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被互聯網包圍,在享受它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與此同時,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也正在經歷新的變革。
從出生開始,“10后”已經是非常典型的互聯網“原住民”了,他們就生活在網絡世界里,這讓家庭教育因互聯網這個因素而充滿新的挑戰。
被互聯網改變的生活
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是一把雙刃劍,讓人歡喜讓人憂—我們愛它的豐富多彩,也擔憂它的神秘莫測。
經濟行為的改變
我們坐在家里幾乎可以買到所有的商品,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所需。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商品交易和商業貿易,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很多人現在更是在通過網絡謀生,實現個人價值。
交往方式的改變
網絡讓社交空間變得無限大,社交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而社交過程卻很有神秘感。我們不必在有限的空間、真實的世界里面對面,人與人之間可以隨時隨地建立聯絡,成為朋友,也可能成為“敵人”,這樣無邊際的社交空間讓人充滿好奇,也讓人害怕。
學習方式的改變
過去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在課堂里,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學習的主要媒介是書本。而現在,我們可以不用走進課堂,不用面對老師,不用手拿書本,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不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強大的搜索引擎、豐富的網上課程都能夠快速地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求,隨時獲取我們想要的資訊。
休閑方式的改變
上網成為了越來越多青少年的主要休閑方式。尤其是網絡游戲和短視頻,準確地把握住了青少年的喜好,在開闊視野和享受娛樂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深陷其中。
被互聯網改變的親子關系
父母的工作、孩子的學習以及全家人的娛樂生活都已經離不開網絡,我們需要明確地意識到,互聯網時代,我們的親子關系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親子關系出現危機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和諧家庭的一項重要指標,它能夠促進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社會的工作節奏加快,父母忙于給子女帶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處理工作上也沒有了明確的上下班界限,從而可能會使陪伴質量降低,忽視了與孩子的深度交流,對孩子內心的需求了解不足,這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時間長了,難免出現心理問題。
也有一些父母比孩子還深陷網絡世界不能自拔,一回家就玩游戲或者看短視頻,忽視了與孩子溝通的同時也給孩子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同樣,網絡世界對于孩子的誘惑也是巨大的,如果父母沒有察覺,及時進行有效的調節和干預,孩子就容易沉迷于網絡,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逐漸形成親情淡漠的情狀,親子關系甚至會從不和諧發展為不可調和,孩子還可能會出現反叛、暴力、犯罪等情況。
家長的權威性降低
在傳統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具權威性,通常扮演的是長者、強者,是掌握話語權的關鍵人物,孩子遇到難題時,第一時間會想到去向父母求助,父母是權威,是“標準答案”。
但是,在網絡背景下,這種情況卻發生了改變。現在的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網上找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和答案,因為強大的網絡內容提供遠勝于父母的知識儲備和閱歷,他們不需要再從父母那里尋找答案,也不再對父母盲目崇拜,父母的權威性和話語權也就逐漸降低了。
對孩子的不了解程度加深了
互聯網時代,孩子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從互聯網上擷取自己所需的知識,通過網絡實現自主學習、自我成長,也在網絡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交模式和社交圈。與此同時,由于互聯網的隱蔽性,孩子在網上接觸到的信息、在網絡上的社交狀態卻無法被父母完全掌控,這在無形之中讓父母更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難度。
網絡時代,家庭教育方式怎么變?
網絡時代,親子關系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家庭教育的方式不隨之發生改變的話,教育效果必然會受到沖擊。需要提醒的是,想要調整出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首先要明確知道我們已無法改變互聯網生活模式,因此要適時地加強學習,改變自己,學會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時代共同成長。
改變觀念,提升自身信息素養
網絡時代,父母要注重網絡素養的提升,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孩子的腳步,才能和孩子對話,走進孩子的內心,消除代際差異。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在信息設備運用技能上會逐漸高于父母,兩代人可能會逐漸出現“代際鴻溝”。很多父母無法及時獲取網絡流行詞或是流行元素等信息,那么就很難掌握孩子的興趣點,缺少交流的共鳴。其實父母不妨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聊聊他們的網絡世界,向孩子去“請教”時下的流行元素,既了解了孩子的興趣點,也可以及時監督孩子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情況,方便及時發現問題。
用心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沒有誰可以代替父母的存在,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完全不同于其他親人或同伴的陪伴。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中產生的情緒是積極的,哪怕是哭鬧、生氣,都是在一種心理放松的狀態中表現出來的,是不設防的。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形成的情感是依戀、信任、期待,這對于孩子今后與他人交往、逐漸適應社會都更有好處。父母要自己先跳出網絡世界,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游戲、帶孩子到戶外進行鍛煉等,用多種形式有效地陪伴孩子。
建立寬松的家庭氛圍
家庭成員間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家庭要提倡民主,父母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表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更要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耐心聽取他內心的想法,對于正確的觀念加以贊揚,對錯誤的觀念也不要直接否定或批評,而要進行引導。如果家庭無法成為孩子合理表達的出口,那么孩子很可能會去網絡上宣泄,陷入激進或是負能量的網絡黑洞中。
引導孩子合理安排休閑生活
美國教育學家琳達·杰克遜曾對130個平均年齡為13.5歲的美國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在長達16個月的時間內,當這些孩子在與親朋共處、學業和社團活動上進行了很好的時間分配后,他們的交友數量、個人情緒和自我評價并沒有因上網而發生明顯改變。相反,他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閱讀能力還有所提高了。
由此可見,加強對孩子休閑生活的指導,可以消減孩子對互聯網的依賴,也可以減少不良行為習慣。父母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好休閑活動,讓生活更豐富,培養健康情趣,比如一起看電影、一起運動、一起去博物館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父母和孩子一起共享有意義、多元化的休閑生活后,孩子會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樂趣,自然就可以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引導孩子理性上網
孩子陷入網絡成癮的兩大誘因是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而網絡成癮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誘因。作為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認識網絡的優勢和弊端,引導他們把網絡作為獲取信息、增加知識、豐富自我和展示自己的平臺。
理性上網也能有效控制網癮的發生。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可以同孩子一起協商制定上網規則,包括上網時間以及可瀏覽的網頁類型,一旦達成共識,必須嚴格執行。
sdjzdx2022032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