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體檢中心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對護理工作的應用價值。方法:從本中心2020年7至12月健康體檢人群中選取130例體檢者納入本研究,按護理質量管理實施前后階段分為實施前組(常規管理模式)和實施后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各65例,比較兩組的護理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兩組護理工作效率對比,實施前組平均所用體檢時間(2.5±0.1)小時、體檢結果發放時間(2.5±0.3)天、護理質量評分(81.3±3.6)分均落后于實施后組平均所用體檢時間(1.5±0.2)小時、體檢結果發放時間(2.0±0.2)天、護理質量評分(90.5±2.8)分,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質量管理,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護理質量管理;健康體檢;護理工作效率;護理質量
我國居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理、軀體健康狀態重視程度也顯著提升。健康體檢是現階段人們對自身情況進行評估、檢查的一種方式,更是臨床進行疾病預防的主要方法,故現階段我國居民對健康體檢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升高。為提高體檢人員對體檢中心服務、環境、工作滿意度,需在體檢同時配合進行護理管理,使其臨床工作更加全面。本次隨機選擇130例健康體檢人員,在其護理中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對實施后滿意度進行評估,現將具體研究結果做如下匯總。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其資料
130例患者視護理質量管理實施前后階段分為實施前組(2020年7至9月仍沿襲常規管理模式)65例和實施后組(2020年10至12月實施護理質量管理模式)65例。實施前組體檢者男女數量比為35:30,年齡分布23至70歲,均齡(46.3±2.8)歲;實施后組體檢者男女數量比為34:31,年齡分布22至68歲,均齡(46.1±2.7)歲。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實施前組采取常規管理模式,實施后組采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①體檢環境管理。體檢中心營造良好溫馨的體檢環境,光線適宜、溫濕度合理、提供一次性紙杯、飲用水等,體檢室設置屏風、窗簾等,以維護患者隱私。
②護理人員分配管理。根據不同體檢項目科學設置護理人員配比,每一環節均設置有相應的崗位,既要避免人力資源分配不均造成護理資源的浪費或緊張,又要做到各司其職,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的人,所有護理人員明確自身工作職責,確保體檢的高效、有序進行。
③體檢過程管理。按制定的體檢流程開展各項護理工作,如指導患者進行體檢項目的選擇,發放體檢表及相關手冊,以免浪費時間,給予體檢者不同體檢項目的指引。體檢全程,護士人員要面帶微笑,態度親和,耐心解答體檢者的提問。護理操作技能嫻熟,促進其積極配合體檢。
④護理質量管理。對體檢過程中出現的管理問題進行匯總,定期召開護理質量管理會議,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根據考核獎懲制度相關細則進行考核和獎罰,以強化護理人員責任心。同時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及操作、職業道德等內容的培養,以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提升護理工作整體水平。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工作效率的相關指標(平均所用體檢時間和體檢結果發放時間)進行觀察和統計,護理質量評分內容包括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技能、護理環境、理論知識等四方面內容,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4.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分別以t、X檢驗組間差異,P﹤0.05表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理工作效率護理質量評分對比見下表1。
3、討論
對體檢中心護理工作進行護理質量管理是保證體檢高效有序進行的一種有效管理手段。本次研究中,實施后組采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從體檢環境、人員安排及分配、崗位職責、體檢過程、護理質量提升等多個方面進行管理,體檢環境的管理可營造和諧的體檢氛圍;體檢過程中給予體檢者引導和指引有助于節約其寶貴的時間,同時也能提高護理工作效率;而定期召開護理質量管理會議能有效解決體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和培訓則有利于其自我約束和提高工作責任心及專業技能,最終促進護理質量的整體提升。
綜上,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護理質量管理的實施,對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倪小婷.護理質量管理在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3):242+244.
[2]周偉,黃碧菡.護理質量管理在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3):121+124.
[3]鐘曉珊,謝澤娟,陳嘉迪.護理質量管理在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06): 156-158.
257750118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