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敏

摘要:目的:通過查閱比對分析法,評估臨床用藥處方的藥品說明書對判斷藥物理化性質的臨床價值。方法:在本院各科室于2020年7 月~2021年 7月開具的臨床用藥處方中選取1000份,圍繞對應的說明書、患者臨床用藥反饋記錄等展開較為全面的比對分析,統計1000份處方藥的合格率、不合格率、配伍禁忌情況(藥物理化性能異常)。結果:①本次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的總合格率為99.10%(共計991份處方藥配置合規,患者使用后有正向、良好反饋);不合格率為0.90%(9份處方藥配置過程存在疏漏,患者使用后有負向、消極反饋)。②9份不合格臨床處方用藥中,物理性異常1份、化學性異常2份、藥理性異常2份,占總配伍禁忌處方百分比分別為20.00%、40.00%、40.00%;占不合格出訪總量百分比分別為11.11%、22.22%、22.22%;占本次納入研究的臨床處方用藥總數比分別為0.1%、0.2%、0.2%。結論:通過對臨床用藥處方的說明書進行閱讀分析,是一種能夠較為準確地判斷處方藥理化性質的方式。但為了進一步提高判斷結果的精準程度,還需結合患者臨床用藥反饋記錄、藥物配置過程中的相關記錄等資料,行綜合比對。
關鍵詞:臨床用藥處方;藥品說明書;藥物理化性質;臨床用藥反饋記錄
0.引言
處方藥是指必須憑借職業醫師或職業助理醫師開具的處方才能調配、購買及使用的藥品[1]。作為維護人類健康的特殊藥品,處方藥自研制階段開始,直到試用階段為止,都受到相應法規的嚴格控制。對醫師而言,通過對患者過去一段時間內使用的處方藥的特性進行了解、評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患者所患疾病的認知水平。基于此,能夠反應臨床處方藥特性的藥品說明書的重要程度無需贅述。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臨床處方用藥處方中藥品說明書判斷藥物理化性質時的價值,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綜述
自本院各科室2020年7月~2021年 7月開具的臨床用藥處方中選取1000份,圍繞對應的說明書、患者臨床用藥反饋記錄等展開全面比對分析。
1.2研究方法
對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及對應的說明書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明確禁忌類型,并對處方藥進行綜合點評。
1.3觀察指標
(1)對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的總體合格數量、合格率進行統計。
(2)找出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中的配伍禁忌情況(藥物理化性質異常)的具體分屬進行評估。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的有關數據,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當P<0.05時,表明比對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的總體合格數量及合格率
本次研究納入的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涵蓋內科、外科、婦科、神經科、口腔科等,選取范圍覆蓋面廣泛,分析結果理論上具有普適性。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中,合格處方(是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及本院內部設置的相關規程調配、填寫標識,至發放給患者使用時,未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數量共計991份,合格占比達到99.10%。其余9張處方為不合格處方,來源于心血管內科、口腔科、神經內科,不合格占比達到0.90%。
2.2 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中的配伍禁忌情況(藥物理化性能異常)分屬評估
本次對1000份臨床用藥處方中的不合格處方的說明書進行閱讀分析,查閱患者臨床用藥反饋記錄,得出存在配伍禁忌情況的結果為:物理性異常1份、化學性異常2份、藥理性異常2份,占總配伍禁忌處方百分比分別為20.00%、40.00%、40.00%;占不合格出訪總量百分比分別為11.11%、22.22%、22.22%;占本次納入研究的臨床處方用藥總數比分別為0.1%、0.2%、0.2%。
3.綜合討論
“理化性質”具體是指一種事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通常意義上,物理性質包含熔點、沸點、常溫環境下呈現出的狀態、顏色等;化學性質則指代酸堿度等。對臨床處方藥而言,除了基礎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之外,還應包含藥物的藥理性,即患者攝入藥物之后,機體出現的各種反應是否在醫院方面的預期之內。通過藥品說明書對臨床處方藥的綜合理化性質進行評估具備可行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按規定,臨床用藥處方的藥品說明書必須詳細給出藥品的基礎物理和化學性質。當醫師、藥師、護士、患者獲取藥物之后,可將藥物當前狀態與說明書中相關描述內容進行比對,若發現二者不符,則表明配置處方藥的過程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通過“回溯”,找到問題的發生原因,最終目的在于確保患者在安全狀態下使用藥物。但僅僅通過藥品說明書對臨床處方藥的理化性質進行判斷本身具備局限性,這是因為在臨床中,沒有任何一種藥物的綜合性能能夠得到百分之百地描述。因此,藥品說明書給出的相關內容只能作為一種用藥指導,不具備絕對性。在本研究中,為了對臨床處方藥的理化性質進行較為精準地評估,除了對照說明書之外,還充分結合比對處方藥配置過程的相關記錄以及患者使用藥物后給出的反饋。三者結合之下,得到的結果較為精準。具體而言,1000份處方藥中共發現9份不合格藥品,而配伍禁忌情況(理化性能異常)共計5份,均出現在9份不合格藥品中。由此表明,藥品說明書+藥品配置過程記錄+患者用藥反饋的結合分析法能夠較為準確地判斷出臨床用藥處方的理化性質,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陽.西藥用藥綜合管理措施對提升西藥臨床用藥不合理性與安全性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02):146-148.
[2]李亞曇,蔡靜,賈蔓箐,等.新疆某三甲醫院抗腫瘤藥物超說明書用藥情況及臨床藥學干預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