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渝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做好組織工作使命光榮、責重山岳、意義非凡。廣安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精神,深刻領會“政治引領、標準提升、基礎規范”工作思路,確定“組織工作質量提升年”主題,保持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拿出敢拼搏、敢爭先的虎氣,全力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聚焦“兩個確立”,培根鑄魂鍛造政治忠誠。對黨絕對忠誠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根、為政之魂。培根鑄魂的工作一絲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懈怠。要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計劃”,持續抓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學習培訓,跟進辦好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分期分批推動理論培訓全覆蓋,推動黨員干部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四大戰略”,圍繞疫情防控、安全穩定等重大任務,深入開展干部執行力建設專項行動,在重大項目、重大斗爭一線錘煉做到“兩個維護”的定力能力。要嚴格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進一步嚴肅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強化巡視巡察、選人用人專項檢查、違規經商辦企業等問題督查整改,從嚴做好個人有關事項查核,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聚焦“事業為上”,淬火煉鋼推動青藍相繼。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迫切需要一支堪當時代重任的干部隊伍。要開展換屆后領導班子分析研判和領導干部全覆蓋談心談話,著眼“考事”“考人”深度融合,精準掌握班子運行和干部履職情況。要建立“一把手”政治素質檔案,強化日常監督管理,確保過得硬、靠得住。要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建立持續發現、動態補充的長效機制,開展新一輪年輕干部調研補充工作,把“好苗子”選出來、用起來;實施“薪火提能工程”,讓年輕干部在火熱一線百煉成鋼。要精準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有計劃地推動干部跨縣區、跨條塊、跨領域掛職任職,立足縣(市、區)發展定位、部門核心職能、企業主營業務選配專業干部。要精準對接發展需求、基層需求開展招考招錄,探索開展聘任制公務員試點,縱深推進公務員分類改革,出臺公務員平時考核激勵措施,激發動能活力。
聚焦“有形有效”,大抓基層彰顯組織優勢。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要在規范基礎、發揮功能上著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從有形向有效轉變、從有為向管用提升。要全面規范基層組織建設、基本制度落實、基本隊伍建設、基層基礎保障,分類開展黨組織書記、黨員隊伍建設情況排查整改,分領域開展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基層工作經費保障等情況排查整改,健全落實“1953”支部工作體系,推動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兩新組織應建盡建黨組織,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要持續健全農村治理組織體系、城市治理功能體系、重點領域靶向治理體系,深化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片區黨建聯盟體制機制,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健全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城鄉接合部新型社區治理,點面結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要強化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壓緊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深入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和村干部“學歷提升計劃”,實施村集體經濟“消薄扶強”計劃,管好用好鄉村振興幫扶工作力量,以黨建提質賦能鄉村振興。
聚焦“機制創新”,優化廣聚英才良好環境。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要全方位構建有利于人才創新創造創業的生態體系,擦亮“廣聚英才·立業興安”人才品牌,建設跨省域人才一體化發展創新高地。要優化人才發展生態,高質量召開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編制實施廣安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和行業系統專項規劃,建設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重要支撐。要優化人才集聚生態,推出“1+N”政策“禮包”,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指導標準,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集聚人才競爭力。要優化人才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川渝高竹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開展“小平故里企業高校行”等活動,落實“揭榜掛帥”助力科技攻堅,分行業領域組建產業人才聯盟,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優化人才宜居生態,開展廣安“人才月”系列活動,拓展“小平故里英才卡”服務事項,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建設一批人才之家、人才服務綜合體、青年人才集聚社群,優化廣聚英才良好環境。
聚焦“痛點堵點”,破難求解帶動質量提升。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從影響和制約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切入,在破解難題、補短強弱中打開局面、提升質量。政治問題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考準考實干部政治素質關鍵要從實質上把好關,要建立定期政治體檢制度,深入談、現場看、廣泛聽、事中驗,綜合運用巡視巡察、信訪、個人有關事項查核等成果精準畫好“政治像”。推動干部教育入腦入心需觸動打動、內心共鳴,要推動教育主體真學真信講出真理味道,用好“攻心式”談話做法,深化干部教育培訓供給側改革,提升理論武裝、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既要獎優,也要罰劣,要鮮明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考核用人導向,細化落實“容錯糾錯”等機制,糾正“君子、躺平、張狂”等做派,激勵干部奮發作為。推進干部能上能下,要堅持用制度說話、以考核“服人”,探索建立“庸者下”負面清單,細化“下”的情形、暢通“下”的渠道、加強后續管理,推動能上能下良性循環。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是基層黨建的薄弱點,要聚焦誰負責、怎么建、作用發揮等問題,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向道路貨運、快遞物流、互聯網等領域延伸覆蓋。村集體經濟是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物質保障,要積極探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運營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法人治理、收益分配、監督管理等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產才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出臺重點產業人才專項支持政策,圍繞人才需求延展服務事項、創新服務方式,推動人才工作更加精準服務產業發展。(作者系中共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
16275017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