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玉蕊,王磊,金雨,劉樹園,張榮玲,劉文靜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濰坊 261011)
近年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應用日益廣泛,凍融胚胎移植(FET)應用也日益增多。為避免無可用胚胎周期出現,多數生殖中心往往選擇2枚第3天(D3)優質胚胎移植,2~4枚D3優質胚胎冷凍,剩余胚胎培養至第5~6天,形成可用囊胚再行冷凍。FET時,常有兩種不同的移植策略,移植卵裂期胚胎或移植囊胚。目前,越來越多的觀點推薦使用單個優質囊胚移植[1-2],但為避免移植失敗讓患者產生心理及經濟負擔,移植兩枚卵裂期胚胎或囊胚[3]仍然是較為常用的移植方案。為了探討不同移植策略對臨床結局的影響,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不同移植策略FET的妊娠結局,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及分組: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生殖科行IVF/ICSI-FET助孕的18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共301個復蘇周期。納入標準:女方年齡<36歲;促排卵方案中卵巢反應正常;行玻璃化冷凍復蘇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胚胎移植前子宮內膜厚度≥8 mm。排除標準: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合并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內膜息肉等;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疾病;出生子代畸形。
將301個復蘇周期根據移植胚胎類型不同分為:移植復蘇D3卵裂期胚胎組(A組,166個周期),移植復蘇D5~D6囊胚組(B組,135個周期)。A組又根據移植胚胎質量不同分為:移植兩枚優質D3胚胎組(A1組,124個周期),移植1枚優質D3胚胎和1枚可移植D3胚胎組(A2組,42個周期);B組根據囊胚數目不同分為:移植1枚優質囊胚組(B1組,87個周期),移植兩枚可移植囊胚組(B2組,48個周期)。
2.研究方法:按本中心常規拮抗劑方案進行促排卵,精液進行梯度離心法處理[4]后,參照文獻方法[5-6]進行短時受精,并觀察受精情況。根據改良Dale法[7]進行卵裂期胚胎評級,綜合卵裂球數目、大小及形態和碎片率等評價,Ⅰ~Ⅱ級胚胎為優質胚胎,Ⅰ~Ⅲ級胚胎為可移植胚胎。囊胚評級按照Gardner評分[8]標準進行,綜合囊胚腔的大小、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的數量及形態評價,4期BB級以上為優質囊胚,4期BC及CB級為可移植囊胚。選2~4枚D3卵裂期胚胎冷凍保存,其余胚胎均繼續培養,所形成的可用囊胚均冷凍備用。
胚胎冷凍及復蘇均采用玻璃化冷凍及復蘇試劑盒(Kitazato,日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胚胎復蘇后參照文獻方法[9],培養(4±1) h后進行移植。采用自然周期或人工周期方法準備內膜(月經規律者采用自然周期,月經不規律者采用人工周期),將排卵日或黃體轉化日記為day 0,day 3移植卵裂期胚胎,day 5移植囊胚。胚胎移植后行常規黃體支持。
卵裂期胚胎移植后2周或囊胚移植后9 d測定血清HCG水平,移植后4周超聲檢查可見孕囊或胎心搏動者為臨床妊娠。主要觀察指標為:種植率(孕囊數/移植胚胎數×100%)、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多胎妊娠率(超過1個孕囊的妊娠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活產率(活產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及出生性別比(男嬰數/女嬰數)。
1.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4組患者的平均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原發不孕占比、首次移植占比及基礎卵泡刺激素(bFSH)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表1 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2.各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B1組的種植率顯著高于其他3組(P<0.05),多胎妊娠率顯著低于其他3組(P<0.05),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A1組(P<0.05);B2組的多胎妊娠率顯著高于A2組(P<0.05);其余指標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
越來越多的輔助生殖中心逐漸以降低多胎妊娠率、獲得單胎活產作為廣泛目標。移植兩枚優質卵裂期胚胎的比例逐漸下降,單囊胚移植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已有眾多關于囊胚移植的研究,包括不同胚胎來源囊胚[10-12]、不同發育時間囊胚[13-15],以及不同形態參數囊胚[16]等,囊胚形態參數和整倍體率的相關性也有報道[17]。但囊胚培養及移植有時會讓醫患雙方面臨無囊胚可移植的局面。有研究表明,囊胚移植周期中約2%~4%的患者因無囊胚形成被迫取消移植計劃[3]。盡管體外培養技術已較為成熟,但體外培養環境仍難及體內環境,胚胎發育仍然存在差異。因此,仍有一些生殖中心選擇移植卵裂期胚胎。
本研究結果顯示,移植1枚優質囊胚組(B1組)的種植率顯著高于其他3組,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移植兩枚優質卵裂期胚胎組(A1組)(P<0.05),這與段麗等[2]研究認為單囊胚移植較兩枚優質卵裂期胚胎移植種植率、臨床妊娠率無顯著性差異的結論不同。本研究中A1組的種植率、臨床妊娠率偏低,這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樣本人群差異以及促排卵方案不同等因素有關。A1組未妊娠的63個周期(54例患者)中,24例僅有冷凍的卵裂期胚胎,未形成可移植囊胚,可能與這部分患者胚胎發育潛能低有關。雖然4組間的活產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B1組沒有多胎妊娠發生,提示單囊胚移植并不降低最終活產率,但能明顯降低多胎妊娠率,這與之前研究結果[2,18]一致。
本研究中,移植1枚優質和1枚可移植卵裂期胚胎組(A2組)的多胎妊娠率和A1組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和之前研究結論[2]相似,提示移植1枚優質和1枚可移植卵裂期胚胎仍有較大的雙胎妊娠風險;移植兩枚可移植囊胚組(B2組)的多胎妊娠率顯著高于A2組,提示雙囊胚移植的適應人群也需要進一步探索,在臨床工作中應進一步評估,以獲得更好的妊娠結局;單囊胚移植可能是最佳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結果中,A1、A2、B1、B2組的出生性別比分別為2.11(38/18)、1.33(12/9)、2.46(32/13)、1.07(15/14),A1和B1組的出生男女性別比有增高的趨勢,雖然尚無統計學差異,但仍值得生殖領域的關注。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納入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尤其是A2組和B2組),研究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后續需要更大樣本量、設計更完善的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36歲的標準人群行FET助孕時,建議首選單囊胚移植,能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且不降低活產率;未行囊胚培養時,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來進行臨床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