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鉤

不管你是北宋人還是南宋人,如果覺得在家做飯太麻煩,也可以像現代人這樣選擇點個外賣。
宋朝的外賣服務,主要集中在北宋東京或南宋杭州。五更時分(即凌晨三點),市場上便開始有人點燈賣早餐,到夜間三更(即次日凌晨一點)還有賣宵夜的。不論春夏秋冬,從早到晚,你都可以叫外賣。
事實上,不管是北宋的東京市民,還是南宋的杭城市民,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喜歡下館子或者叫外賣。
連皇帝有時候都會叫外賣。北宋東京皇城的東華門外,聚集著大量飲食店,專賣“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專候皇室叫餐。宋孝宗趙昚就對民間外賣情有獨鐘。在隆興年間的一次觀燈節,入夜之后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等宵夜,送進宮來,吃過之后龍心大悅,小費給得很是大方,“直一貫者,犒之二貫”。“宋五嫂魚羹”因為是御點的菜品,一時名揚天下,流傳至今。宋高宗趙構也很喜歡外賣,在宋孝宗來向他請安的時候,趙構特地點來了外賣,訂單上有“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
問題是,古代沒有現代通訊網絡,如何訂餐?當然可以,只不過遠不如網絡時代便捷罷了。皇帝叫外賣,有內侍可以使喚;京城的大戶人家、官宦之家,家中也有傭人、仆人。如果一時找不到跑腿的仆人,也有辦法叫餐。宋朝負責跑腿的伙計,叫作“閑漢”,他們的工作就是供客人隨時叫喚,幫他們“取送錢物”,包括送餐,從中獲取一點賞錢。此外,旅店、客店的店小二,也可以為住客提供跑腿服務。
即便一時找不到跑腿的,宋朝市民也有辦法叫餐,因為在都城,每到餐點,就有很多流動食販沿門叫賣熟食,有肉、炙鴨、鵝、熟羊、雞鴨、羊血、灌肺等快餐,“就門供賣,可以應倉卒之需”。
與現代人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同,宋朝外賣的派送餐具是需要回收使用的。這些餐具相當講究,其中有一種餐具名叫溫盤,由上下兩層構成,上層瓷薄,下層瓷厚,雙層內中空,注入熱水后可為盤中食物保溫。然后將溫盤放入食盒中,層層分裝,以免菜肴串味。
你看,宋朝市民的小日子過得也是蠻灑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