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杰 李瑩瑩
【摘要】 每個人生來都擔負著各種責任,相對于其他社會群體,醫護人員的工作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其責任尤為重要。本文以責任倫理為指導,通過文本細讀法,探討畢淑敏的小說《紅處方》中體現出的醫護人員的多重責任,包括對自我的責任、對患者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以及對未來的責任。
【關鍵詞】 責任倫理;《紅處方》;對自我的責任;對患者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未來的責任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1-0013-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溫州醫科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醫科背景下醫科高校英語教學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 JG20210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從非典到新冠疫情,醫護人員積極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發揚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在面對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的時候依然堅持在一線,義無反顧。這些醫務工作者的行為讓人們看到了當代醫護人員“戰必召,召必回”的精神,他們的行為不僅是對自我負責,也是對患者、國家以及未來負起責任。然而,近幾年的醫患糾紛依然頻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醫患關系惡化的原因涉及到諸多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少數醫護人員在某種程度上責任的部分缺失,不失為一個影響因素。
畢淑敏《紅處方》這部小說中,主人公沈若魚為了尋找寫作素材而假扮吸毒人員、來到戒毒醫院“臥底”,見證了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員光怪陸離的故事。該戒毒醫院院長簡方寧是沈若魚的好友,她富有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研制中藥戒毒配方,拯救了許多迷途知返的吸毒者,使得該醫院的社會影響也不斷擴大。然而,不幸的是,簡方寧最終被女吸毒患者庒羽暗設機關,染上了一種終身無法戒除的強效毒癮。最終,簡方寧毅然決然地為自己開出一張紅處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該小說蘊含了豐富的責任倫理要素,尤其是在醫護責任方面有大量的描寫。
二、責任倫理
責任倫理一詞最初運用于參政議政方面,后來開始衍生到企業、技術等方面。德國學者漢斯·約納斯(Hans·Jonas)提及醫學是責任倫理實踐最恰當的范例,得到廣泛認可,自此責任倫理成為醫學領域的一個高頻詞。
(一)責任倫理的概述
責任,在現代漢語當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對事對他人對己對社會都有應盡的義務,二是指應承擔的過失。其具體的表現是對自己以及整體的一種關懷。其實對于任何個體人或他所從事的職業,都有著屬于他的責任與義務。
責任倫理,與信念倫理相對,由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Max·Weber)提出。他認為“責任主體要將責任貫穿行為的前中后三個層次,即要求責任主體在行為發生之前對所做決定負責,然后就其行為預見行為完成之后可能產生的結果,敢于為行為后果承擔起責任”[1]。
醫生責任倫理,從字面上理解即醫生的責任,他們的責任關系著整個人類的生命健康。2002年《新世紀的醫生職業精神——醫生宣言》中對醫生提出了10條職業責任。其中有幾條職業責任是:“1.對患者誠實的責任;2.為患者保密的責任;3.促進健康的責任;4.對職業盡責的責任”[2]等。這些責任的提出就是要求醫護人員作為責任主體承擔治病救人等眾多的責任與義務,并以此實現對人民的生命健康的保障,對國家的衛生安全突發事件的控制,以及對未來疾病的預防。
(二)責任倫理的四個特點
漢斯·約納斯(Hans·Jonas)提出的責任倫理學,涵蓋四個方面內容,即自律性責任、關護性責任、整體性責任,以及前瞻性責任。醫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本文結合醫護人員的責任將責任倫理概括為對自我的責任、對患者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以及對未來的責任。
首先,責任倫理是一種自律性的責任。它要求責任主體能夠更好地規范并約束自己,達到一種自律性。在責任倫理中,責任主體的行為要根據客觀事實進行,并且能夠自覺地對其行為后果承擔責任。在這一過程中,責任主體要為自身制定并遵守屬于自己的道德規則。而醫生的自律性責任就是建立自己的醫德,換言之就是提高對自我的責任。
其次,責任倫理是一種關護性的責任。關護性的責任是一種全方位的責任,責任主體關懷的對象不僅是人,同時還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與人們共處的宇宙萬物。對于醫生來說,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疾病,更是疾病背后的人,不僅要對關心患者身體上的痛楚,更要關心患者情感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期待,給患者提供人文關懷,以此助關護性責任落地。
