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夢瑤

摘要:為深入推進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文章基于118個重慶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調查問卷和調查訪談,對重慶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困難及對財政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行了量化統計分析,發現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手續、加大直接補貼力度等財政金融服務方面具有強烈的訴求,為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整體發展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金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從目前來看僅依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尤其是當前融資供需不匹配、融資對象自身局限性、金融機構制度缺陷及政府政策存在滯后性等問題共同造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困境。因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和調查問卷調查方式獲取的微觀數據,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及對財政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期為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的財政金融服務困境提供有益支持。
一、調查方案設計
本文微觀數據來源于項目組成員于2019年對重慶市各區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的問卷調查。課題組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隨機從重慶市38個區縣中選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形式為調查員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或主要聯系人進行問卷調查,經課題組進行問卷篩查與核實,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203份。但由于部分問卷在某些主要變量中出現缺失值,最終進入統計分析的完整樣本數為188個。考慮到涉及新型經營主體實際的各類借貸金額、盈利狀況的研究中,由于數據獲取的困難,類似研究頗為少見,本文的樣本數量在類似研究中已屬較大。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情況分析
此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包括了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服務組織等不同類型,首先就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1. 農業種養大戶。此次調查涉及種養大戶31戶,其中糧食(含小麥、玉米、水稻)種植大戶6戶,經濟作物大戶9戶,畜牧養殖大戶10戶,水產養殖大戶6戶。此次調查的農業種養大戶以畜牧養殖業為主,其中負責人有75%的人接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僅有25%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年齡43歲左右,務工、個體經商的農民是大戶的主流。大戶數量、種植面積在經營主體中較大,但規模和每畝地的產量和效益不高,租用土地較困難,對農戶的吸引力并不高,機械化程度偏低。
2. 家庭農場。此次共調查家庭農場22戶,其中75%的家庭農場以種植業為主,38.67%種植經濟作物,34.67%種植蔬菜。有66.7%的負責人人接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有33.3%的人受過高等教育。養殖規模較大,所種植面積均值90.9畝。家庭農場中人員的收入普遍高于普通農戶收入水平,但是在經營主體總體中來看,還是偏低,處于起步階段。但大部分家庭農場主都是農民出身,機械化普及程度和對農戶的吸引程度最低,產品大都來自產自銷。
3. 專業合作社。此次共調查農業合作社76戶,其中72.4%的合作社經營者以種植業為主。負責人中有63%的人接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有37%的人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年齡為48歲左右,在經營主體中參加培訓的比重較大。養殖規模小,種植面積較大,每畝地的產量和收入比較大,吸收的農戶數比較多,產品大都以自我銷售和販賣給銷售商為主。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高了農民自我組織化程度,大幅度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4. 農業龍頭企業。此次共調查農業龍頭企業41戶,其中58.1%的龍頭企業經營主以種植業為主。負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和只接受過初中階段以下的學習的分別占一半比例。每畝地收入、每畝地產量、月工資等變量在五大經營主體中占比較大,說明經營主體負責人所接受的文化程度在經營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總固定資產和總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經營規模最大,養殖規模和種植面積最大,每畝地的收入是其他經營主體收入的2倍以上。機械化普及程度較高,產品銷售地多樣化,分配相對比較平衡。很多優秀品牌都出自龍頭企業,有助于在市場競爭中有利地位的獲得。
5. 農業服務型組織。此次共調查農業服務型組織18戶,其中34.38%的服務型組織經營主以種植蔬菜為主,有53.3%的負責人接受過高等教育。種植面積較大,每畝地的產量和收入比較少,吸納的農戶數最多,機械化普及度不高,銷售渠道單一,客戶群體為販銷商和專業合作社。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財政金融的需求
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不斷推動農村金融體系改革,認真落實“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惠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但是,由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然與普通的農業生產一樣,具有風險高、經濟效益差、生產周期長等特點,同時受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所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存在運行不規范等問題,難以得到正規金融機構的青睞,金融貸款問題成為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如調查顯示,重慶市大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獲取金融貸款時都會遇到貸款金額無法滿足需求、貸款手續繁瑣、缺乏足夠的抵押資產及貸款利率過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貸款手續繁瑣。在接受調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認為因貸款手續繁瑣而難以獲得金融貸款的比例最高,分別為67%、75%、88%。
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成長期后,其生產集約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對倉儲設施、信息化設備、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要求增多,產生大量固定資產融資需求,而且融資期限由周期性生產貸款向中長期延長,需要政府加強政策性引導及金融機構的支持。除此之外,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引入新品種、開拓新市場、引進高級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資金,這些資金需求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積累是難以實現的。因此,重慶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財政金融支農服務有著很高的訴求度,如圖1、2所示。在金融服務方面,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貸款額度、放寬放款抵押條件是農業經營主體的普遍訴求;在財政支持方面,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希望政府能夠加大直接補貼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大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同時注意到,不同的經營主體在其主要訴求上存在差異,比如在接受調查的龍頭企業中希望增加農業保險補貼所占的比例高達88%,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對加大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的呼聲最高,達到了94%。另外,從圖2可以看出,對農業保險補貼的訴求在接受調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所占比例并不低,但是實際上真正通過購買農業保險來獲取補貼的農業經營主體卻是少數。
四、財政金融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為深入推進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其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 加大引導金融機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力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對金融的需求與供給間存在矛盾,具有“供給型”抑制的特征。總體上,應通過財政政策等手段,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資金投入,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解決二者存在的矛盾。
2. 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貸款額度、放寬抵押條件是重慶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金融服務的普遍訴求。針對這些問題,要簡化金融機構貸款手續,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的特殊性,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銀行借貸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銀行借貸對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
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力度,并設計合理的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參與,實現財政金融有效的聯動機制。
4. 加大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對政策的認知程度。民眾對信貸產品的認知程度是影響三權抵押貸款的重要因素,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由專業人員為那些想申請三權抵押貸款的農戶進行答疑解惑,客觀的引導農戶了解申請抵押貸款所需要辦理的相關手續、流程、風險,鼓勵有融資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三權抵押貸款。
參考文獻:
[1]羅芙蓉,羅文寶.重慶市財政支農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14):130-132.
[2]劉明軒,姜長云.農戶分化背景下不同農戶金融服務需求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5):71-78+139.
[3]王金龍.我國農村金融供求狀況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11):49-52.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管理學院)
157050170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