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筱青
對話嘉賓
郭金云??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鄉社區治理研究所所長
肖堯中??中共四川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王志華??德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城鄉基層治理促進中心主任
劉未未??宜賓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城鄉基層治理辦主任
張??月??成都市金牛區荷花池街道城隍廟社區黨委書記
呂??靜??廣安市鄰水縣鼎屏鎮烏龜碑社區黨委書記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在黨中央老舊小區改造相關政策基礎上,四川省結合工作實際,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惠及更多居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改”到群眾“心坎”上?本刊記者與受邀嘉賓進行深度對話。
理順老舊小區“改造邏輯”
本刊記者: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如何理解推進這一工作的意義?結合四川實際,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應體現怎樣的“改造邏輯”?
郭金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增進人民福祉的大實事,也是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小切口。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需遵循如下邏輯:
一是服務主導邏輯。老舊小區改造本質上是一種公共服務,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不斷擴大服務供給、優化服務機制、提高服務品質。二是系統邏輯。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的系統工程,目標多元、類型復雜、條塊協作、要素聚集、利益交織,需要樹立系統思維,完善配套政策,凝聚最廣泛共識,建設完整居住社區。三是社會治理邏輯。老舊小區改造影響著基層社會的運行規則、組織方式、關系網絡和生活秩序,要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機制建設、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因此,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要避免“重面子輕里子”“重發展輕治理”“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肖堯中:城鎮老舊小區是城市在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改造中既涉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設備改造,也涉及居委會、業委會、物管等治理體系改造。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改造,都涉及多樣需求的回應、多重利益的協調、多元主體的協同。在此過程中,必須依靠黨建引領。要在尊重居民利益的基礎上,以黨建引領整合居民訴求以及各個部門的職能職責,使各方有序對接,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成為居民滿意的民心工程。
“紅色力量”貫穿改造全過程
本刊記者:?《四川省“十四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規劃》進一步指出“增強黨組織對社區治理的領導”。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如何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
王志華:老舊小區是城市建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也是城市基層治理亟待突破的難題。在改造工作推進中,應當注重將黨的領導、黨建引領貫穿整個過程、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
發揮黨組織作用,應重點在抓覆蓋、促融入上下功夫。一方面,實施“三無”老舊小區建黨組織集中攻堅行動,將黨組織的“根”扎進小區,讓居民解難有“主心骨”;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小區黨組織參與小區事務決策前置機制,推進小區黨組織書記或成員按照法定程序擔任業委會主任或成員,構建“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聯動治理格局。發揮黨員作用,應重點在抓指導、優服務上下功夫。一方面,找準小區治理能人缺乏與黨員作用發揮的結合點,以市縣機關“退二線”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向老舊小區選派“領航員”,指導老舊小區抓黨建、治理和服務;另一方面,整合街道、社區、小區黨員力量,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在改造工作中發揮作用。
劉未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強化黨建引領,做實“嵌入、示范、共治”三個重點,凝聚群眾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組織嵌入是根本。把黨組織嵌入小區改造各方面,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縱向構建“社區—網格—小區—樓宇”四級黨組織體系,橫向建立項目臨時黨組織,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樓棟第一線、項目最前沿。黨員示范是關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激發群眾主動性、積極性,使改造過程成為聽民聲、聚民心、惠民生的過程。堅持黨員帶頭深入一線、帶頭宣講政策、帶頭發動群眾,實現推項目與得民心的雙重效果。多方共治是保障。建立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長效機制,發揮黨組織協同各方的優勢,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星級“紅色物業”創評等制度機制,引導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和居民深度參與改造工作,構建起“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自治”的共治格局。
牢固樹立“服務群眾”意識
本刊記者:?老舊小區改造是社區發展治理的一個“窗口”。社區“兩委”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張月:從社區治理和服務群眾角度來看,社區“兩委”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應發揮好“四員”作用。一是做好政策宣傳員。要認真學習吃透政策,把與居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宣傳到位、溝通到位。二是做好組織協調員。組織改造院落成立自治組織,或指導已有的院落黨支部、自治組織有序開展意見征集等各項工作,讓居民充分參與老舊小區改造。三是做好設計溝通員。將居民改造意見建議結合院落實際痛點與設計方溝通,讓改造方案既符合城市更新要求又解決居民居住痛點。四是做好過程監督員。在改造過程中,引導院落自治組織全程參與,社區及時了解改造項目進度并向居民及時通報,使居民放心、安心。
呂靜: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社區黨委應扮演好“三種角色”。一是當好“協調員”,事前明晰“改什么”。比如,針對涉改居民信息掌握較少的情況,社區黨委應通過公示、院壩會等消除居民疑惑;針對老樓棟設計圖紙遺失,線網、管道等暗跡難尋問題,社區黨委應組織老居民等配合施工方,確保“靶向”改造。二是當好“領航員”,事中助力“改得好”。比如,聯動住建部門確立社區黨委項目監管地位,建立群眾反映激烈、施工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社區叫停機制;聯動小區黨支部,引導黨員、居民成立工作隊,分區包段開展項目義務監管。三是當好“服務員”,事后確保“改長效”。比如,推進居民自治,營造物管齊、配套齊、人心齊的安居氛圍。(責編/王兆偉)
150350170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