再者,責任倫理是一種整體性的責任。每一個個體的命運都與國家休戚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所及需要放眼到國家這個整體,以促進國家的發展為己任。我國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致力于健康中國建設。對于醫生而言,整體性責任就是要做“健康中國”的守護者和踐行者,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
最后,責任倫理還是一種前瞻性的責任。責任主體不僅要對已經發生或者當下的事情負責,并且還要用長遠的目光審視在未來所需承擔的責任。醫護人員的職業特點要求他們具備前瞻性思維,不僅要考慮如何治療眼下的疾病,還要注重對患者長遠的健康管理以及對疾病的持久的跟蹤和研究,和患者建立長效的醫患關系,并應對疾病未來可能的挑戰。
三、《紅處方》中的醫護責任解讀
生而為人,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對于醫護人員而言,身為救死扶傷的使者和全民健康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要對自我和患者生命負責,還要對國家甚至是人類的未來擔負起責任。《紅處方》涉及到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其中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的責任、對自我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以至于對未來的責任,均有豐富的體現。
(一)對自我的責任
新冠疫情期間,無數的醫護工作者舍生忘死,逆行奔赴抗疫一線,他們的大愛是一種高尚的醫德。醫護人員醫德的建立不僅是對患者負責,尤為關鍵的是對自我的一種責任,因為只有當醫護工作者信守自己的職責,才有可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從而樹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
然而,也會有一些醫護人員,他們拋卻自己的職責,背離了職業道德,不能抵御誘惑,從而迷失自我。《紅處方》中的護士栗秋,懷揣飛上枝頭做鳳凰的夢想,不甘于清貧生活,不惜在婚姻上下賭注。她鎖定一位吸毒的富家子弟北涼,在為其治療的過程中,給予百般遷就和優待,甚至在得知北涼患有性病時,栗秋依然堅持選擇與他成婚。雖然如愿嫁入豪門,但最終并沒有嘗到榮華富貴,因為婆家不喜歡她的戒毒工作,辭職后被婆家雪藏,無以重見天日。栗秋從一開始就心存雜念,罔顧自己作為醫生的職責,忘記了從醫的誓言,其思想偏離了做人的原則和醫生的責任,在功利的路上迷失自己,自毀人生。
相比之下,有些醫生就顯得格外崇高。《紅處方》這部作品,因畢淑敏的軍醫背景,其作品中的大部分醫生都帶著畢淑敏本人的思想,具有救死扶傷、關懷病患的高尚醫德。比如簡方寧在當兵的時候對沈若魚說:“我只覺得醫學是高尚的職業,我只注重醫學,對別的不感興趣。只有病人快樂,我才快樂。”后來成為戒毒醫院的院長的時候,她又對沈若魚說:“治病救人,以前體會得還不深,到了這里,才真有拯救他人于水火的自豪感。”[3]這些無不體現著簡方寧身為一個醫生的崇高醫德,是她尊重職業、對自我負責的體現。也正緣于此,她維護了自身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活著的時候有許多人愿意幫助她,死后也有很多的人來吊唁她。
(二)對患者的責任
拯救患者的生命是醫護人員的重要職責。然而,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死亡是無法回避的。因此,關注患者的生命質量、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是醫護人員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如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所言,“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現如今存在著部分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情況,實施醫學人文關懷可以有效改善醫患關系,緩解醫患矛盾。
在《紅處方》這本書中,作者描繪了一些不對患者負責的醫護人員。比如在高原部隊時,冷漠的醫生為了逼迫未婚生子的女子說出孩子父親的姓名,對患者身體與心理上進行雙重折磨,甚至在手術中故意遺留一根患者的斷肋骨在患者腹中而不取出,又或者將死去的嬰兒特意放在患者的眼前對患者進行逼問等。在戒毒醫院中,年輕的蔡冠雄醫生說:“我從來就沒有把病人當成人。不過是些容器,裝著海洛因或是嗎啡鴉片的玻璃瓶。”這些醫生不僅沒有把救死扶傷當作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更過分的是沒有將患者當作一個人來看待,甚至還對患者進行身心折磨。他們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醫德,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導致患者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
