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關平 趙韻棋
摘? 要: 在我國生態建設過程中,林業建設的重要性屬于國家重點關注的一個話題。就廣大人民群眾而言,林業資源與森林防火看似一個小問題, 但實際上,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諸如環境質量、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等。雖然我國總體面積寬闊,但人口基數 大,進而導致人均所占林業資源量低于其他國家。近年來,森林火災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持續發展,所以通過正確的措施保護林業資 源,降低森林火災的發展幾率,意義重大。
關鍵詞: 林業資源;保護;森林防火;技術措施
引言: 森林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從空氣當中能 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產生氧氣,有效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森林被稱 為“地球之肺”,具有防風固沙,控制土壤,防治土地沙漠化、荒漠化, 提高土壤吸水能力的作用。另外森林也能夠對空氣當中的塵土起到一定的 凈化作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生態環境保 護,加快人工造林,并將人工造林納入國策,每年營造大面積的人工林林地[1] ,植被的覆蓋面積進一步增加,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
1 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1.1? 林業資源保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是當前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國家基礎 設施建設及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對林業資 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林業資源的開采及利用問題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強化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杜絕過度開采破壞林業資源, 并且要充分利用林業資源,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有效降低林業資源 的損失。
1.2?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降低森林損失的必然要求
森林火災是導致林業資源受到毀滅性破壞的一個重要因素,林業資源 保護工作中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森林火災問題。森林火災的蔓延速度 極快,且燃燒面積廣泛,會導致林業資源長期難以恢復,最終對林業資源 造成巨大破壞。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降低森林損失的必然要求。科 學開展防火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從而有效減輕對森林資源 的破壞,可以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起到促進作用。
2 森林火災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因素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會發生各種森林火災。森林火災的發生,導致大 量的樹木被損毀,極大地影響了生態環境,并且導致林業資源總量減少, 不利于林業資源的保護。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可以較好地促進林業資源 的保護。在發生火災的各種原因中,自然原因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地區 氣候較為干旱,并且比較炎熱,降水相對較少,因此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 也就增加了。慶陽屬于大陸性氣候,相對干燥炎熱,因此慶陽地區森林火 災發生的概率也就較大。其次是天氣原因,在陰雨季節,或許一道閃電也 可引發森林火災,但總體來說自然因素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2.2?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導致的森林火災一大常見森林火災類型。通常分為客觀和主 觀縱火。政府比較將準備工作做好,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條文。立足于火 災類型劃分,防火主要有生活需要和生產需要兩個目的同時,政府與相關 單位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應多組織相關活動,以促進人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增強[2]。
3 森林火災防火技術分析
3.1? 合理應用護林防火預防技術
在林業資源保護中,森林火災對其造成了嚴重威脅,只要發生火災, 便會帶給林業資源極大的損害。所以,要把森林防火措施切實做好,森林 火災出現的因素主要有氧氣、可燃物和貨源三點,同時只要具備上述條 件,火災發生率便很高。森林中本就存在可燃物和氧氣,所以要立足于火 源,將預防工作切實做好。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巡視工作的力度,第一時 間清理可疑火源,將預防工作切實做好,綜合評價預測濕度、風力和天氣 等因素,促進火災預報系統的預測能力增強,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發生率。 森林保護主要是對用火高峰期進行預防,通常是中午或晚上做飯的時候, 此時既有很多的火源,同時管理也較為松懈,森林火災發生率較高,同時 不能第一時間防治。在制度方面,要對相應的條例予以制定,嚴格管理林業資源,嚴格根據規定要求開展管理工作。在意識上,要加大宣傳力度, 促進周圍群眾和管理人員的防火、護林意識增強,比如在森林附近不亂扔 煙頭,把更多的森林火災預防和補救知識傳授給群眾,防止火源形成。
3.2? 合理應用阻隔技術
在當前的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工作中,相關人員最常使用的森林 防火技術就是阻隔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及時有效地阻止森林火災蔓延, 最 大限度地減少林業資源損失,實現森林防火目標。在實際森林防火工作開展 過程中, 使用阻隔技術中的火燒法,可以達到有效防火的目的。但此項技術 要求非常嚴格,有關人員必須準確掌握火災現場的風速以及濕度等實際情 況,才能充分發揮阻隔技術的防火作用。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阻隔技術中 的火燒法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技術人員應根據火災現場的實 際情況, 合理選擇應用阻隔技術。另外,還可以使用生土帶對森林火災進行 阻隔,縮小森林火災蔓延范圍,達到降低林業資源損失的效果。
3.3? 設置防火線和防火溝
森林防火工作開展過程中,消防路線起著十分重要的滅火作用,消防 路線規劃是否合理將會對最終的滅火程序產生最直接的影響。通常情況下 消防路線一般設置在臨時預留的帶狀空間當中。正常情況下,各種樹木嚴 禁靠近消防站。我國林業防火過程中常用的三種消防線,包括了森林消防 線、森林邊緣消防線和森林道路消防線,寬度應該控制在3m~5m[3],一旦 出現火災,通過消防線迅速阻斷火災的傳播蔓延,最大程度地縮小火勢, 及時滅火。在防火線設置的同時,還可以應用防火溝來阻斷森林火災的進 一步傳播蔓延。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建設期間,結合地形和實際造林 需求,設置帶狀的結構空地,通過人工翻耕方式將土壤裸露在外,利用土 壤設置防火溝。通常情況下,防火溝的寬度設置在10m以上,深度控制在 3m~5m,有效避免地下火的蔓延,避免森林火災進一步擴展。防火溝在應 用過程中還需要定期清理溝內生長的各種雜草林木,保證溝內清潔,不存 在異物,否則會影響到防火成效[4]。
3.4? 改善通信環境
火災的蔓延往往會因為火災時間的長短而發生變化,發現火災并及時 做出反應、開展滅火行動,那么火災的蔓延程度會相對較輕,反之則會比 較嚴重。因此,在森林地區,通信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一旦發現火災, 倘若通信難以得到保障,無法及時聯絡到消防員,那么往往會造成較為嚴 重的后果。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森林地區的通信建設,建立一整套的通 信體系,縮短做出反應的時間,為滅火增加時間,減少森林的損失,這樣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森林防火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林業資源保護在推動我國林業、社會發展方面發 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增強對該方面的認識,掌握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現 狀和存在問題,積極開展防火技術宣傳工作,并合理使用各類防火技術, 健全森林防火責任體系,構建瞭望臺與滅火站,憑借各類措施預防森林火 災的產生,讓林業資源保護工作能夠發揮出相應的作用,進而推動我國林 業資源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耀輝.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措施[J].鄉村科技,2020(20):52.
[ 2] 戴祥亮. 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技術分析[ J ] . 農民致富之友, 20 2 0 (24):183.
[3]姜紅.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鄉村科技,2020(21):75-76.
[4]劉景智.森林資源保護中護林防火技術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 49(04):50-51.
12605005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