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包含有古文、詩詞、戲劇、對聯等等,日常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都十分常見。初中物理課程內容的構成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具有一定的融合性,這些促使物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能適當地融入傳統文化這一元素激活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當中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理教育教學價值,并將其帶入初中物理課堂,為沉悶的物理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人文底蘊和責任擔當。為了更好地達到這個目的,物理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地去探尋有效的融合途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物理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培養初中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 傳統文化 有機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26
我國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源遠流長,在進行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選擇適當地穿插一些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升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進一步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培養。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將學生們常見的成語引進物理課堂,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幫助學生們理解晦澀的概念。新《課標》中明確要求:“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為達到這一要求,也即在課堂上教師能夠良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一堂優質課,相當于一部好的戲劇,教師就是導演。相信對很多人來說歷史往往是枯燥而無趣的,很難深入進去,但是他卻能夠用風趣的故事讓無味的歷史變成一幕幕鮮活的景象,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假如能夠將這種教學方式應用于我們的物理課堂,讓學生們從此愛上物理,豈不幸哉。
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物理教學的意義
在物理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但教材內容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一些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具有一定距離,學生理解難度較大,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物理教學內容突破教材限制,拓展學生物理學科知識體系。與此同時,學生在成長歷程中會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利用此種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2.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學生帶來學習新鮮感,在內容上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此同時,為生動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初中物理教師需要使用多種模型、實物,或是利用多媒體技術,以革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從形式上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道德素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德育要素,如愛國主義、自然和諧等,利用此類德育要素,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物理教學的同時為學生實施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兼顧智育與德育,以促進學生未來綜合發展。
4.基于教育在現代的發展趨勢,重建初中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物理學科中的大部分科學方法和內容都來自西方國家,物理學科的基本走向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走向是截然相反的,這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物理學科之間存在一種隱性的“文化沖突”?!皩W科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教育在現代發展的一大趨勢,基于這種發展趨勢,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學生的本土文化入手,站在物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物理元素,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之間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融合,通過“以文化人、以物理人”來弱化這種隱性“文化沖突”的影響。這樣不僅有利于消除初中生對于物理學科的畏難情緒,而且有助于初中生重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5.基于人本主義理論,充分挖掘物理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人本主義理論關注的不僅是教學中認知的發展,還關注人的情感動機的發展規律。物理學科的學習早就不僅僅以物理的學科內容為導向,而是融入了初中生對于自身的發展和價值取向。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對中國的詩詞歌賦、成語諺語和歇后語、民間藝術以及古代典籍都展現出了濃厚興趣。教育工作者將初中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因勢利導到物理學科的教學當中,不僅有助于初中生對物理的學習,更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在物理學習生活中的思政能力。基于人本主義理論,將物理學科的文化性凸顯出來,從而發揮物理學的育人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初中生的家國情懷和道德品質。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學原則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學時,初中物理教師應遵循基本原則為:(1)科學性原則。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時,初中物理教師應遵循科學性、嚴謹性原則,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師應考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物理學科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保證文化應用可以切實提高教學任務完成質量,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師應保證傳統文化內容依然可以指導學生現實生活,避免出現和現實脫鉤問題。(2)系統性原則。初中物理教師應遵循系統性原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制定科學規劃,避免出現文化盲目融入問題。(3)共振性原則。共振性原則主要指的是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保證自身對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以自身言行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4)激勵性原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生個人未來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遵循激勵性原則,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分析物理知識中蘊含的文化要素,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物理教學的融合
1.將中國古代詩詞歌賦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豐富初中生的文學積淀
古代文學作品大多根植于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描寫,無不映射出我國古代學者的才智以及觀察能力,并且有許多的初中物理科學知識也包含于其中。初中生從小學至初中階段學習了上百篇詩詞歌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詞歌賦鑒賞能力,也具備了一定的物理學科素養。唐代詩人杜甫曾說“高懷見物理,識者肯安哂”,正印證了文學鑒賞能力和物理學科能力對一個人的身心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我國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吟誦詩詞歌賦,讓初中生經歷從古人意境自然過渡到物理知識的過程,既有助于初中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又能豐富初中生的文學積淀,同時還能培養初中生的家國情懷和道德品質。通過對中國優秀古詩詞融入初中物理的實例進行整理發現,這種獨具創意的精妙結合方式,讓初中生品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物理學科當中散發出的獨特魅力。
