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華
摘要:新課改之后的語文教材產生了明顯的變動,名著導讀所占有的比重有所提升,通過對新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名著導讀對學生的重要價值。語文教師則需要意識到這一教學板塊的育人優勢,靈活利用多種教育教學策略及方法,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逐步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以及個人素養,以此來充分凸顯語文名著導讀應有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
作為初中九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名著導讀對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出現了思路上的偏差,認為名著導讀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復習,因此在這一板塊上投入的時間不足,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持續下降。針對這一現實矛盾,語文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思路,掌握名著導讀的教學技巧以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和高效閱讀。
一、初中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
在開展初中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活動時,有的教師出現了思想認知上的偏差,沒有重視這一閱讀指導工作,認為閱讀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沒有太大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留出的閱讀時間比較少。學生沒有用心去閱讀,閱讀后的收獲比較淺顯,教師也沒有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及時反饋。這一點導致學生的好奇心和能動性持續下降,不利于整個閱讀教學板塊的有效改進以及全面優化。名著導讀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收獲,分析學生的閱讀興趣,確保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領悟。閱讀技巧最為關鍵,這一點有助于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的學生學習能動性不足,沒有受到教師技巧上的點撥以及指導,無法靈活利用多種閱讀技巧實現高效閱讀和自主感悟。最終導致整體的名著導讀質量不夠理想,學生缺乏閱讀名著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信心,對名著的認知和理解比較片面,往往淺嘗輒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產生了明顯的變動,為了確保名著導讀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師需要注重對多種閱讀活動的有效分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閱讀活動時更加自信。但是有的教師所投入的時間比較少,所開展的閱讀活動較為單一和機械,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也沒有主動地參與其中自主自覺地完成閱讀任務,個人的閱讀收獲比較少。
二、初中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
(1)轉變傳統的思想認知
初中語文教師一方面需要關注九年級學生的語文復習,另一方面需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認知,深化自身對新課改后名著導讀工作的理解及認知,抓住這一教育板塊的重點以及難點,深入剖析新的教育教學要求和標準。始終圍繞學生著眼于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與學生共同閱讀、共同領悟,確保學生產生更多的思想共鳴,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主動。
(2)傳授閱讀技巧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留心注意不同的影響要素,了解學生在名著導讀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以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法為參照,盡量避免短平快的簡單化處理。而是需要確保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其中名著閱讀最為關鍵,教師只需要以典型情節、人物形象、主要內容、人物性格特征的闡釋為基礎,抓住名著導讀的重點以及難點,讓學生進行簡單識記以及反復品讀。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照搬照抄和滿堂灌,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讓學生能夠逐步意識到名著閱讀的樂趣,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主自覺地跟上教師的步伐,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深入剖析閱讀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主動地模仿優秀名篇佳作的謀篇布局技巧以及寫作修辭手法,進而在后續寫作的過程中實現下筆如有神。
(3)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
為了讓學生在名著導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教師需要著眼于學生的閱讀能動性,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實現閱讀板塊與實踐應用板塊之間的有效組合,促進理論與實踐應用之間的緊密融合。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語文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教會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以及讀書技巧,積極開展各種讀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以閱讀名著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定期指導學生出名著閱讀的黑板報,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變得更加自信。如果教學時間比較寬裕,教師還可以開展辯論會、讀書交流會等比賽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深化個人的閱讀體驗,積極了解閱讀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逐步提升個人的語文學習成績以及文學修養。
綜上所述,初中九年級學生面臨著中考壓力,在開展名著導讀工作時,教師需要注重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以及動機著眼于當前閱讀教學中所存在各種不對性地調整的調整育人策略及思路,全面激發學生的好奇性和能動性。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給學生恰當可行的讀書技巧及方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王彥軍.讓文本說話的文學課堂教學探討[J].文學教育(上),2021(10):94-95.
[2]蒙玉強.情景式教學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品位·經典,2021(19):160-162.
160650118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