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
摘要:目的:探究神經源性膀胱治療中采用膀胱容量測量儀效果。方法:選入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神經源性膀胱患者36例,所有的患者均進行膀胱容量測量儀檢查,分析36例患者膀胱容量和導尿測量實際量、單次排尿量、殘余尿量。結果:患者膀胱容量平均容量為(410.7±120.27)ml實際導尿測量為(380.5±24.60)ml,單次排尿量(117.45±6.20),殘余尿量減少為(222.60±24.60)ml。結論:神經源性膀胱治療中采用膀胱容量測量儀對于病情的治療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值得在醫院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膀胱容量測量儀;神經源性膀胱;治療
前言
神經性膀胱患者的儲尿以及排尿功能出現障礙,需要留置尿管協助患者排尿,長時間的留置尿管[1],就會出現尿路感染,且沒有及時的進行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尿道糜爛,潰爛等情況,導致腎衰竭,死亡等,所以,需要及時分析病情,并針對病況作出具體的治療方案,提高神經性膀胱的治療效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針對本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神經源性膀胱患者36例,分析其采用膀胱容量測量儀的治療效果。
1 基本資料和方法
1.1選用患者資料
選取于本院進行收治的神經源性膀胱患者36例,所選時間區間為2020年4月-2021年1月,年齡在24-72歲,平均年齡在(52.20±8.36)歲。
納入依據:本次研究已經獲得醫院的準許,且患者以及家屬均認可,并簽訂了同意授權書,所有的患者存在尿失禁或者是尿潴留,但能夠自主排尿,殘余尿量大于100毫升。
排除依據:存在嚴重的尿量感染;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每次導尿之前均使用膀胱容量測定儀,方式如下:患者先保持仰臥體位,將Bladderscan探頭放置在患者的恥骨之上測定患者膀胱內的尿量,所有的檢測過程嚴格按照儀器要求進行,之后立馬開展無菌性導尿,以確定尿量。
1.3觀察指標
分析并記錄36例患者膀胱容量和導尿測量實際量、單次排尿量、殘余尿量。
1.4 統計學處理
計算軟件:Excel SPSS24.0 ,計量資料用率(X±S)表示,進行T值檢驗,若P<0.05,即證實數據具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36例患者膀胱容量和導尿測量實際量、單次排尿量、殘余尿量
36例患者進行膀胱容量檢測,膀胱容量平均容量為(410.7±120.27)ml實際導尿測量為(380.5±24.60)ml,單次排尿量(117.45±6.20),殘余尿量減少為(222.60±24.60)ml。
3 討論
神經源性膀胱是因多種原因造成,患者需要長時間的導尿。留置尿管因會有醫源性損傷,持續性低壓膀胱以及尿液返流等很容易造成尿路感染,且會讓膀胱無法保持平衡[2]。對于神經源性膀胱需要盡早的了解患者殘余尿量的情況,以此判定膀胱的損傷情況,并且開展針對性的治療,確保膀胱各項功能能夠慢慢的恢復正常,進而減少膀胱內的殘余尿量,預防出現小膀胱,能夠盡快恢復健康。
對于神經源性膀胱而言,采用間歇性導尿法以及膀胱的功能鍛煉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該方式需要及時的觀察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以及殘余尿量等,開展準確的治療前應當明確患者的膀胱功能狀態,以便確定膀胱功能是否正常,才可確定治療時設定間歇導尿頻率和次數有著參考依據,且還能幫助患者養成自主排尿的習慣,對于排尿困難的改善也較為明顯。
尿流動力學檢查屬于傳統檢查,該檢查盡管也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操作復雜,等待時間較長,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會造成膀胱內出現波動,診斷容易出錯,患者的耐受性也較差,不適于長期使用。膀胱容量測量儀作為新型的檢查技術,操作簡單,在床邊即可進行操作,且安全容量合理,數據準確可靠,不需要侵入測量膀胱容量,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導尿,減少對尿路造成的感染,且也能夠保護未確診的尿潴留患者,避免造成其它傷害,以及延長檢測時間造成膀胱尿量增加的情況,導致膀胱內壓大于安全壓力,對于腎功能保護效果明顯;膀胱容量測量儀使用的的先進的超聲技術進行掃描,并且測量患者的膀胱容量,安全和舒適度較高,對于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患者的檢測更為方便;另外該檢查法,也不會刺激逼尿肌反射性收縮,檢查所需要的時間更短,只需要5分鐘,在檢查之前,讓患者快速飲水,縮短等待時間,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的膀胱內不會出現明顯的波動,更有利于后期開展膀胱訓練計劃。
膀胱容量測量儀具有幾點優勢:(1)準確測量患者殘余尿量;(2)能及時診斷隱匿的尿潴留,以及有無導尿管堵塞的情況;(3)確定患者的膀胱是否排空,以便決定水合狀態,鑒別尿失禁的不同類型以便確定準確的治療方案。
在治療功能方面,對于間歇性導尿的患者在治療的方案上確定患者的膀胱容量,且不需要連續的使用導尿管,當去除導尿管之后,需要為患者導尿,在進行排尿實驗,間歇性導尿的期間,均需要進行導尿,可依據膀胱容量測量儀的檢測結果為患者建立排尿的時間表[3]。臨床上采用膀胱容量測量儀能夠減少導尿,就會降低醫院尿路感染的幾率,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并且在導管對上尿道的損傷有能降到最低,及時的檢測尿潴留術后膀胱的恢復情況,避免出現膀胱過度的充盈,減少再次尿失禁的的次數,患者的配合度更高,能夠及時安裝醫生的指示進行,數據準確性更高。
綜上所述,神經源性膀胱治療采用膀胱容量測量儀,有利于病情的指導,可為臨床后續治療提供參考數據,值得廣泛的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曾海涓,劉文偉,汪家鈺, 等.膀胱尿壓測定評定系統在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10):1588-1589.
[2]蔣曉敏,紀婕,錢雪, 等.經水柱法簡易膀胱容量-壓力測定技術測定的膀胱安全容量與脊髓損傷合并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輸尿管反流的關系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0,28(12):104-108.
[3]諸運青,高蓮,梁軍, 等.改良膀胱容量-壓力監測在脊髓損傷患者不同時期神經源性 膀胱功能康復中的臨床效果[J].四川醫學,2017,38(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