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花
教學目標:
1.通過美麗的蒙古族風土人情,以及聽辯、表現蒙古族音樂,體驗我國民族音樂的百花齊放。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和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2.通過舞蹈動作學習、對比演唱等活動感受速度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作用。
3.通過舉數牌、模唱、對比演唱、動作表現聽辨、記憶《森吉德瑪》音樂主題。
教學流程:
一.關聯、律動導入
1. 播放音樂《奔騰》,師生合作律動,感受蒙古族音樂特點。
⑴ 學生隨音樂做拍腿律動; XXXX? ?XXXX? ︱? XXXX? ?XXXX? ︱
⑵ 老師隨音樂疊加上蒙族舞蹈
設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蒙古族舞蹈代表性動作,勒馬、硬腕、聳肩。
2. 教師帶領學生隨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學習蒙古舞蹈動作——勒馬 。
⑴ 復習唱歌曲一次
⑵ 師生接龍演唱關聯節奏“xx? xx |x —|”
⑶ 師生接龍拍擊關聯節奏“xx? xx |x —|”
3. 教師帶領學生隨音樂《賽馬》學習蒙古舞蹈動作——聳肩。
⑴ 師生接龍演唱關聯節奏“xx? xx |x —|”
⑵ 師生接龍拍擊關聯節奏“xx? xx |x —|”
4. 教師帶領學生《鴻雁》
⑴ 用拍腿拍肩的動作表現4/4拍,以及按照節奏 “x? xx? x —”做律動
⑵ 學生自己跟隨音樂《鴻雁》表現4/4拍。老師及時疊加蒙古族動作——硬腕
5.小結:不知不覺中已經感受了蒙古族音樂的活潑跳蕩、大起大落、氣息寬闊、感情深沉、草原氣息濃厚。也學會了蒙古族的幾個經典舞蹈動作:勒馬、硬腕、聳肩。
【設計意圖:節奏型“xx? xx |x —|”的提煉,知道了蒙古族短調民歌的特點:結構緊湊,曲調短小,節奏整齊,易于演唱。讓孩子們體會蒙古族音樂的多樣性,知道我國民族音樂的百花齊放。同時,學習蒙古族經典舞蹈動作,為下面的創編環節做鋪墊。】
二、完整聆聽《森吉德瑪》
1.分別聆聽《森吉德瑪》第一樂段第一樂句、第二樂段第一樂句,選擇合適的動作表達音樂。(檢測所學)
2.完整聆聽樂曲《森吉德瑪》。
要求; 根據樂曲情緒的變化,用所學的蒙古族動作來表現音樂。
設問:剛才聽到的這首樂曲有幾部分?速度一樣嗎?
3.聯想:選擇適合表達第二樂段的圖片。
三、聆聽樂曲第二樂段
1.學習筷子舞。
(1)教師跟隨音樂做動作,學生觀察教師做了四組動作。
(2)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跳筷子舞。學習4組動作所代表的4個樂句。
2.聆聽第二樂段
活動: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做動作表現第二樂段的4個樂句。(課堂檢測)
3.聆聽第二樂段
活動:用舉數字牌的方式檢測四個樂句的聽辨。(課堂檢測)
4.聆聽第二樂段,聽辯4個樂句的長短
活動:全體學生圍成同心圓,以走恒拍的方式感受四個樂句的長短。
要求:樂句變化時變化走路的方向。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與聯想,在聽、動等音樂活動中,記憶、熟悉音樂主題,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擴大音樂文化視野。】
四、聆聽樂曲第一樂段
1.聆聽第一樂段,學生隨教師畫圖形譜。
設問:觀察圖形譜,樂曲第一樂段有幾個樂句?預設:4個樂句
2.聯想:選擇適合表達第一樂段的圖片。
3.觀看全曲譜例。
思考:作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節奏、旋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為什么相同的節奏,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
小結:同一首作品,由于速度發生了變化,音樂的情感也發生了變化。最初的音樂是緩慢的,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平靜、悠閑、清新,閉上眼睛想像寧靜遼闊的草原。突然,音樂的速度發生了變化,我們的內心不再平靜,開始蓬勃向上,向著幸福載歌載舞!
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速度的一快一慢牽動著我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可見,速度在音樂中,起到最關鍵的作用。音樂的任何一個語言都有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4.揭題:這首音樂叫《森吉德瑪》,原為歌頌聰明美麗的蒙古族姑娘森吉德瑪的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1945年賀綠汀運用其旋律,發展創造出一首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管弦樂作品。
5.觀看譜例,隨鋼琴演唱第一樂段的主題音樂(唱樂譜),采用不同的速度學唱。
6.觀看譜例,隨鋼琴演唱第一樂段的主題音樂(唱歌詞)
【設計意圖:借助流動的線條和圖形的變化,讓學生對比感受第一樂段音樂與第二樂段音樂在速度、情緒上的不同。還充分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自由探索和表現形式,能看懂老師的指揮,有秩序的進行接龍唱、漸強、減弱唱;提高學習興趣,將表演元素加入歌曲,既能復習,又能創新;加強感受,記憶深刻。】
五、拓展
1.聽長調歌曲,對比與短調民歌的不同。
小結:蒙古族音樂風格不僅有短調,還有長調。長調的風格特點是:節拍自由,曲調悠長。短調的風格特點是:結構緊湊,曲調短小,節奏整齊,易于演唱。
2.以快、慢兩種速度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課堂檢測)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蒙古族長調民歌,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增強音樂感受,開闊音樂文化視野。】
六、課堂總結
蒙古族音樂以它的民族性在世界大舞臺上凸顯自身獨特的魅力,很多外國友人也喜歡蒙古音樂,學說蒙古話,學唱蒙古歌。那么我們更應該繼續挖掘蒙古音樂的美、品鑒它的美,讓它在未來的歲月長河中得到更有力的詮釋。
【設計意圖:本課的設計和活動處處體現了“團結、協作”這一核心價值觀,既有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思維層次的設計,還有在音樂活動中更多的體現在人文主題的設定和品質的培養方面。最后的主題也升華至此,借助音樂傳遞思想,讓學生們在享受音樂參與活動的同時感受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與魅力,從而增加自己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