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天天 豐春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了解到,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輕易放棄,多去嘗試,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這也是培養孩子抗挫品格的關鍵所在。
重點提醒:
遇到困難不可怕,要勇于挑戰,有戰勝困難的信心。
解決困難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持之以恒的決心。
口訣:
遇到困難不退縮;
動動腦筋想對策;
多多嘗試就會做。
遇到困難不退縮
這是培養孩子意志品質的前提。首先,當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或難過時,家長要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內心獲得安慰和解決困難的勇氣。其次,給予孩子積極的語言暗示,遇到困難時避免說“我不敢”“我不會”“我不要試”“我不行”等消極的話。家長可以給孩子分享自己或身邊人遇到困難時的做法,讓孩子認識到只要不輕易放棄,就一定能夠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
動動腦筋想對策
重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先放手,鼓勵孩子先想辦法,并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切忌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包辦代替,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解決問題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適當放手不等于不管不顧,當孩子陷入問題解決的瓶頸時,家長可以給予一些提示,引導孩子分析問題,找到癥結,明確方向,比如“發生了什么”“為什么”“你打算怎么做”“已經嘗試了哪些方法”“想一想為什么沒有成功”等。
多多嘗試就會做
意在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決心。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有時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嘗試,因此既要直面困難,也要越挫越勇,不輕易言敗。由于3~6歲孩子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家長要通過一些直觀的方式讓孩子看到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成長和收獲,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愿意繼續嘗試。家長可以用視頻或照片的方式記錄孩子嘗試的過程,也可以鼓勵孩子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心得,當孩子想要放棄時,這些曾經的努力都會給予他再次嘗試的勇氣。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但又有一定難度的事情,如跑步、跳繩、游泳等,選擇的活動最好具體、可衡量,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逐步養成不怕困難、不懼失敗的心理品質。
sdjzdx2022032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