2.將成語、諺語和歇后語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從物理的角度觀察生活的能力
成語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眾人皆說,所用之語”,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諺語和歇后語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實際實踐經驗總結而來的通俗易懂、簡單好記的短語。成語、諺語和歇后語廣泛流傳并且沿用至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不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翠羽明珠中大多都是應用了一些物理基礎知識和科學技術編撰而來。
3.將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初中生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中國古代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中國古代典籍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精神軌跡。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古代典籍中發掘相關物理元素,為物理課堂教學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教育工作者可以將這種專屬于我們國人的浪漫代入初中相關物理知識的課堂,傳遞給當代的初中生,讓他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物理前沿的聯系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4.開發特色選修課連接文化資源,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
開發校本課程是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構成部分。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去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校園所提供的課程資源,還有其所在地的傳統文化各種因素進行結合。帶領學生去關注生產生活當中的一些比較常見的物理知識,從這些物理知識當中去研究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感知物理文化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物理學科進行學習的興趣提升。
四、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
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挖掘物理課本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傳統文化教學效率。同時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中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時機,為學生引入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學習物理文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文化的興趣。在學生學習核能知識時,物理教師在講解相關概念與功能、研究背景時就可以把我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先進事跡引入到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對國家興旺發達的使命感,以便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學習與“磁”相關的教學內容時,物理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發展史,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文化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力學”相關物理知識時,物理教師可以把古人表演“胸口碎大石”引入到物理教學當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在學生學習“運動”相關知識時,物理教師可以把我國關于運動的古詩詞融入課堂中。在學生學習“氣味運動”相關知識時,物理教師可以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俗語引入到物理課堂教學中。這樣教師可以把原本復雜難以理解的物理教學知識形象化,加深學生學習創印象,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五、改革教學策略,滲透中華傳統文化
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我國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先進。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主要是拿著教學課本為學生講授知識。同時教師通過在黑板上板書教學內容,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如今,我國的教學已經發展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可以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反過來品味中國詩詞,讓學生們感覺“學有所用”。如在學習掌握了《物態變化》一節后,再重新分析流傳已久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就可以發現這首詩有違反物理規律的地方。當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時,地表的水蒸氣凝華就會形成霜,是以霜來自地面,不可能飛到天上,因此用“霜滿天”形容是不正確的。由此可知,詩人張繼誤認為霜同雪類似,均是來自天上。而在學習了《光的反射》一節之后,學生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就理解得更為透徹。自然,文學并不等同于物理,文學創作中允許天馬行空,允許各類美好的想象。假如教師能夠教給學生“物理”——這一工具,就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去發現詩詞中、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物理現象,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提升教學效果。
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物理教學的融合建議
1.明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落腳點。在物理教學中開發和應用傳統文化資源不是一味地追求傳統文化在物理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如果生拉硬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為了融合而融合,這將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我們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的落腳點,有效地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物理課堂氛圍,使物理知識當中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并駕齊驅。
2.選擇適當的教學資源。一切的有機融合都是著眼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與道德品質的培養。如果我們選擇一些晦澀難懂的詩詞歌賦去融入,不僅會增加教學難度,而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起來也是極其吃力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猶如一條亙古不息的長河,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去適當性地融入傳統文化,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學習興趣的上升,同時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推動作用,進一步在課堂上展現出新課改的理念以及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物理教育教學價值,這些文化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物理教育者應該勇于打破學科的界限,積極發掘這些蒙塵的文化瑰寶,通過合理的組織和有機的融合后帶入物理課堂,讓這些文化瑰寶再次發揮它們巨大的價值,向學生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初中生的人文底蘊和社會擔當。
參考文獻:
[1] 劉雅柔、劉付莉《新媒體時代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研究》,《傳媒論壇》2020年第20期。
[2] 張雨珂《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20年第39期。
[3] 孫利元《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西部素質教育》2020年第7期。
[4] 王文建、劉芳《基于“文化生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重構》,《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年第22期。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6] 王春暉、鐘紹春、鐘永江《文化視域下的初中物理課程實施》,《課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5期。
3576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