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江梅珍,肖國宏*,李麗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婦產科;2.病理科,廣州 510260)
血管肌纖維母細胞瘤(AMFB)是一種少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主要發生在女性的外陰、陰道、尿道和腹股溝區,最常發生在外陰[1]。AMFB通常累及育齡和絕經早期婦女的外陰陰道區域,有時含有成熟脂肪組織[2]。據報道,AMFB也可發生于宮頸[3]、闊韌帶[4]。AMFB并不限于女性,Banias等[5]報道了一個罕見的AMFB病例,該病例在一名62歲男性呈腹股溝疝表現。此外,還有男性陰囊部位AMFB的病例報道[6]。了解AMFB的臨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我們臨床醫生和病理學家加深對該病的認識[7]。到目前為止,外陰AMFB的病例很少報道,其診斷可能具有挑戰性。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一例女性左側外陰AMFB病例。
一名57歲的中國女性,因“發現左側外陰腫塊8個月”到我院婦科門診就診。
患者8個月前無明顯誘因突然摸到左側外陰腫塊,腫塊質地柔軟,無紅腫、疼痛或瘙癢等不適。一開始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左側前庭大腺囊腫”,建議住院治療。其宮頸薄層液基細胞檢查(TCT)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既往曾有一次剖宮產病史和一次人工流產病史。病史中唯一報告的其他外科手術是 8年前的痔瘡切除手術。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無工業毒物或放射性物質接觸史。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生命體征平穩;心肺聽診未及明顯異常;腹部平坦柔軟,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婦科檢查:左側外陰可捫及一大小約4 cm×3 cm的腫塊,質地柔軟,活動度可,邊界清晰,表面光滑,無壓痛,皮溫正常。
診斷:左側外陰腫物性質待查。鑒別診斷是腹股溝疝。
入院后,患者完成了相關檢驗檢查和術前準備,排除了手術禁忌癥,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左側外陰腫物切除術。術中在大陰唇內側做一個5厘米的縱向切口,顯露出1個形態不規則的暗紅色結節,然后完整剔除了一個橢圓形的3 cm×2 cm×1 cm結節(圖1A),深達筋膜;檢查外陰創面無滲血,分層縫合外陰切口(圖1B)。剖視手術標本:均質肌性組織。
圖1 外陰腫塊切除物及腫物切除后外陰圖像
術后病理回報:(左側外陰腫物)AMFB;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CD34和CD31(血管+),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Desmin(+),D2-40、平滑肌肌動蛋白(SMA)和S-100(-),增殖指數(Ki-67)(+)約1%(圖2)。
A~B為HE染色,C~I為FLEX HRP EnVision二步法免疫組化染色(×100)。A:HE染色圖(×100);B:HE染色圖(×200);C:CD31陽性;D:CD34陽性;E:平滑肌肌動蛋白(SMA)陰性;F:雌激素受體(ER)陽性;G:孕激素受體(PR)陽性;H:結蛋白(Desmin)陽性;I:增殖指數(Ki-67)約1%。
患者行左側外陰腫物切除術后定期隨訪,身體狀況良好,外陰腫物未復發和惡變。
研究表明,中年女性外陰AMFB極為罕見[8]。外陰AMFB是一種罕見的盆腔區域良性間質腫瘤,臨床癥狀表現為無痛性外陰腫塊,呈進行性緩慢增大,界限清楚,目前臨床診療上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后預后良好,較少出現惡變[9-10]。
外陰AMFB的臨床癥狀和體格檢查均缺乏特異性,術前明確診斷困難,需與前庭大腺囊腫、腹股溝疝、淺表性宮頸陰道肌纖維母細胞瘤、纖維上皮性息肉、侵襲性血管粘液瘤等相鑒別。鑒別診斷:(1)前庭大腺囊腫:多見于育齡期女性,病原體侵犯前庭大腺腺管,多有紅、腫、熱、痛感,常反復發作[11]。(2)腹股溝疝:多見于男性的右側,表現為腹股溝區突出的腫塊,超聲、MRI、CT檢查可協助診斷[12]。(3)淺表性宮頸陰道肌纖維母細胞瘤:多見于中年人的陰道、陰道穹隆、宮頸,少數發生于外陰,組織學上是梭狀或星狀間充質細胞,在上皮下基質層,與被覆上皮之間有一層基質隔離帶[13]。(4)纖維上皮性息肉:多見于年輕女性,組織學上是結蛋白陽性的間質細胞,多核巨細胞多見[14]。(5)侵襲性血管粘液瘤:多發生在育齡期女性的會陰和盆腔區域,局部浸潤和復發的風險較高,組織上是星狀和紡錘形腫瘤細胞,細胞位于粘液樣基質中,可見大小不一的分散的血管[15]。外陰AMFB往往需要根據術后病理HE染色結果和免疫組織化學結果才能明確診斷。Wolf等[16]報道,外陰AMFB在超聲圖像上表現為實性囊性腫塊,超聲在生殖器AMFB的成像和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
外陰AMFB的組織病理是豐富的薄壁血管,幾乎所有細胞對結蛋白和波形蛋白都有免疫反應性,其中有ER或PR,細胞角蛋白染色呈陰性[17];孕婦也可發生外陰AMFB,該外陰AMFB的ER和PR呈陰性[18]。外陰AMFB可形成巨大的有蒂息肉樣腫塊,從大陰唇垂下,可長約14 cm[19]。Upreti等[20]研究顯示,一名49歲女性發生外陰脂肪瘤性AMFB,表明外陰AMFB可發生脂肪瘤樣改變。在組織學上,外陰AMFB通常具有豐富的血管,中等的、均勻增殖的紡錘形或星狀細胞在上皮正下方以篩狀模式生長,該類細胞的細胞質稀少,呈卵圓形或波浪狀,特征性地聚集在腫瘤的眾多薄壁中小血管周圍[21]。Magro等[22]對10例外陰AMFB的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檢驗結果進行了總結,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Desmin在75%~100%的AMFB病例中呈陽性,ER和PR在80%~100%的AMFB病例中呈陽性,CD34在50%~85%的AMFB病例中呈陽性,SMA在0~45%的AMFB病例中呈陽性。Flucke等[23]報道,在生殖器間質腫瘤的遺傳學上,外陰AMFB患者有RB1/13q14的單等位基因缺失,外陰AMFB患者中RB1免疫表達陰性。AMFB患者有FOXO1的單等位基因缺失,熒光原位雜交分析顯示,是與13q14區域缺失相關的染色體異常[24]。
綜上所述,我們報道了一例廣州女性左側外陰AMFB,這是一種良性生殖器間質腫瘤。由于AMFB的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均缺乏特異性,類似于前庭大腺囊腫或腹股溝疝,鑒別困難。本病例報告對AMFB的臨床診治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