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樂
摘要: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漢字深刻的表達,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古詩詞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學好古詩是提高高中生語文成績的有效方法。在高中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注意到古詩的記憶與默寫,更重要的是理解到古詩的魅力。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如何對古詩進行鑒賞。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上要拋棄刻板的、機械記憶式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古詩的熱愛,不能深刻理解古詩的古韻之美與深刻底蘊。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鑒賞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關古詩詞的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高中課本里的古詩詞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值得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審美與鑒賞。做好課堂的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底蘊,甚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更新教育方法,改善傳統的教學形式,培養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本文就高中語文課堂古詩審美與鑒賞策略研究展開探究。
一、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詩詞基礎
古詩文化博大精深,想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就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對于高中生來說,語文的文學素養對于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高中生的語文基礎有待提高。高中的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只有夯實了基礎知識,在古詩鑒賞的時候才有內容,才能更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可以在班級里采取各種形式的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詩詞基礎。
例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班級里舉辦詩詞比賽。比賽的形式不能局限于比誰知道的詩句的多少,也要注意到詩句的質量以及對詩句的理解。比賽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直接利用的課堂時間進行比賽,也可以利用一點課前的時間,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找到一句古詩寫在黑板上,然后在上課的時候,讓這名學生對這句進行賞析。要說出這句時的創作背景,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如果是一些著名詩人的詩句,還要說一些作者的寫作特點,寫作風格等。這樣的方式對老師也是一種考驗,要求老師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可以對學生的講解做出評價。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增強文學素養。長此以往,就可以提高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現在的高中生對語文學習不夠重視,認為學習語文對成績的提升起不到作用。以至于現在的高中生普遍缺乏語文的核心素養,語文的基礎知識不夠全面。部分教師講解古詩詞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學生也只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式,并不能真正的對古詩有所理解。由于語文課時的限制,部分教師為了趕進度,不注重培養學生鑒賞古詩的能力,僅僅是對古詩進行逐字逐句地翻譯,讓學生了解到古詩是在說什么事就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在這種教學形勢下,嚴重的影響到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系統認識,學生不能了解到古詩鑒賞的真實魅力,不利于學生對古詩鑒賞的學習。
二、了解古詩的背景,系統鑒賞古詩
真正地理解的理解古詩的內涵,就要深入地了解古詩的背身心地融入的融入到古詩的情境之中。古詩篇幅短小,僅僅用簡簡單單的幾十字,就把詩人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所以在鑒賞古詩的時候,要結合詩人的身世背景,人生經歷以及詩人常用的寫作手法,要從不同的方面對古詩進行分析,只有這種全面的分析才能真正地理解到古詩中的意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聯系生活的實際,把古詩句和實際生活中的場景相融合,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理解詩人所要傳達的情感。
例如在對杜甫的《登高》一詩進行鑒賞的時候,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登高》真實的環境,可以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詩詞的情境之中。然后就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杜甫先生的其他作品,幫助學生回憶一下杜甫的相關知識。之后老師就可以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注意突出杜甫貧困潦倒的生活狀態。然后就可以介紹一些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包括社會背景安史之亂剛剛結束,社會動蕩,個人背景李白等好友相繼離世,自身多病。幫助學生了解到詩人創作這首詩的心情,融入到詩人的生活中。然后播放一下古詩的錄音,渲染課堂的氛圍。然后讓學生聯系閱讀,在閱讀中進一步了解到古詩的魅力。之后讓全班一起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一些字詞的正確的讀法。然后才可以進入到仔細賞析的過程中,要先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意境,感受詩歌的基調,再逐句的分析,老師帶領學生對古詩進行鑒賞。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增強對古詩的鑒賞能力。
三、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豐富課堂文化教學
語文教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氛圍,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只能被動地聽講古詩詞,內容枯燥無味,老師們在講臺上分析傳授,學生們并不能很好地代入到古詩文情境當中,體會其所內含的歷史文化背景,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們可以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進行文化知識教學。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當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適當地在活動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們對傳統文化學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曹操的《短歌行》這一詩篇講述過程當中,老師可以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搜索播放相關課文視頻,讓學生們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我國古代君王文化的發展。與此同時,老師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文章話劇形式表演,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角色進行演繹,使其在親身經歷過程當中體會到文化的厚重。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們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來,也能使學生們更加深入直觀地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底蘊,班級氛圍也得到了有效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高校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僅要展現在課堂教學內容上,更要讓學生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學習課外,拓展文化知識,更加全面周全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程度。老師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優秀作品閱讀,在我國發展幾千年歷史以來豐富的文化資源,歷代著名詩人也著作出了許許多多為后人廣為流傳的著名詩篇,但在高中語文教材課本中只是展現了其冰山一角,學生們學習教材內容也只能片面地掌握傳統文化,這樣在課下時間利用國學經典的文化內容加以輔助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其文化底蘊。當然,老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古詩文文化修養,為學生們做好榜樣,在進行語文古詩詞文化教學過程當中,要流利順暢地將自己的文化知識級的文化學生們,使得學生們能夠受到古詩詞文化的熏陶,并且在學生們閱讀國學名著時,老師也要進行科學引導,肯定學生們對于著作的理解感悟,增加學生們對閱讀名著詩文的興趣,從而豐富學生們的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當前古詩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形式枯燥乏味,不能培養出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要對現有教學形式進行改革,豐富課堂內容,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高中階段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語文成績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要注意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關注度與信心。
參考文獻:
[1]倪方利.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J]. 試題與研究,2021,(36):145-146.
[2]游晗. 試論古詩詞群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單元為例[J]. 中學語文,2021,(36):37-38.
[3]周雷. 基于支架式教學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0):20-22.
本文系鶴壁市教科研課題《高考背景下詩歌教學的文本意識滲透》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JKLK-057
109150118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