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侗族服飾紋樣及其文化。為了更好傳承我們國家的侗族服飾文化,文章首先從侗族服飾的基本概述及其類型進行分析,其次分析侗族服飾文章工藝,最終分析侗族服飾文化,有助于侗族服飾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诖?,通過對上述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能給其他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侗族服飾;紋樣;文化;探索
前言
侗族是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之一,屬于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的一大民族,源于古代廣東、廣西一帶的“百越”族系,現在主要集中于貴州、廣西、湖南這三大省份居住,具有十分豐富的民族歷史以及文化內涵。侗族傳統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侗族服飾,其本身的工藝十分精湛、圖案更為多元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而且,在侗族服飾上面的飾品、刺繡紋樣,足以彰顯侗族兒女的智慧及嫻熟的技藝,在其身上承擔著傳承侗族服飾文化的重大責任和義務。
1 侗族服飾紋樣概述及類型
1.1概述
侗族是一個比較懷祖、崇祖的一個民族,其中大量的服飾、紋樣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在侗族服飾發展過程中,后代子女缺少紋樣的創新性,也不會廢棄原本的紋樣圖案使得古老紋樣圖案一直流傳到今天。侗族祖先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圖騰崇拜、民族遷徙、民族融合等留下不少紋樣印記。侗族服飾一般用于胸襟、背帶、頭帕、床單、被面等,紋樣大部分采用織錦、繡花、挑花、貼花等工藝組成。而且,侗族服飾紋樣包羅萬象,比如:日月星辰、花鳥蟲魚、山川湖泊等等。
1.2類型
(1)植物紋樣
歷史上,侗族地區主要作業活動是種植,其次是采集和打獵。由于侗族大部分群眾生活在高山密林之地,所以植物紋樣也被用于侗族服飾中,比如:榕樹紋、杉樹紋、百花紋、葫蘆紋等等。而這其中,以榕樹紋、杉樹紋為典型。在南部侗鄉地區,一直都是種植榕樹,它的枝干比較粗短、四季常青,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當地居民比較崇拜榕樹,并且將其尊為“龍樹”[1]。不管是誰家孩子身體有毛病,都到古榕樹下進行焚香、燒紙,將其認為自己的父母,從而保持身體健康。而且,父母也會將古榕樹紋繡在自家孩子的服飾上,寓意為自家孩子的保護神。
(2)圖騰紋樣
龍蛇崇拜——龍蛇紋。在我們國家的古代社會,一直將龍作為吉祥的代表,比如:云龍、盤龍、二龍戲珠。侗族以龍蛇為神靈,其侗族服飾紋樣中的龍紋不像古代朝廷龍紋那般嚴肅,而是一個比較靈動的形象,以特殊針法、馬尾繡做成,并為其賦予精巧細膩的神韻之美。
“薩歲”崇拜——蜘蛛紋?!八_”在侗族中代表至高無上的神,“薩歲”也被稱之為“薩瑪”、“薩天巴”。相傳薩神中的“薩巴隋俄”神,它化身于一只金斑大蜘蛛,所以,侗族人民將出門見到蜘蛛作為一路平安的象征[2]。最后,在新人結婚時,用布包裹住蜘蛛放在床鋪的四個角,寓意為多子多福。
(3)自然紋樣
太陽崇拜——太陽紋。侗族將太陽作為“萬物之神”,十分尊敬太陽,在古代便有迎接太陽的習俗。太陽紋在侗族服飾紋樣中有很多形式存在,比如:具象的圓、圓的周圍有光芒;有時以“八芒太陽紋”的形式存在,一般侗族小孩背帶和孩童帽子上經常繡“八芒太陽紋”。
2 侗族服飾紋樣工藝
(1)繡花
侗族刺繡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民間的刺繡針法有很多種,比如:平鋪繡、連環結子繡、盤筋繡、鎖絲繡、剪紙貼花繡等。而這其中,對于剪紙貼花繡來說,需要繡娘準備厚榜紙,并剪出精美的刺繡圖案,之后將剪紙圖案貼在底布上,使用平針覆蓋好。侗族刺繡,底布更厚實,一般都是多層粘制,容易攜帶,在刺繡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的綁架,繡娘們在閑暇時間就可以完成刺繡。
(2)織錦
織錦本身的歷史也很豐富,在侗族的《遠祖歌》中,“魚骨做梭織華錦、骨針用來縫衣裳”,足以見得侗族祖先在沿海生活時期便開始使用魚骨做織錦??楀\包括素錦、彩錦,素錦以黑白色為主,采用提經織法;彩錦是用挑經穿緯織法,以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白色為主,工藝精細但是整個編制過程耗時時間過長[3]。而這其中,織錦圖紋樣式是幾何形狀,以菱形居多。所以,由于受到侗族居民集中生活的環境、方式的影響,織錦風格也就養成構圖密滿、色彩柔和的特征。
(3)挑花
挑花也被稱之為架花,一般是十字針法或者斜行排列陣法搭配使用。挑花也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素錦、另外一種是彩錦。素錦紋樣比較古樸,形成一種古樸、素雅的風格,一般被用于日常穿戴中的手絹、頭帕等;彩錦一般用于鮮艷的絲線配色,色彩對比十分強烈。
3 侗族服飾文化
侗族沒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侗族服飾便是其文化的傳承和記載。侗族人民群眾借助服飾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并通過圖案記載民族歷史和民族情感。侗族服飾文化具有剛柔并蓄之美感,侗族服飾和其他民族服飾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三江縣林溪侗族使用滿足風格花冠式步搖;還有去掉苗族銀冠上的牛角裝飾的冠狀銀飾。另外,侗族服飾整體比較古樸,主要是以青色、綠色、黑色、深藍色為主。最后,侗族服飾的制作屬于自給自足的一個過程,從種植棉花——紡織紗線——精心刺繡——挑花——蠟染等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資源。
4 結束語
總的來說,侗族服飾是研究侗族社會、經濟、文化的一本“無字史書”,屬于一筆現代化的物質財富,更是我們國家中華民族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侗族服飾本身具有特殊的美感,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造成不小的沖擊。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大對侗族服飾紋樣、文化的重視,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全面的保護,積極發展、推廣侗族服飾,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并購買侗族服飾,最終將侗族服飾推向世界,走向更大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周仕超, 左洪亮. 侗族服飾紋樣中的生殖崇拜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38(1):4-5.
[2] 張智艷, 王洪斌, 葉曉波. 民藝符號學視域下的湘西侗族與苗族服飾比較研究[J]. 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 2020(6):6-7.
[3] 張一琛, 孫娟, 賴守亮. 符號學視域下的湖南侗族服飾紋樣與民族文化[J]. 中國民族博覽, 2020,636(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