當然,也有一些醫護人員把治病救人視為天職,絲毫不敢懈怠。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莊羽抗拒戒毒、無可救藥的時候,簡方寧對莊羽說:“我覺得你還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內心還想戒毒。你只不過是熬不過一時的痛苦反應,所以才吸了毒。你既已知道我們的規矩,事發之后并沒有溜走,說明你還想繼續治療。”莊羽的心事被簡方寧一語中的,簡方寧也因此贏得了莊羽的信任。后來在治療過程當中,莊羽以吸毒者自稱的時候,簡方寧用“藥物濫用者”這個稱號來更正,并告訴莊羽不要過分輕視自己。簡方寧對莊羽的人文關懷,觸動并感化了莊羽。由此看出,醫學上的人文關懷不僅是對患者負責,也有利于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三)對國家的責任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這些無不彰顯著國家對于人民群眾的健康的關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有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貢獻的責任與義務,醫護人員尤其肩負著國民健康的重要責任。“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古代的一位中醫在自己的藥房門前貼上這樣一副對聯,以表達希望世人平安的祈愿。
《紅處方》中描繪了一位只在乎自己利益的醫生,孟媽。最初她表現出對同事與患者的極度友好,但誰也不曾料到,這樣一位“老好人”卻心機叵測,干挖墻腳的事。在沈若魚逃離戒毒醫院之后,孟媽帶來一個外國人立即找到了她,企圖從她這里打探秦炳的藥方。在被拒之后依舊不死心,聯合外國人用錢將秦炳的藥方騙到手,最后又從戒毒病人手里買來正規的藥倒賣給私下里想戒毒的人。這樣的人,是對國家的不負責,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健康。
雖然有些人為了一時之利而做出傷害國家的事,但也總會有人一心救國。秦炳的爺爺,以前是一位有名的中醫。在到處都是鴉片的年代里,有些人就會請秦炳的爺爺把他們從鴉片的苦海中解救出來,然而秦炳的爺爺說他自己是一世名醫,不干為這些抽食鴉片的敗類“擦屁股”的事。后來就有人告訴他:“日本人在中國瘋狂地推行鴉片,是想削弱中國民眾的抵抗力,讓中國人子子孫孫地衰敗下去,幾代之后,就成為匍匐于地的弱小民族,往后干脆把中國人種給滅了。”從此以后,秦炳的爺爺便開始潛心研究戒除大煙的解藥。這足以證明一位擁有良知的醫生對于國家的責任。
(四)對未來的責任
在國家提倡全民健康的環境下,習總書記說:“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國家未來的發展與國民身體健康緊密相連,這就要求我們的醫護人員要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來為國民健康負責,對未來負責。
盡管醫護人員要對未來負責,但有一些醫護人員卻做不到。《紅處方》中的簡方寧,為了不被毒品控制,最后選擇給自己開一張紅處方了結生命。這樣的行為貌似十分偉大與崇高,卻飽受爭議,因為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拋棄了至愛家人。在為自己開紅處方的時候,她明明知道護士長會因為這張藥方被盤問責難,可是她還是決然地開出處方。從某種意義上說,簡方寧的行為沒有對未來負責,她的選擇讓孩子沒有了母親,護士長被責難,戒毒藥物的研發一度中斷,吸毒人員的治療也半途而廢。
對比簡方寧放棄一切的選擇,沈若魚卻有著另一番擔當。作為簡方寧的好朋友,沈若魚雖然沒有參與戒毒藥物的研制,但曾目睹并參與了整個治療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沈若魚無數次被恐怖的毒品與無效的治療嚇到退縮,甚至在后面逃離了戒毒醫院。可是這樣一個膽小的人,在簡方寧逝去的沖擊中,在簡方寧葬禮上許多治好的吸毒人員帶來的感動中,果敢地毛遂自薦,自愿成為一名戒毒醫生,繼續簡方寧的事業。雖然她只是一個退休了的工農兵,但她還是有勇氣為了未來戒毒事業貢獻力量,這就是一位醫生對未來的責任,不畏懼也不逃避。
四、結語
生而為醫,責任與擔當,是所有醫護人員永遠的家國情懷。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全民健康的時代背景下,醫護人員的責任不僅關系著人民的生命健康,還關系著國家醫療發展的命脈,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醫護人員對職業的守護和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患者的關心、對國家的召喚的回應與擔當、對未來醫療衛生的把脈和貢獻,都有助于醫護人員加強責任感,服務社會,為國家做貢獻,造福全人類。從責任倫理視角來分析醫學主題的小說中的人物,本文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后續問題有待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榮.約納斯責任倫理的定位及其意義——基于《技術、醫學與倫理學》的分析[J].道德與文明,2019,(01):90-97.
[2]新世紀的醫師專業精神——醫師宣言ABIM基金、ACP-ASIM基金和歐洲內科學聯盟倡議[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06):29-31.
[3]畢淑敏.紅處方[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黃學杰,女,河南固始人,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翻譯學。
李瑩瑩,通訊作者,女,安徽合肥人,溫州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