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 刁文鑫
近些年,隨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農村群眾購買力持續提升以及零售渠道向農村地區不斷拓展,農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鄉村市場消費潛力得到釋放。
尤其農村寄遞物流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推進了鄉村振興,增加了農民收入,為此各地做了不少新鮮的嘗試和探索,百姓獲得感頗多。

線下,農副產品依然有市場,但和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圖/于海軍
按下最后一個支付密碼,常新偉的手機購物車被清空了,共計消費860元。
第二天下午貨品就能到鎮上,快遞員會打電話通知常新偉妻子去領取,那是一盒水彩筆、兩罐進口蜂蜜以及一些零食。
在北京房山一個建筑工地打工的常新偉,經常通過手機網購,多數情況都是買給家里的愛人和孩子。“蜂蜜是給我媳婦的,彩筆和零食給孩子。在手機上想買就買了,挺方便的,價格還比商店便宜。網購有癮,用我媳婦的話說就是消費完就會美滋滋的。”常新偉說。
常新偉老家在遼寧省昌圖縣付家鎮,多數快遞都是鎮上的快遞代收點代為保管,部分大件商品,比如家電可以配送到家。
“還是方便,去鎮上取也不遠。我們農村人買東西主要看價格,便宜的話就愿意在網上買,有些東西比鎮上商店便宜。”常新偉說,他妻子有一次想買不粘鍋,商店里要120元,他在網上找到同款只要99元,還包郵。
“沒有疫情的時候,農村每隔幾天都會有大集,集上賣的東西也不貴,基本上能滿足大家的需求,農村人這些年養成了趕集的習慣。前幾年,也會有流動商販穿梭于鄉間,吆喝叫賣,買不買都會圍過來一伙人。”常新偉說。
常新偉所在的農村,網購的主力軍還是年輕人,年輕人有一部分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多數是婦女、老人和孩子。
每個月發了工資,常新偉都會往妻子的卡上打錢,“她也喜歡網購,但舍不得花錢,我們農村人可能有個觀念就是,該省的錢還是要省。她買衣服都是先在店里看,然后在網上看價格,如果都很貴,就把它們移出購物車。”常新偉說,他有時會偷偷下單,給妻子一個驚喜。
2019年初,常新偉在網上買了一臺全自動洗衣機,“家里的那一臺半自動的早該‘退休’了,在網上看了好幾天,每天忙完就翻評價,看各家價格、容量什么的。收到貨后才發現,家里沒有上水用不成,只能手動倒水,還是半自動。”常新偉說,當時用智能手機沒多久,對網購商品缺少經驗,一時間犯了難。
“錢都花了,好功能卻用不上。在家里放了五六天,媳婦說問問能不能退貨,我覺得不大可能,因為洗衣機都已經拆開試過了。”常新偉給網上商城客服打了一個電話,結果讓他眼前一亮。
“客服說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只要商品和證書完好就行。誰知道還能這樣。”常新偉說,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取貨,第二天貨款就退到了手機里。
當年秋收前后,常新偉給家中加了一個自動水泵,洗衣機上水問題解決了,他又花9 00元買了一臺洗衣機,“衣服往里一放,什么都不用管。”常新偉說,從那次起,他開始喜歡網購,這個“大集”什么都有。
“文閣,我兒子說給我在網上買的新鞋到了,你快幫我看看。”近日,山東省滕州市姜屯鎮仇莊村的仇大伯來到村里的電商服務站取快遞,站點工作人員牛文閣放下手中正在分揀的包裹,忙給仇大伯核對取件碼。
不一會兒,快遞就找到了。仇大伯試了試這雙新買的鞋,大小很合適。他說以前取個快遞要去市里或者鎮上,得大半天的工夫,現在村里有了電商服務點,取快遞可方便了,出門逛逛順路就把快遞拿回來了。

動動手指,田間農產品就被銷售一空。圖/新華社
據了解,滕州市在智慧物流產業園,建立了集倉儲、分揀、配送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面積1.5萬余平方米,配備4條智能分揀線,4家快遞企業已經入駐,有力推動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目前,當地每天鄉村快件5萬余單,能夠實現到達本市的快遞包裹一天內進村入戶,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快遞送貨上門,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在部分農村地區,礙于村莊地處偏僻,快遞業務量稀少,快遞企業進村設點意愿低,解決快遞進村入戶的“最后一公里”并非易事。
在河北省內丘縣,當地2020年建立了54個村級快遞共配項目站點,出現了西張村的“快遞+社區電商+小賣鋪”、十里鋪村的“快遞+社區電商”、大壘東村的“快遞+理發店”、西張麻村的“快遞+超市”等模式。
這種“快商合作”的思路,在快遞服務外,拓展了商業化功能,利用快遞網點作為引流平臺,提供多元化的商業增值服務,拓寬收入渠道,進而提升其持續經營能力。
近些年,各地不乏這樣的創新探索,拿滕州市為例,當地主動對接社區團購資源,積極為鎮、村站點賦能增收。截至目前,引入淘寶、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知名電商企業開展鎮域社區團購業務,助推各服務站點收益穩步增長。自2021年12月京東—京喜拼拼社區團購項目正式啟動以來,累計已完成近30萬單的履約服務,覆蓋整個城區及30%的村級服務點,實現服務站點營業額穩步增長。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更是明確,要健全縣、鄉、村寄遞服務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地區流通體系建設。

如今在多數鄉村,已經可以做到“人在家中坐,貨物送上門”。圖新華社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快遞進村”的指向也愈發明確。2022年,隨著國家深入推動農村物流的互通互融,“快遞進村”步伐也將進一步提速。
大山阻隔了交通,也讓商品的流動變得不易。在福建廈門的軍營村,當地開通了快遞公交,郵政驛站負責收寄快遞,在提升了群眾網購體驗的同時,也把更多優質農特產品送出了大山。
福建廈門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的郵政驛站負責人蘇銀坂。每天雷打不動地等候在村子公交車站前。開進村里的快遞公交架起了軍營村與外界的郵路。
村里通了快遞,一些老年人學會了網購,以前肩挑背馱與山路較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無論是洗衣機、冰箱、電視,統統都能送進來,百姓的獲得感在臉上洋溢。
“獼猴桃在轉運過程中難免會被擠壓磕碰出現壞果,現在快遞到了家門口,采摘后直接裝箱,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東荊林村獼猴桃基地負責人姜勇說,如今和快遞公司合作后,一部分獼猴桃直接從地里采摘后就能發貨。
姜勇坦言,這樣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獼猴桃的品質得到了極大的保證,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絡平臺下單購買,現在自己也不用愁獼猴桃的銷路問題了。
滕州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局長單金鳳表示,全市村級電商服務點200 個,通過“商郵快”“交郵快”“快快”等合作方式,正在逐步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
事實上,早在2014 年,國家郵政局便已啟動“快遞下鄉”工程;2016年,實施“快遞下鄉”首次被寫入國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
隨著各地暢通城鄉雙向循環,持續賦能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快遞物流配送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縣域農村電商快遞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出村會更加便捷,農民的收入還會顯著提升,消費意愿也會更強。