張春艷《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新課程(中學)》2016年第1期。
[3] 邢矢《如何在體育課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8年第3期。
[4] 張軍民《淺論中國民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中國學校體育》2011年第S1期。
265050170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