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護理管理對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的康復作用。方法:選取在我院就診的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患者5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護理管理。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引流時間以及VAS評分。結果: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臨床對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患者應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在提升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的同時,減少患者的引流時間,并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評分,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建議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管理;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康復作用
腰椎內固定術為臨床治療腰椎類疾病的主要手術方式,因患者手術后引發腦脊液漏,如不對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則引發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嚴重時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1]。因此,臨床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因此在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臨床狀況,對患者的引流情況進行系統性護理,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評分。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還應對患者進行抗感染護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從而提升患者的護理價值。基于此,本次就護理管理對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的康復作用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患者5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名。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2:13,年齡分布為30~78歲,平均年齡為(59.51±2.6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1:14,年齡分布為31~76歲,平均年齡為(57.21±3.54)歲。組間患者資料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為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患者;(2)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2)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應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1)飲食護理:常規普食,患者自行選擇飲食搭配(2)傷口引流管護理:每2小時觀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及患者頭暈頭痛情況,并做好記錄(3)術后體位護理:在進行引流的過程中,患者常規選擇平臥位或側臥位
1.2.2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優質護理:(1)飲食護理: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飲食,予患者飲水2000ml/天,以調整患者機體內的體液平衡。(2)傷口引流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傷口引流液的淡紅色血性液進行性增多、引流顏色變為透明清亮且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時,原負壓引流立即改正壓引流,予引流管處標記“正壓引流”標簽;每2小時觀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并做好記錄,一般引流液的量不超過500ml,以防顱內壓過低。伴有頭痛明顯的患者遵醫囑予藥物止痛治療,伴有惡心嘔吐明顯患者遵醫囑予藥物止嘔治療。在此期間應提升機體的補液量,從而避免患者出現顱內壓降低引起的不良癥狀,適當予補充蛋白類膠體液。(2)傷口滲液護理:術后7-10天待傷口愈合后選擇拔出傷后引流管,必要時再緊密縫合傷口,從而有效封閉引流口,嚴防傷口死腔擴大而形成腦脊液假性囊腫。在拔出引流管后,密切關注患者傷口滲液及傷口周圍皮下有無腫脹情況,若有滲出,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在更換敷料的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若有皮下腫脹,及時予患者傷口實施加壓包扎。(3)預防感染護理: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血沉、急性術后感染等感染指標的的變化;術后遵醫囑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治療,避免患者出現感染。(4)體位護理:予患者頭低足高位,以減少因顱內壓降低而引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不適。(5)心理護理:告知患者的護理流程及被迫臥位的必要性,從而使患者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予患者成功案例,減少患者焦慮。(6)環境準備及宣教:盡量安排單間,病房適宜溫度為18°-20°為宜,適度以50%-60%為宜;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2次,減少人員流動。囑患者盡量避免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暢。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引流時間以及VAS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結果由SPSS26.0統計學軟件統計完成,若組間數據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
比較組間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由結果可知,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引流時間以及VAS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的引流時間以及VAS評分,可得出結果:觀察組的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討論
腰椎內固定術為臨床常見治療方式之一,但在患者手術后可能會出現腦脊液漏不良情況[2]。因此臨床應在有效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較高質量的護理管理,避免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或機體感染等不良情況。在進行護理管理期間,應觀測患者引流液的相關狀況,并對患者實施風險評估[3]。若患者出現異常,應及時做好防控措施,在患者引流期間,應觀測患者引流管附近的機體皮膚狀況。在保持干燥的同時,應給予抗生素治療,避免患者出現感染。在患者手術后,還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述有效的護理流程,從而改善患者對于常規護理的固有認知,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本次實驗分析護理管理對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的康復作用,可得出結果: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對腰椎內固定術后腦脊液漏患者應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在提升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的同時,減少患者的引流時間,并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評分,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建議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艷玲, 薛琴芬. 高位骶骨腫瘤切除與重建術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20(2):3.
[2] 佟靜, 劉寶戈, 王琳,等. 頸椎前路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的早期規范離床效果:單中心連續對照護理研究[J]. 骨科, 2020, 11(5):5.
[3] 陳曉燕.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腰椎術后老年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 現代醫藥衛生, 2020, 36(9):4.
閆紅霞,女,漢族,籍貫:甘肅平涼市,1990.09,本科,護理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單位所在省市:廣東省廣州市 ,單位郵編:510700 ,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