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靜
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損傷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延續護理方法。方法 在2020年2月至8月選擇本院收治的60例手部肌腱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表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運用延續性護理干預,評定兩組間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不同,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數據比較不同,有價值(P<0.05)。結論 盡早高效的并發癥預防和出院后,實施康復訓練和延續性護理,可更好的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控制術后并發癥反應發生率,具備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手部肌腱損傷;術后并發癥;延續護理
隨著手外科技術的趨于進步以及演變,肌腱修復技術變得更加成熟。不過手部肌腱損傷手術后,很多患者因為術后并沒有注重后續功能鍛煉,因此在手術后頻發并發癥,使得手指功能障礙,生活質量急劇降低。在合理的手術方案前提下,盡早實施科學的術后護理和專門性的康復訓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損傷肌腱取得理想的功能恢復。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手部肌腱損傷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延續護理方法。在2020年2月至8月選擇本院收治的60例手部肌腱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表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患者,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0年2月至8月選擇本院收治的60例手部肌腱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表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男女比例22:8,年齡在20歲至42歲之間,年齡均值(35.8±2.7)歲;研究組男女比例20:10,年齡在22歲至45歲之間,年齡均值(36.5±2.8)歲。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手部肌腱損傷臨床診斷標準;均具備良好的依從性。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排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者;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I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本研究使用藥物禁忌癥患者;排除認知障礙、精神異常者;排除不配合者。
1.2方法
(1)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囑患者出院后拆除石膏固定后進行健康指導。
(2)研究組運用延續性護理干預,首先就是并發癥的預防,第一就是水腫,術后傷肢急性水腫,可利用針對性的護理,和適當的冷敷后得到緩解。慢性水腫,醫護人員告誡患者適當抬高傷肢,讓傷肢高于心臟水平,其主要目的在于有助于受傷手部靜脈進行回流,更好的緩解手術后傷指水腫。術后24 h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向心性按摩受傷指腹,合理引導患者和家屬為受傷手指相近的肘關節進行適度活動,如果需要,可運用微波治療儀、紅光治療儀,推動傷指血液循環。其次就是肌腱粘連,肌腱修復術后,患者通常短臂石膏托固定制動在功能位5周,因為肌腱斷端周邊組織生長速度,高于肌腱細胞增殖,同時受到肌腱手術修復時的組織損傷等方面影響,極易引發受傷肌腱同肌腱周邊軟組織粘連[1]。術后主動功能鍛煉也是預防肌腱粘連非常高效的手段,應該不斷鼓舞患者在醫護人員協助下,實施早期被動屈傷指和伸傷指的功能鍛煉。然后就是關節僵硬,手術后,患者由于非常害怕活動導致傷口疼痛等,使得肌腱斷裂,懼怕實施功能鍛煉,最終使得關節內的膠原纖維長時間匱乏外力牽拉,導致纖維組織間相互粘連,引發傷指關節僵硬。 在沒有影響關節和骨折固定的基礎上,充分幫助以及引導患者實施功能鍛煉,盡早活動固定范圍以外的肢體近端的不同關節。最后是延續性護理,就是提高康復訓練的自信心以及總體質量,肌腱斷裂損傷修復術后,患者并沒有科學認知其具體的不良后果,把手的功能恢復基本上放在手術修復成效,并沒有注重術后功能鍛煉,同時患者自身肩負了術后傷口強烈疼痛的心理刺激,非常害怕主動活動傷指,所以失去了肌腱重建修復的黃金功能鍛煉時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傷指痊愈后的功能恢復程度。患者出院前,保留患者詳細聯系方式,告知科室及主管醫生電話,便于患者有問題可隨時咨詢。同時醫護人員必須多次向患者介紹術后制動以及活動的關鍵價值,闡述患者術后功能鍛煉同手功能恢復的關聯性,希望患者克服困難,對患者細微的進步進行表揚。從患者實際情況入手,在患者出院時,建立微信公眾號,給研究組人員建立微信群、醫生和護士制定出更加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出院后通過制作短視頻,PPT圖片給患者宣教知識,指導患者不斷擴大功能鍛煉的范疇[2]。最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定期電話隨訪,遠程指導家屬給患者實施被動屈腕關節,要求患者主動進行伸腕關節等活動[3]。術后第4-6周石膏托拆除后,告誡患者首先伸掌指關節,進而伸直指間關節,直至完全伸展。不斷鼓舞患者在可承受傷指酸痛的最大程度內,盡量拖延主動活動的時間,合理引領患者不斷拖延主動活動的時間, 不斷遞增個人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譬如抓握筷子等,不過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限度。
1.3觀察指標
評定兩組間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由科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護理人員采用問卷星進行評定,其中>90分為滿意;60-9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得分與滿意度呈正比。
1.4統計學分析
評估本文研究結果,運用統計學軟件實施,同時進行數據分析,運用SPSS 17.0版本,運用(x±s)代表計數資料,運用t檢驗;運用百分率(%)代表計量資料,運用χ2檢測;如P值小于0.05,那么具有統計學價值。
2.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不同,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數據比較不同,有價值(P<0.05)。具體見表一以及表二。
3.討論
手部肌腱損傷后,合理以及系統的康復訓練,也是肌腱損傷修復術獲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4]。患者術后,盡早預防并發癥;傷口痊愈出院后,利用延續護理干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患者保持更加積極的心理狀態,培養正確的康復信念,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抓住康復訓練的黃金時間,實施循序漸進的訓練;另外醫護人員加強同患者的溝通以及聯系,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入手,實施更為合理的指導,讓患者損傷的肌腱取得非常滿意的功能恢復,進而控制患者的傷殘率,有效恢復手的運動性能[5-6]。
通過上文的試驗結果可知,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不同,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數據比較不同,有價值(P<0.05)。盡早高效的并發癥預防和出院后,實施康復訓練和延續性護理,可更好的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控制并發癥反應發生率,具備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蔡慧. 系統化護理在手部肌腱損傷患者術后中的應用和意義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 2019, 011(012):53.
[2] 陳婉紅, 張丹, 潘翠云,等. 綜合性圍術期護理在手部組織缺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01):227-229.
[3] 趙惠穎. 前臂及手部損傷治療中因肩關節制動致肩周炎16例[J]. 中國傷殘醫學, 2019, 027(012):79-80.
[4]姜志剛. 微創手術對手部屈肌腱損傷患者的療效觀察[J]. 大醫生, 2019, 004(019):P.88-89.
[5]莫巧莉, 彭愛萍. 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康復訓練對手部肌腱損傷患者術后功能狀態及希望水平,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015(011):184-186.
[6]辛鳳萍, 徐海波, 毛玲玲,等. 對手部肌腱損傷患者的術后康復訓練方法以及并發癥的護理干預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20年5卷30期, 120,140頁,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